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文脉·最闽南 | 泉州,中国唯一!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热泉国家公园温泉丰富多样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温泉旅行推荐#
转自:泉州发布
闽南“泉”技艺
闽南技艺繁花绽放刺桐城
核心提示
悠久历史、多元文化在泉州催生了极其丰富的闽南技艺。千百年的时光,将这种“历史记忆”,转化成了泉州人的日常生活。
闽南技艺,在泉州是都市里与高楼大厦比肩而立的红砖大厝,是街头巷尾的袅袅南音,是盛着安溪香茗的“中国白”德化瓷器,是鼻端一缕永春香。
万顷碧波落长虹,一座座跨海梁式古石桥,至今广迎八方客;福船扬帆天际航,水密隔舱技术仍普遍运用于现代航海造船业,闽南人的智慧凝聚于泉州工匠的鬼斧神工中。
指尖流转繁花绽,且不论石雕之雄厚,木雕之典雅,仅金苍绣、锡雕、影雕、纸织画、针刺无骨花灯等“精细活儿”,就令人称绝。
泉州,是中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技艺瑰宝不胜枚举,它们如璀璨明珠闪耀于刺桐文脉,成为闽南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在中华文明的壮丽画卷落下浓墨重彩的笔触。
01
多元碰撞
闽南瑰宝出泉州
你知道泉州共有多少项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吗?泉州已经缔造出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南音、闽南民居营造技艺、送王船、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6项世界级非遗,以及36项国家级非遗。泉州,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作为闽南文化发祥地的泉州,根植于人们生活中的工艺美术文化积淀曾令世界为之倾倒。
泉州被誉为“闽南戏窝子”。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以及“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均发源于泉州,以泉州腔唱词最为原汁原味。汉、晋、唐、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乐文化带入闽南,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南音;南宋皇族宗室南外宗正司迁徙至泉州,带来了宫廷高级娱乐方式——梨园戏;泉州提线木偶,唐末五代已在泉州流行,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布袋戏;高甲戏自泉州而出,在闽南广为流传。
宋元时期,泉州匠人在造桥、造船领域取得卓越成果,书写闽南向海图强的奋斗历程。当时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极大地刺激着地方生产力的进步。宋朝,泉州府所辖诸县掀起“造桥热”,先进的桥梁建造技术被誉“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泉州古代工匠在洛阳桥的桥基上人工养殖牡蛎,让牡蛎的附着加固桥基,“养蛎固基”技术,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与建筑学有机结合的造桥发明。泉州建造的应用水密隔舱技术的福船,在闽南地区脱颖而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力船舶。历年考古发现的宋元福船,印证了泉州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的“双向奔赴”,德化瓷、安溪茶、永春香都已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媒介。
多元文化在泉州非遗留下了鲜明印记。惠安女服饰是古代百越遗俗与海洋文化、中原文化碰撞交融的服饰民俗文化遗产。宋元时期,阿拉伯人远航至泉州定居生活,引进了西域的素馨花、含笑花、粗糠花等奇花异木。花开时,每日赠予蟳埔女簪戴,渐成如今的簪花围。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的民俗“送王船”,传递着人们对先辈开拓海洋壮举的敬意。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璧。”泉州红砖古厝凝聚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精华。(庄丽祥 摄)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还得看泉州的闽南红砖古厝,“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璧。”晋人衣冠南渡与南宋皇室南外宗正司入迁泉州,把皇家宫殿建筑技艺带入民间。“皇宫起”,作为泉州传统民居的典型建筑,布局体现了闽南建筑文化精髓,建筑院落按中轴线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除了红砖厝,泉州传统民居还有“手巾寮”的纵向住宅,具有南洋风情的骑楼式商住合一建筑,与山村环境十分协调的吊脚楼(木楼),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的蚵壳厝,中西合璧的番仔楼等。
泉州人重乡崇祖,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还乡祭祖都有代代相传的仪式。闽南人婚庆喜事中,桌裙采用泉州金苍绣技艺制作,这是明清以来流行于闽台两地的一种“刺桐绣”,“垫凸金绣”技法使刺绣具有金属浮雕般的厚重质感,图案具有浓郁的闽南特色。
永春漆篮“竹篮打水水不空”除此之外,泉州花灯、漆篮、藤铁、通草画、木偶头雕刻、竹编、刻纸等涵盖生活方方面面的手工技艺,在世界艺术之林都堪称罕见。
02
守正创新
活态保护焕新生
