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为本、勤俭持家,这样的习惯,我和我的家人还将继续
勤俭节约的习惯从小培养 #生活知识# #节约生活# #节俭理念#
1959年,我从农村老家考进中学读书,户口随迁到学校,吃上商品粮了。那是“三年困难时期”的头一年,冬天,公社办的食堂已揭不开锅,没米煮饭,只能用南瓜、萝卜替代粮食。我记得当时我们每人每月粮食定量32斤,扣掉两斤支援灾区,还可以每天吃到1斤。用今天人的饮食标准看,一天1斤粮食是很难吃得完的,但在那个年代,我们的生活费每天才两毛钱,这两毛钱要买粮、买煤、买油、买盐……所剩无几,一日三餐便只能咸菜当家了。早晚喝粥,就咸菜还凑合,可中午吃的是干饭,食堂把咸菜煮成汤,汤泡大米饭,我们吃得也挺香——艰苦的日子,比起吃不上饭,我们已经很知足了。
作者 古石
知足归知足,但终究大家肚里油水少,饭量大,一天1斤粮食就根本算不得啥了——记得有一次,班里一个男生病了,几天吃不了东西,病好之后,一顿吃掉2斤大米饭,还说一点没感觉肚撑。
饭不够吃,不知谁先发现粥桶上还有潜力可挖(那时的粥桶是木板箍制的,桶帮上容易挂粥,粥越稠挂的越多,刮下来就可以多吃一点了)。于是,在一个粥桶里吃饭的人,按天排队刮粥桶,有的同学为多刮点,用勺子可着劲儿地刮,把木头都刮出屑了……炊事员心痛他的木桶,个个这么刮还不刮坏呀,就贴出告示,“请大家爱护木桶,别刮得太狠”。从此我们约定,为保护木桶,不许用勺,只能食指弯曲刮粥吃。
整个初中读下来,我和同学们都养成了刮粥的习惯,不仅从粥桶上刮,也从饭碗里刮,粒米不漏。
后来我当了兵,到部队服役,那时北方几乎没有大米粥喝,这习惯自然也就忘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在这里安了家,熬粥的时候多了,我碗上不会留残粥,锅边上的粥我也会铲得干干净净。在我的带动下,我们一家大小都养成了这个习惯——见到锅边有残粥,必须铲下来吃掉,否则心里过不去,觉得自己对不起农民种粮的辛苦。
受我影响,老伴不仅在家不浪费粮食,女儿请我们在外面吃饭,老伴都不忘准备个饭盒,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带回来。
节约为本、勤俭持家,这样的习惯,我和我的家人,还将继续。
(原标题:习惯)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
网址:节约为本、勤俭持家,这样的习惯,我和我的家人还将继续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04704
相关内容
怎样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的自我评价简短(精选3篇),勤俭节约的自我评价简短50字
孩子的勤俭节约之我见(二)
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孩子的勤俭节约之我见(一)
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勤俭节约,我们可以这样做~
做勤俭节约榜样——世界勤俭日
世界勤俭日 厉行勤俭节约,点滴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