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分析英语教科书践行新课程理念
语言学习:《新概念英语》系统教程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个人成长建议# #阅读推荐书单#
教科书的编写和审核均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体现思想性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力图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共同基础;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新教材出版使用后,受到许多教师的好评。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反映,新教材难度有所提升,给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作为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教研的一名“老兵”,我分享一些新版教科书的使用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深入领会教科书编写特点
虽然全国各地使用不同版本的初中英语教科书,但都是依据新课标编写或修订。这些教科书的主编都是英语学习和英语教育方面的一流专家,他们遵循语言能力发展规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得新版教科书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话题统领单元或模块,构建情境学习框架。新版教科书注重以话题为核心组织单元架构,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语境统摄,紧扣学生生活实际与认知发展阶段,从日常校园生活到全球多元文化现象,从个人兴趣爱好到环境保护等社会议题,不一而足。例如,七年级教科书中设置“School Life(学校生活)”话题单元,囊括结识新朋友、参与课堂活动、参加校园社团等子话题,全方位呈现校园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在生活中学习和应用英语,活学活用。
以话题为“纲”,教学便有了真实情境的线索,教师能结合话题提炼主题,组织单元整体教学。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衔接旧知、吸纳新知,实现知识从孤立记忆到系统运用的进阶。小组讨论“理想校园设施规划”时,学生调用描述方位、表达喜好的词汇和语法,在思维碰撞间提升口语流利度与协作能力;角色扮演“校园广播员介绍科技节活动”,整合信息、组织语言,写作、表达技能同步进阶,学习不再是枯燥的单词句型堆砌,而是解决情境问题的生动实践。
精选多模态语篇,拓展多元信息输入渠道。多模态语篇堪称新版教科书另一大“吸睛”亮点。听、说、读、看、写多管齐下,融合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呈上信息“盛宴”。教科书呈现方式多样,配图精美细腻,诠释语篇情境;听力材料原汁原味,捕捉地道语音语调;视频资料直观呈现中外文化元素。如介绍中国传统佳节庆祝活动,介绍英国传统节日的短片,街头狂欢画面搭配旁白解说,学生瞬间“穿越”,感受节日氛围。
在阅读板块,题材和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也有新闻报道、电子邮件等新媒体语篇和歌谣、剧本等其他类型语篇。口语训练中,对话语言鲜活、地道,辅以语音、重音、连读等语音策略指导,口语更显地道自然。多模态输入贴合学生多元学习风格偏好,视觉型学习者从缤纷图片中汲取知识,听觉型学生借助音、视频强化语感,全方位调动感官,夯实语言功底,拓宽国际视野。
蕴含丰富多元知识与策略,全方位赋能学习旅程。知识与策略的“富矿”属性,让新版教科书更具魅力。语言知识层面,语法讲解从机械规则灌输转为语境示例呈现,如过去完成时的学习不再是抽象公式,而是置于“讲述难忘旅行经历”语篇里,学生借故事情节领悟时态表意功能、运用时机。词汇拓展关联主题,如“美食单元”串联食材、烹饪方式、口感形容词汇,联想记忆高效牢固。
文化知识的浸润贯穿学习过程,如介绍西方餐桌礼仪、节日传统的同时,兼顾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对比“中西方家庭观念差异”,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文化包容心态,避免交际“雷区”或“误区”。
学习策略指引则是学生自学的“秘籍”。教科书穿插思维导图绘制技巧,梳理文章脉络;阅读策略分步指导,略读找主旨、扫读抓细节、精读品语言;写作板块流程明晰,从拟定提纲、组织段落到润色词句,学生按图索骥,逐步雕琢作品,自主学习、反思调整能力稳步提升,从知识被动吸纳者转向主动探索者。
对教科书进行辩证分析和取舍
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教师要以全面、辩证的视角研读教材,审慎考量其能否切实助力学生达成高效学习的目标,从多维度展开剖析、筛选及灵活调适,从而契合教学实际。
全方面统揽教材资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通读整本教材,包括附录部分亦不可遗漏。唯有完整洞悉教材全貌,教学方能游刃有余、精准施策。阅读过程中,应着重了解新版教科书架构布局,细究各单元围绕主题铺陈延展的逻辑脉络,分析各板块间的内在关联。
通常而言,单元板块涵盖听、说、读、写基础模块,语法专项、拓展阅读、单元实践任务等也穿插其中。这些板块绝非各自为政,恰似拼图紧密契合,协同助力学生全方位理解单元主题。
教学实践恰似环环相扣、彼此交融的教、练、评三部曲。“教”的环节既可以引入全新知识要点,也可以复习旧知;形式或直陈要义,或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囊括开启单元学习时教师策划的各类教学活动。“练”的形式不拘一格,从机械操练到创意写作,再到多维研讨,旨在助力学生内化单元知识。“评”则是教师精准把脉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步骤,贯穿各式评测活动。