泉州技艺不只是展馆里的藏品,也不只是待在舞台上的演出,而是在泉州百姓生活里“活态”传承保护。
市区金鱼巷11号的南音阁,每周都会举行4次公益演出,清歌管弦如夏夜花香沁人心田。1981年至今,泉州已举办了14届国际南音大会唱,全世界闽南人共乡音、传乡情,将千年古乐薪火相传。泉州梨园戏更是以原汁原味传承、沉浸式演出、融入闽南语歌曲的非遗“快闪”,在年轻群体中圈粉无数,古老剧种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焕发新生。听一曲南音,看一出梨园,赏一场木偶戏,就在这个6月,泉州有近90场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戏、高甲戏等惠民演出开演,泉州人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大戏。
西街、东街、涂门街,在泉州市区来一场Citywalk,不经意间就会与红砖大厝相遇。走进厝内,精致的石雕、木雕、砖雕就在眼前;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大片独具闽南特色的红砖建筑,与现代高楼大厦和谐并存,在这里可以聆听自明清至今的民居建筑故事,在现代产业经营模式下,街区活力焕发。
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陈英杰 摄)文化的跨时空对话,在千年古桥上演。横贯闽南沿海的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的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建成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古代跨海梁式石桥,俗称“五里桥”,曾为泉州与南部沿海地区的陆运节点。2023年10月26日,身着传统服饰的南音表演者从安平桥缓缓走来,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共舞”在桥上演绎,文旅商深度融合活动,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现代经济密码。
“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泉州人的元宵节比春节还热闹,纸料丝灯、锡雕宫灯、彩扎灯等集绘画、书法、刀刻、糊裱、彩扎、锡雕于一身,巧夺天工,映出了“月牵古塔千年影,虹挂长街十里灯”的盛景。
“中国白”德化瓷在国际舞台上经久不衰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时至今日,从泉州人的餐具、日常生活用品摆件,都能看到德化瓷的身影。德化瓷登上了世界舞台,今年3月,“白如雪、润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中国白”震撼欧美。
03
国潮风起
以文塑旅迸活力
“半城烟火半城仙,千古风华千古情”,根植于泉州的闽南传统技艺正用实力征服全球游客。世遗之城的非遗伴随文旅而兴盛,又带动了旅游市场的流量爆发。
今年春节假期,泉州各大戏院、剧团出现抢票潮,观众中来自外地的游客为数众多。农历初一到十五,仅泉州市木偶剧院就连续演了81场《古艺新姿活傀儡》,在泉州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高甲剧院也都出现观赏热潮。
泉州花灯工艺精巧细腻今年“五一”假期,泉州非遗馆轮番上演花灯、木雕、锡雕、南音、金苍绣、漆线雕、高甲戏、惠安石雕、提线木偶戏、永春纸织画、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等展示,每天参观人数超万人。小长假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58.21万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50.6亿元。接待游客总数量、增速及旅游花费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假期,在清源山老君岩前,以“世遗+非遗”构建多场沉浸式表演。高甲小戏《管甫送》、提线木偶小戏《驯猴》等节目相继演出,老君广场上的非遗市集,几十个摊位排开。三天假期,清源山接待游客量达3.8万人次,同比增长203.7%。
多年来,泉州非遗技艺陆续登上奥运开幕式、央视春晚等“顶流”舞台,持续吸引观众追寻而来,打响了“技术引流”牌。大型情景文艺演出《遇见泉州》融合泉州传统艺术精华,迅速成为游客来泉旅游的理由。
提线木偶自唐末五代起在泉州流行至今在泉州,除了各大剧院、非遗传习所,分散在街巷、院子里的文化场所、茶馆、民宿,也能让市民、游客一睹非遗风采。“正音书院”文化会客厅已成为群众近距离欣赏泉州非遗展演的平台。提线木偶,南音演唱、讲解、南音打击乐器互动,梨园戏,布袋木偶戏,泉州特色讲古、诵读古诗词等活动,让观众在古色古香的红砖古厝里,沉浸式感受泉州传统文化魅力。
安溪19岁帅小伙通过展示高甲戏的国风美学,让观众领略“闽南戏窝子”的魅力。(谢玙璁 摄)泉州传统美学醉倒了世界。近日,来自坦桑尼亚、阿根廷、巴西、智利等23个国家的代表组成世界政党智库学者考察团来福建访问,到访泉州。晋江五店市的闽南建筑、蟳埔簪花围、蚵壳厝,深深吸引着考察团成员,他们为泉州独特的美学意趣点赞:“我在泉州看到了更多角度的中国。”
“活态、活现、活用”,千百年传承的闽南非遗技艺“活”在现代刺桐城里,正从历史走向未来。
网址:刺桐文脉·最闽南 | 泉州,中国唯一!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01469
相关内容
泉州刺桐花下的禅意生活福建泉州诠释闽南美好生活 旧物重生唤醒乡愁
闽南建筑
泉州清明节要吃什么食物 闽南清明美食做法
22款世界遗产主题冰箱贴“卷出花” 让泉州风情触手可及
泉州天气预报一周,福建泉州天气预报查询7天10天15天30天
2024中华美食荟·首届中国(泉州)丝路小吃节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解码闽式高品质生活
10道闽南特色家常菜盘点 福建闽南人喜欢吃的十大风味家常菜
五一“泉”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