幼儿园学习性区域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的研究
实证研究设计与实施建议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学术论文写作技巧#
研究动态随笔杂谈
幼儿园学习性区域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0 点击:1416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施菊英
施菊英
一. 研究背景与价值
1.基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指南》要求我们向幼儿展示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自由选择活动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学习特点和愿望的活动。学习性区域游戏正好符合幼儿的这一特点,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导向,通过各种开放性材料投放,为幼儿提供愿意表现和表达的机会。
2.基于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从着眼于表层,着眼于眼前,逐渐转向关注深层,关注长远发展。学习性区域游戏是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活动,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符合新理念的一种游戏形式。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感知、动作、表象来认识世界,他们在与具体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发现性学习,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潜力得到激发。
3.基于优化课程组织形式的需要。
在教学中,我们以集体教学为主,但对幼儿个别差异照顾不够,因此,仅靠集体活动来实施课程和促进幼儿发展是极其有限的。学习性区域游戏是集体活动的一种扩展,可以更好的照顾幼儿的个别差异,以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集体教学的先天缺陷,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与探索,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得以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并与集体活动的内容相互承接,有利于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4.基于我园对区域游戏的已有研究与探索。
学习性区域游戏开展需要良好的物质基础的支持。我园是一所全新的现代化的幼儿园,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和精力来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前期开展了区级课题《主题教育背景区域活动适切性的实践研究》,对创设适切的区域活动、区域活动内容的开发、区域活动材料投入等进行相关的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学习性区域游戏”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学习性区域游戏是指,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遵循趣味性、生活性和生成性的原则,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不同结构、富有层次的活动材料,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1.研究目标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优化学习性区域游戏内容、方案、材料,编制各年龄段学习性区域游戏课程内容,推动我园课程游戏化建设。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丰富和完善学习性区域的内涵,探索开展学习性区域游戏的有效模式和指导方法,促进幼儿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在学习性区域中观察分析、指导反思的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研究内容
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与意义,我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学习性区域游戏的含义、特点、分类、价值和研究动态的文献研究。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开展经验,通过深入的理论思考,正确把握学习性区域游戏的基本精神,为构建幼儿园学习区域游戏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指导。
(2)学习性区域游戏的目标与内容的研究。以《指南》为依据,根据大中小三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总体发展目标,研究各年龄阶段学习性区域游戏培养目标,设计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学习性区域游戏内容。
(3)学习性区域游戏材料开发利用的研究。根据学习性区域游戏目标、内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投放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围绕材料投放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等方面展开研究。
(4)学习性区域游戏教师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探索积累在学习性区域游戏中进行观察、分析、指导幼儿的策略与方法。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揣摩他们的心理,分析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选择时机介入,为幼儿提供指导。
(5)学习性区域游戏教师观察记录评价的研究。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不同年龄层次的记录和评价方式,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不断的调整评价体系,改进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更好的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过程与措施
本课题自2016年1月立项以来,我们坚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实践研讨作保证,以制度保障促提升,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扎实、有序、稳步推进。
1.完善制度,过程管理精细化。
(1)制度是保障。在课题组建设工作中,我们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工作的标准。为规范过程管理,有效保证课题正常开展,制定并完善了《课题组工作制度》、《课题组考评制度》等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课题组“五个一”和课题研究者“三个一”的科研制度。为了使课题工作进一步正常化,根据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需要,我们确定了双周为课题活动周,期初制定活动计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题理论学习,有案例诊断分析,有话题集中研讨等等。
(2)教师是根本。制度的有效推进,关键是需要教师自觉自主地执行。在课题管理中,我们引导教师认识到自身不是课题研究的接受者,而应该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我们重视对教师内驱力的激活、问题意识的唤醒和研究潜能的开发,让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反思中求发展。同时,利用 “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课题大练兵竞赛”等竞赛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逐渐使教师们的观念从“怕科研”向“爱科研”过渡。
