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现文明·云集》:碎成几十片,这件陶壶仍凭实力跻身镇馆之宝

发布时间:2024-12-29 17:40

用陶瓷碎片拼贴画:收集不同颜色的陶瓷碎片,用胶水粘贴成图案,装框后就是一件艺术品。 #生活技巧# #手工DIY技巧# #手工艺品制作#

国宝知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任志宏献声解读,聆听国宝背后的文明故事。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暑期是出游旺季。如今,随着“暑期游”的玩法被越来越多地解锁,“丝路游”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其中一抹亮色。

而在人们畅游丝路的过程中,一座座博物馆就如同一个又一个的文化“驿站”,承前启后地承托起了陆上黄沙的无垠雄壮、碧波万顷的神秘莫测。也正因为有了博物馆这样“行走的课堂”,能人更加真切地感受历史的厚重、人文的多彩,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既然说到“丝路游”,那么本期《物现文明》要给大家讲述一件越洋而来的文物,“最早”“唯一”等定论代表了它的珍贵,从来自异域到入土陪葬,再到重见天日,它背后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逃脱被盗厄运

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属北海市辖县。早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合浦就被划分至象郡辖地。“合浦”这个名字意为江河汇集于海的地方,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座临海小城注定要与海上丝路结下难解之缘。

今天的合浦县博物馆藏有一件东汉波斯陶壶,它是迄今为⽌我国出⼟年代最早的一件波斯陶壶,也是唯⼀⼀件东汉时期的波斯陶壶。这件舶来品于2008年12⽉出土于合浦寮尾汉墓,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汉王朝和东南亚、南亚乃至⻄亚地区友好往来的重要物证之⼀,对于研究波斯陶的输⼊年代和中⻄⽂化交流意义重⼤。

东汉·波斯陶壶,合浦县博物馆藏

东汉·波斯陶壶,合浦县博物馆藏

作为合浦县博物馆的一大镇馆之宝,如今观众得以近距离欣赏这件陶壶实属不易。回忆起发掘过程,广西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熊昭明至今都记忆犹新。

2008年12⽉,时任⼴⻄⽂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领队的熊昭明带队对合浦寮尾M13汉墓进⾏抢救性挖掘。这是⼀座夫妻合葬的砖⽊合构墓,盖板早已腐朽,曾经遭遇过盗掘,盗洞直达底部,波斯陶壶正处于被盗盗坑的左下⻆。不知是盗贼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其他原因,总之,陶壶连同其他⼀批器物竟然幸存了下来。

事实上,在出土时,由于被挤压扁平、碎成了⼏⼗⽚,最初这件陶壶很不起眼;在修复过程中,因为它属于低温釉陶,茬⼝很难对⻬,⽂物修复师还时不时感慨难度⾼。大约花费了两周左右的时间,其才被完整地粘补好,修复师的巧手终于使得这件陶壶恢复了往昔的光彩。

东汉波斯陶壶(图中右下角青绿釉碎片)在合浦寮尾汉墓出土时的情景

东汉波斯陶壶(图中右下角青绿釉碎片)在合浦寮尾汉墓出土时的情景

获得重要发现

修复完成后,研究专家注意到,从外观上看,⽆论器型还是胎质等特征,这件陶壶都与中国同时期出⼟的器物相去甚远。为了解开谜题,熊昭明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云翔先⽣求助,很快就有了回⾳。⽩先⽣表示,这类陶壶在古波斯帝国,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南部和伊朗⻄南部都有不少发现;他又找来了幼发拉底河畔塞琉⻄亚遗址出⼟的器物进⾏了对⽐印证,甚⾄发现与其中⼀件现存于叙利亚国家博物馆的陶壶⼏乎如出⼀辙。学界习惯统称这类陶壶为波斯陶。

为了稳妥起⻅,⽩先⽣还安排熊昭明取样送⾄社科院考古所的科技中⼼,测试釉⾯和胎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波斯陶瓷的釉层成分⼏乎不含铅。⽽我国汉代绿釉陶壶的釉层则是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溶剂的,它与我国古代多种陶瓷釉的化学成分是完全不同的体系,⽽与⻄亚发现的相类似。