通读单元,整体把握。教师要通读各单元,整体把握单元各部分的有机联系,不妨循以下关键问题探寻教材“密码”。
形式层面:教材由几个单元构成?各单元组织架构如何?插图、图表运用情况怎样,与正文契合度多高?除主体单元内容外,有无额外“彩蛋”——附录、目录暗藏何种乾坤?配套练习册、音视频资料是否完备?
内容维度:各单元核心主题为何?涵盖哪些板块?板块间搭配是否合理?
练习视角:单元练习量是否充足?布局位置是否科学,能否与教学内容无缝对接?不同单元练习有无连贯性、递进性?
评价:各单元有无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环节?测评时机设定是否恰当?每项教学活动耗时预估是否精准?
教材内容分析。英语教科书主要由语言内容(语法规则、词汇储备、语言运用技能)与主题内容两大板块构成。理想状态下,主题内容应鲜明突出、一目了然,教师“用教材教”的时候要能穿透语言表象,挖掘潜藏的主题(见下表)。
Neville Grant在《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中指出,如果对教科书内容不满意,教师可以使用四种应对策略:其一,果敢舍弃不合时宜内容;其二,灵活植入个人精选素材替换教科书原有内容;其三,立足教科书基础适度补充拓展;其四,巧妙改编优化教科书内容。
在从主题和语言两个维度分析教科书内容后,如果教师发现教科书难度偏高,可以根据学情灵活调整。具体实操路径如下。
其一,精准剖析新版教科书难度攀升的“症候”,是词汇增加、语法繁难,还是语篇晦涩、思维挑战升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锁定难点,有的放矢。
其二,适当推行分层教学策略。依据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差异划分层次,为不同层级学生量身定制难度适配的教学任务与学习目标,确保各有所得。对基础薄弱学生,着重背景知识铺垫,夯实基础知识,适度降低任务难度,给予充足的学习支架;针对学有余力者,布置拓展性、思辨性学习任务,如批判性阅读、跨语篇关联阅读、创意读后续写等,充分激发潜能。
其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本领。教师可传授词汇巧记妙招,像词根词缀法、联想记忆法、语境记忆法;点拨阅读技巧,涵盖内容预测、结构剖析、主旨提炼;加强写作策略指导,助力学生构建内容框架、关注意义连接、规避语法拼写瑕疵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逐步适应新版教科书的难度要求。
创造性用好教科书
1. 宏观微观结合,加强语篇研读
语篇研读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意义建构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在教学开展之前,教师要深入剖析语篇的内容、结构以及语言特点,才能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语篇。教师对语篇的价值定位决定了学生与语篇进行对话的视角。
语篇类型认知。新版教科书涵盖多种语篇类型,如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新闻报道、新媒体语篇等。记叙文通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个事物或者解释某个现象;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具体事务而撰写的文章体裁,其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指导行动等;新闻报道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人物、现象等信息传达给受众;新媒体语篇则涵盖了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兴数字平台传播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既包括专业媒体机构发布的新闻报道、评论文章等传统意义上的文本,也包括普通用户生成的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短视频文案等内容。
宏观层面研读。语篇中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属于语篇的宏观层面。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主题思想、写作目的与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语篇是如何围绕主题展开论述的,各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过渡手段,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是如何呼应主题、点明主旨的;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篇章结构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呈现语篇的结构框架,加深对语篇的理解与记忆。
微观层面研读。段落中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属于语篇的微观层面。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篇中的词汇、短语、句子结构与语法现象,分析其在语篇中的表意功能与运用特点。例如,通过对词汇的搭配、同义词与反义词的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此外,学生可以进行句子分析,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培养其语篇连贯意识。