2.培训学习,研究能力专业化。
(1)自我学习。为了构建学习型课题组,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对《纲要》、《指南》进行解读的指导性文章和切合课题研究的专题性理论;从形式上看,我们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在课题网站中我们设置了“文献资料”专栏,老师们可以将自己学习到的文章在这个专栏中进行推荐,以进一步拓展每位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的广度和宽度。
(2)多元培训。教师的素质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具备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教师的全方位培训。根据课题组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本着“因人而异”的理念,从教师发展出发,我们推行专家引领、分层培训、专题培训、园内自培等多种培训方式。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互动交流,及时有效地解除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的困惑,使自主、选择、开放、互动的培训成为可能。在研训一体化的过程中,加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研教一体,研究过程常态化。
(1)研教一体合理化。课题组研究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平时还承担日常带班任务,所以我们必须让教师的日常工作与教科研更好地有机结合。我们引导教师在从事研究时立足于本班特色,从问题出发,以幼儿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进行研究。我们根据《指南》精神中对幼儿各个领域发展目标的解读,成立了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建构区五个子课题组,并在子课题组中进行细化再分工,以微型课题研究小组的方式将具体的课题研究内容细化落实,从而提高教师研究的可操作性。
(2)教师研究常态化。我们将课题研究内容纳入幼儿园日常活动体系,期初集中制定各级部学习性区域游戏计划,并在日常各环节中实施研讨。老师们在日常活动中留意身边的课题案例,撰写案例反思或心得体会,为课题研究积累大量详实的素材。课题组每月还组织进行优秀随笔评选活动,并将评选结果在课题网站中公布,通过双向交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和研究水平。
4.互动交流,研究形式多样化。
(1)定期开展课题汇报交流。为了使各课题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我们以多元交流促进课题组的日常建设。通过定时、定点的子课题组长汇报交流活动,了解子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及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对课题组在各学期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有效的引领和指导。
(2)按时开展全园开放活动。为了使课题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各子课题组除每两周正常开展组内研讨外,每学期围绕一个研究重点面向全园进行专题开放活动。通过现场观摩、视频展示、专家引领等方式,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更把研讨探究推向了一个高潮。
(3)组织开展专项评比活动。课题开题以来,每学期组织课题组成员针对一项研究重点开展专项评比。“文献研究专项评比”、“美工区材料投放评比”、“建构区观察记录评比”等多项课题研究大练兵比赛,用以赛代培的方式推动了课题的深入研究。
二、研究重点及成果
(一)研究进展
1.学习性区域游戏发展目标的研究。
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对学习性区域游戏概念的认识。通过深入的文献研究及理论思考,正确把握学习性区域游戏的含义、特点、分类、价值,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以《指南》为依据,根据大中小三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总体发展目标,确立了美工区、益智区、语言区、建构区、科学区五个区域的幼儿发展目标。教师从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学习性区域游戏各年龄段的区域目标及活动内容
幼儿年龄段
区域名称
区域目标
区域内容
小班
美工区
1、初步熟悉绘画、泥工、纸工等活动的工具和材料。
2、初步学会感受线条表现出来的力度感、节奏感。
3、 学会用油画棒、水彩笔、颜料、棉签等进行染图。
4、通过美工活动,锻炼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5、体验用不同手工材料创作作品的快乐。
淘气的线宝宝、果蔬印画、下雨啦、小汽车的轨迹、泡泡的世界、灿烂的烟花、甜蜜冰淇淋、葡萄园美丽的花等。
益智区
1、提高手、眼、脑的综合协调能力。
2、感知大小、长短、能比较5以内物品的大小和长短,能按要求取放材料。
3、对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4、感受游戏规则,有一定的规则意识。
5、愿意与同伴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积木宝宝排排队、生日聚会、动物擂台赛、找朋友、对对碰游戏、数字找家、拼图数一数、彩色气球、请你来分类、骨牌接龙、数果果、长尾巴汽车等。
语言区
1、通过翻书锻炼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及协调能力。
2、能模仿熟悉的人、动物及常见的事物的典型形态,身体动作协调。
3、初步了解图画和文字的对应关系,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 初步养成按标记归类摆放图书的好习惯,保持图书整洁。
5、能遵守规则,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小熊请客、魔鬼谷、小兔乖乖、花园舞会、你好,春天、神奇的小锅、刺猬和苹果等。
科学区
1、通过探索性游戏或科学活动,发展幼儿精细动作。
2、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耐心。
3、尝试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
4、能认识和了解几种常见的动植物、探索光学、风速、弹性物体等特性。
5、乐意参加科学活动,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乐趣。
五官拼拼看、观察总动员、镜子变形记、声音的秘密、昆虫好朋友、斜面与车等。
建构区
1、通过举、抬、摸、拉、搭建、堆积、平衡等能力,发展体力、手部感知及手眼协调能力。
2、了解积木的名称,认识元件的形状、大小、颜色,愿意玩建构游戏。
3、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建构。
4、能与伙伴友好相处,使自己的社会技能得到提高,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5、愿意和老师一起收拾材料,物归原处。
建构主材、建构辅材等。
中班
美工区
1、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2、学习画正面人,并能尝试表现人物的简单动态。
3、在各主题的造型活动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想象能力。
4、在完整构图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均衡、对称、变化等形式美。
5、在艺术欣赏和创作过程中感悟美的创造,有初步的审美情感。
不织布鱼形、我爱老师、美丽的彩虹、颜色的碰撞、树林里的树等。
益智区
1、通过分类、排序与对应活动,初步建构类别、顺序及其对应的智力操作。
2、通过识别物体两的差异和辨认常见图形,学习自然测量,形成守恒能力。
3、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是可以用数来描述,在环境中对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的探究兴趣。
4、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3的相邻数是2和4.