据悉,这类陶器在⼤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都有所收藏;在印度、斯⾥兰卡和泰国同时期的港⼝遗址都发现有残碎⽚,并且这类陶壶的残碎⽚在合浦和⻄亚之间的海陆沿线都有出⼟。尽管目前还难以判定,合浦发现的这件陶壶是直接自海上进入合浦港口,还是由其他路线辗转输入的,但还原波斯陶⾃⻄向东的传播⼤体路线,以及庞⼤的中⻄海陆贸易⽹络,其面世不容小觑。

这件陶壶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在考古学报刊登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度关注。专家推测,波斯陶是⾮贸易品,应该是当时人们随身携带至合浦的⽇常⽤品,其用途很可能是“盛水器”。

史料显示,汉代的合浦是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的重要连接点。当时陆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河南、湖北、湖南,入湘江,到广西经漓江、南流江至合浦,再通过合浦港扬帆出海。合浦港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大陆地区通往东南亚、南亚近岸航线的必经港口之一。

在今天合浦县城郊近70平方公里范围的10个区域内,分布着上万座汉代墓葬,是当前国内发现的大型汉代墓葬群之一。上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考古人员陆续在此发掘了千余座汉墓,出土了⼤量与海外贸易、交流相关的⽂物,极具特色,波斯陶壶便是其中的重器。从已发掘的情况来看,这些墓葬的主人分别为两汉地方官吏、被贬的皇亲国戚及朝廷官员、贩卖丝绸珍珠的商贾以及平民。

“执”字的联想

走进合浦县博物馆,以波斯陶壶为代表的众多馆藏文物,向世人还原了汉代“向海而兴”的高光时刻。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一幅幅早已泛黄的“画卷”逐渐开始在人们的想象中变得鲜活而清晰——

2000多年前的合浦港,商贾云集、热闹非常。作为彼时著名的物流集散地,启航、归航,伴随着一声声高亢的“有商船到”,从早到晚,即便华灯初上、繁星满天,这里依然舟楫往来,忙碌不减。

以港口为载体的市井繁华催生了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久而久之,有人远从波斯执壶前来便也不足为奇。在大家得以欣赏原汁原味的异域风情的同时,这件色泽明丽、造型轻巧的器物也由此融入了华夏大地的人间烟火。

执壶而来的“执”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好似用刑具将一个人的双手铐住,本义指捕捉、捉拿,引申为握着、拿着,后又引申指掌管、从事、施行。而之所以本期《物现文明》以“执”字来概括这段海丝文物传奇,是因为此字还有一个引申义——志同道合的朋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是中国传统的交友之道,置于丝绸之路这条商贸、交流、文化之路的语境中同样适用。因为志同道合,就会促进彼此欣赏、互相成就,能合作共赢自然是水到渠成。所以说,喧嚣码头的人来人往之间,蕴藏着亘古不变的处世哲学——遥想、品味,质朴却也情意深长。

再换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对“丝路游”感兴趣的你,还是受文物视觉海报吸引前来的你,阅读至此,对于文化薪火的传承,我们也好像更加有了一些志同道合的默契呢,对吗?

网址:《物现文明·云集》:碎成几十片,这件陶壶仍凭实力跻身镇馆之宝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01470

相关内容

看古陶瓷修复师,演绎涅槃之美|文物修复
让残碎古陶瓷重获新生
“90后”听障青年用巧手让破碎的文物重焕新生
小镇的记忆碎片之十三:锅碗瓢盆
故宫修缮‖(3)古陶瓷修复拾荒者 罗国新
劲吹文明风 绘就幸福景——长治壶关县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90后”听障青年,用一双巧手让破碎的文物重焕新生
探访喇家遗址受损文物修复现场:古老陶器重焕新生
揭秘镇馆之宝:AI助理“包围”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景德镇陶瓷的生活美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