2. 主题意义螺旋式建构和表达中语言与思维辩证发展
在听力和阅读教材板块学习中,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即为理解和表达主题意义的过程。学生构建主题意义遵循螺旋式路径,学生作为核心主体,语言与思维协同发展贯穿始终,成为能力进阶的关键驱动力。
启幕探微:基于既有认知的信息获取。主题意义建构初始阶段,学生首先激活已有知识体系,在理解基础上完成语篇意义的建构。初次接触语篇,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信息获取支架,尝试从语篇中梳理出关键信息。例如,初次接触关于“中学生是否应该做家务”的杂志来信时,学生借助问题支架获取信息——问题1:家长针对这一思辨性话题的观点是什么?问题2:家长的主要支撑论据有哪些?在这两个问题驱动下,学生获取两位家长关于学生是否应该做家务的核心观点和主要论据。
进阶深耕:多维度拓展的主题精研。随着语篇理解的逐步深入,课堂转型为深度思维碰撞研讨空间。教师运用小组深度研讨高阶思考问题、辩论、推断作者写作意图和语言赏析等多角度,全方位激发学生深入理解主题意义,赏鉴作者的篇章结构特征和表达手法。仍以“中学生是否应该做家务”话题为例,进入深入阅读阶段,学生深入剖析作者论证方式的多样性、逻辑的严谨性和是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学生通过辩论,从多维度拓展认知,生成更多赞成或反对中学生做家务的论据。
融贯升华:语言与思维适配的能力跃迁。在主题意义螺旋上升的全程,语言学习与思维拓展紧密交织、相辅相成。起始阶段,依据信息获取,学生精准理解与积累话题核心词汇,并进行语言内化,为思维启动奠基;伴随思维向纵深探索,着重复杂语法理解掌握、多样句式灵活运用及逻辑衔接词精准使用,引导学生模仿复杂表达结构,重塑自身输出范式,实现从简单信息传递向深度观点阐述与论证转换。如学生理解多种支撑观点的表达方式后,关注从多维视角阐述自身深度见解,完成语言与思维从适配到融合跨越,自如运用英语表达复杂思想,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为英语综合素养提升筑牢根基。
3. 理解新版教科书中新增板块的意图
新版教科书中新增了单元目标、歌曲歌谣、核心问题、单元项目等板块。单元目标是基于教科书内容所列举的单元学习目标,包括理解和表达类目标。教师可以参考单元目标、教材内容和学情来调整单元目标,以便更加符合自己学校的学情。歌曲歌谣内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形式活泼、朗朗上口,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核心问题可以涵盖整个单元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形成创造性表达。教师可以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适时提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写作等活动,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例如,在学习科技单元时,学生可以思考核心问题“科技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帮助学生理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单元项目的设计,为教师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教科书中的项目设计大多是以英语学科为主导、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来完成的。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单元项目的设计,结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围绕特定主题,由真实的项目驱动,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开展项目学习。项目实践操作性强,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作,如制作海报、编写剧本、进行角色扮演、开展调查研究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任务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开展项目式学习可以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英语教研员,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教材核心编者、分册主编,本文系北京市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项目首都师范大学基地研究成果)
《中国教师报》2024年12月25日第11版
作者:孙铁玲
责任编辑:
网址:辩证分析英语教科书践行新课程理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05645
相关内容
浅议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设计(转载==案例)
英语试卷分析(通用36篇)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策略 论文.docx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生英语学习力现状分析及其提升策略实践.doc
图书利用率的辩证分析.pdf
融入生活教育理念,点亮小学英语课堂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