5、通过对实物的形状、数量特征与时间空间的关系的探究,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找找在哪里、形状大比拼、积木小城、点数乐园等。
语言区
1、能尝试利用道具、声音、动作模仿事物形象、动态和生活情景。
2、能指认图书画面的内容,能用简单句子描述书中的基本内容。
3、尝试通过画面理解人物角色的情感,感受作品的美。
4、在模仿的基础上,愿意与同伴合作,培养合作能力。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房子、小红帽、老鼠嫁女、啊呜啊呜吃面包等。
科学区
1、在连续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培养耐力与坚持性。
2、在观察中,培养分类与比较的能力。
3、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4、喜欢发现各种问题,能主动探索自然现象,对活动感兴趣。
5、激发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对科学活动的乐趣。
影子变魔术、猜猜镜中谜、磁铁找朋友、多米诺骨牌、平衡的乐趣等。
建构区
1、通过搭建、堆积、平衡、移动、摸、拉、伸等技能发展幼儿精细动作。
2、改善认知结构,发展感觉运动、空间知觉运动等认知技能。
3、培养幼儿创造性与审美意识,发展创造力。
4、在建构过程中,激发幼儿建构兴趣,增强对建构游戏的自信心。
5、学会主动建构,逐步养成认真、细致、耐心与恒心等良好个性品质。
建构主材、建构辅材等。
大班
美工区
1、积极参与美工活动,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愿意与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3、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4、在探索与理解作品及其创作过程中,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发展观点采择能力。
5、在艺术造型活动中,逐步养成耐心细致的性格与坚持不懈的意志,形成健全的人格。
不一样的我、装饰日用品、静悄悄的夜晚、有趣的小丑等。
益智区
1、通过自然数的识别、组成和分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活动,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和笼统的时间概念,提高认知活动的精确性与有效性。
3、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学会遵守规则,优化人际互动,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5、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问题解决的秩序感与精确感。
饼干排序、羊羊保卫战、绕桩游戏、算珠乐等。
语言区
1、愿意与人交谈,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图书的内容。
2、 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故事,愿意模仿和表现故事情节,感受作品的美。
3、在听说活动中,培养对语音、语感的敏感性,丰富形容词、连词等。
4、对文字产生兴趣,能认读自己的名字、周边简单的汉字及日常生活符号等。
5、培养幼儿爱读书、爱表演、爱分享的好习惯,体验活动的乐趣。
白雪公主、彼得与狼、马兰花、熊爸爸回家等。
科学区
1、学会用语言及符号、图像等方式描述自己的发现,培养沟通能力。
2、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与探究热情,初步形成理智感。
3、在探究过程中,奠定公正客观、尊重事实、敢于怀疑、独立创造、自由交流等科学价值观。
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培养表达和分析能力。
5、了解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能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阳光的颜色、力的传递、快来听一听、寻找北极点等。
建构区
1、发展基本动作、培养拼搭、垒高、积搭、螺旋、捏造等操作技能,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
2、学会联合建构,逐步形成角色建构意识,提升角色体验。
3、乐于分享、合作,善于倾听,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4、在联合建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5、在联合建构过程中,学艺欣赏作品,逐步形成良好的建构心态和审美情感。
建构主材、建构辅材等。
2.学习性区域游戏内容的开发与研究。
在学习性区域游戏内容的开发与研究中,我们以发展目标为依据,围绕“主题经验的挖掘”、“课程内容的延伸”、“幼儿兴趣的迁移”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主题经验的挖掘和深化。在区域内容设置上,我们巧妙结合幼儿在主题中的已有经验创设相应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感知主题内容、延伸对主题的认知。如:在中班主题《快快慢慢》背景下,我们在益智区创设了“停车场”、“汽车加工厂”等;美工区内创设“汽车美容”、“我喜欢的汽车”等;建构区创设“停车场”、“洗车店”等游戏内容。
(2)课程内容的巩固和拓展。学习性区域游戏作为集体活动的一种扩展,可以更好地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通过学习性区域活动中频繁的个体操作和练习,可以将集体活动目标得以巩固和拓展。以《大班语言:小猴出租车》为例,教师在集体活动结束后,在语言区投放了相关故事图片、头饰,幼儿在愉快的故事表演中巩固对故事内容的掌握,同时尝试仿编故事情节。
(3)幼儿兴趣的关注和迁移。在学习性区域中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有效达成活动目标。扑克牌是孩子们生活中感兴趣的材料,于是我们将它投放在大班的益智区,孩子们兴趣浓厚,玩出了各种好玩的益智游戏:大小排序、按颜色或图案分类、相邻数、翻牌比大小……。
3.学习性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与优化。
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在学习性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中我们重点关注了标识性环境、支架性环境和互动性环境的创设。
(1)适宜的标识性环境。“标识性环境”对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有明确的表示和指示作用。在学习性区域游戏中,我们主要通过进区标识、区域规则、区域标识来体现的。教师恰当地使用各种标识,帮助幼儿自主取放材料,主动遵守游戏规则,为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2)恰当的支架性环境。在学习性区域游戏中,当游戏内容超出幼儿现有能力范围时,教师需要提供支架环境,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使之找到与过去经验的联系,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建构区中,教师将幼儿前期围合、垒高等搭建技能,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当孩子们想搭建旋转高架桥时,支架性环境可以提示他们根据前期搭建的经验,将多种技能组合在一起运用。
(3)丰富的互动性环境。幼儿在学习性区域游戏中的创作过程和成果展示,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稚拙的背后透视出孩子在区域游戏中的不同风格与智慧。因此,我们珍惜孩子的每件成果,将他们在游戏中的作品和过程性照片进行展示,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4.学习性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与利用。
我园对学习性区域材料的投放作了深入研究,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及培养目标,投放游戏材料,重点关注材料的针对性、开放性及层次性。
(1)材料的针对性。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活动欲望,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老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把握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并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
(2)材料的开放性。学习性区域游戏赋予幼儿极大的自由度: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可让幼儿自由选择的操作材料,但不规定幼儿操作材料的具体方法和详细步骤,使幼儿按照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能够按自己对材料的不同理解、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各自不同的活动过程与材料互动,使自己的本体需要获得满足。
(3)材料的层次性。由于孩子的发展水平、个性特点等方面都有差异,在同一种活动区域里,提供的材料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体现出层次性。例如提供给小班幼儿的撕纸材料,幼儿从随意撕到沿痕迹撕,提供的纸条由宽变窄,由短变长,由撕面条到撕圆圆的饼干,由单一撕到进行粘贴组合撕,既满足幼儿的一般发展需要,又满足了个别幼儿的特殊发展需要。
5.学习性区域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在学习性区域游戏的实施过程中,各班通过投放“学习性区域游戏记录单”的方式,引导孩子记录自己的游戏过程。课题组成员通过对记录单的分析与解读,了解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情况,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分析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揣摩他们在游戏中的心理。同时课题组成员围绕“以何种形式介入进行指导、怎样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区域游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初步尝试在区域游戏中,运用观察策略,通过看、听、记录等方法进行观察记录,了解孩子的需求,并选择时机介入,为幼儿提供指导。
6.学习性区域游戏观察记录评价的研究。
区域活动的核心主体是幼儿,观察是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评价是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途径。通过对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的观察与评价能够有效检验区域环境是否适宜、区域活动是否有效。所以,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与评价至关重要。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设计了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情况记录表”“幼儿区域活动一般性发展评价表”与“区域幼儿发展评估表”的表格,供全园教师参考。
(1)“幼儿游戏情况记录表”的主要功能是对幼儿某一具体游戏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建议教师在每日的区域活动中随时进行观察记录。教师可在“活动照片”栏粘贴幼儿的游戏照片,并在照片下用一句话做简要说明;用客观的语言在“观察记录” 一栏描述整个游戏过程;最后,再对照各区域教育目标来描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与社会性四个方面的发展水平。
(2)评价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要侧重活动过程性的评价。教师可以通“幼儿区域活动般性发展评价表”全面了解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情况,幼儿身心展的一般状况,特别是了解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特点,另外,还可以检验教师组织和指导游戏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评价项目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作出评定,各项目定等级分为3级,A说明幼儿在此项表现优异,能很好地达到目标: B说明幼儿在此项表现较好,基本达到目标: C说明幼儿在此项表现还需加油,需要教师加强关注和指导。
幼儿区域活动一般性发展评价表
评价项目
发展指标
发展水平
A
B
C
进区情况
能邀约同伴一起进区游戏,并表现出积极性
能自主地选择活动区和活动材料
没有目的,无意识进区
主题目的性
自定主题;能很快进入游戏情境
主题不确定,易受他人影响而变换
无意识行为
材料使用
材料运用充分,玩法多样
正确熟练使用常规玩法
不会用或简单重复
社会参与性
与同伴一起共同参与游戏
与同伴一起玩,但各玩各的
独自玩;不与其他幼儿交流
积极交往:互助谦让,轮流合作,协商解决问
题
一般友好交往:交谈逗趣,请求询问,追随模仿
消极交往:出现独占排斥、干扰、破坏、退缩、攻击、对抗等行为
游戏持续情况
始终持续一项活动直至结束
有一定坚持性,一小段时候再变换
变换频繁(记录次数)
交流讲评
与教师和同伴一起讨论区域活动中的收获和问题
能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
参与积极性低,不能集中注意力聆听
活动常规
行为有序、爱护游戏材料、及时认真整理
基本遵守规则
行为混乱、不守规则不能收纳整理
综合评价
(3)在学期结束后,教师通过“科学区幼儿发展评估表”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方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身体发展和认知发展评价可以结合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操作情况,通过自然观察法进行评价;情感与态度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可通过游戏中幼儿的活动表现和与幼儿交谈,采用情境观察法和谈话法进行评价。教师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并提出后期工作计划和调整措施。
五.实践成效分析
三年多来,本课题不仅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和策略经验,而且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对促进幼儿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幼儿园的品牌建设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学习性区域游戏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满足不同幼儿的个别化发展需要,支持幼儿在自主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习得和发展。在学习性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不断开拓游戏活动空间,支持幼儿在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中实现个别化学习,从而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2.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和实施,教师们对学习性区域游戏的认识有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以较宽的视野重新认识学习性区域游戏的作用。教师能根据幼儿发展目标设计学习性区域游戏内容,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主活动,进而获得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也在不断收获,不断成长,李倩、施菊英两位老师在武进区幼儿园建构游戏观察案例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施菊英、张微、李倩、吴小娟、王珂、王叶兰、徐玲、钟慧丽、朱叶倩撰写的论文分别发表于省级刊物《赢未来》、《中华少年》、《同行》和《读天下》。撰写的四十多篇课题论文在省市区获奖。张微、顾海燕、丁巍巍、倪晶晶围绕课题研究在武进区公开课活动中向全区老师进行了学习性区域游戏的现场开放并获好评。
3.推动园所课程发展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积累了《学习性区域游戏材料投放表》、《学习性区域游戏观察记录表》等汇编材料,我们将其梳理归类,汇编成册,由此来构建和完善我园的园本课程,使我园的课程体系更加丰富和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在集团内进行了多次推广,承担了奕阳教育“通向数学”中期研讨会的区域现场观摩,面向常州机关、鸣珂巷幼儿园进行观摩开放。园部还充分发挥了一所品牌学校应有的辐射作用,通过对全区的开放活动,与其他园所分享区域创设与指导的经验。
学习性区域游戏的推动,不仅是设计与组织的实施,更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只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把学习性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学习性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三年的课题研究即将结束,但我们课题组成员将继续围绕研究目标继续探索!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网址:幼儿园学习性区域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的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00303
相关内容
幼儿园区域游戏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doc幼儿园视角下亲子互动游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策略探究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培训心得体会
让游戏成为幼儿的生活常态——浅议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培训心得体会5篇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生活化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快乐营养餐点的实践研究 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
利用区域游戏提升幼儿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