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早餐吃对了吗?
2018-10-15 13:44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消费升级下的北京街头出现了很多自助式餐厅,下图是中关村某写字楼底商的一家餐厅推出的早餐菜单,把粥、饼、面的组合发挥到琳琅满目。
对比之前上班族们在地铁口旁的小推车上买早餐,匆忙之中冲着摊主喊,我要一个烧饼加鸡蛋,一杯豆浆,或是一个紫米面的煎饼不加薄脆,再来一个粥。这样的餐厅提供的早餐的确升级了很多,选择多,相对干净,还能坐下来慢慢享用。
再仔细看一眼菜单,这是把庆丰包子铺、嘉和一品粥、小豆面馆等连锁店的早餐一网打尽,过去和现在,餐厅和小摊共同点是,早餐,我们是真爱吃主食啊。
如果说这只是北方的样本,2018年第31期的封面文章《早餐里的中国》展示了全国各地的早餐美味,扬州的阳春面、贵州七天不重样的粉、武汉的热干面、厦门的面线糊和西安的羊肉泡馍。
全球营养品公司康宝莱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沈阳和福州等7个城市2100余名中国消费者开启了早餐调研,并发布了《2018康宝莱中国营养早餐调研报告》,在早餐选择上面,传统的中式早餐仍然是中国消费者的首选,包括馒头、煎饼、米饭、面条、粥等在内的比例为63%,中老年人对中式早餐偏爱程度更高。
中国人整体的膳食结构中,主食的比例就偏高,早餐尤为突出。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人爱吃主食,是天、地、人一同作用的结果。中华民族植根于纵深辽阔的大陆,我们有贯通东西的江河大地、冲积平原、天然盆地,这是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大禹治水,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从夏商起,华夏民族走上了以农为本的道路。在古代,国家和江山通常被称为“社稷”,其中“稷“就是黍类,百谷之王,可见粮食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中华民族的麦文化延续上下五千年,光是粥,据《齐民要术》记载,见于文献的就有粱米粥、胡麻粥、地黄粥、防风粥、葱粥等多种。
在现代人生活中,一日三餐中,相比较中餐和晚餐稍显富裕的就餐时间,可以选择更多种类的食物,早餐往往容易使人将就,或者是选择最方便,感觉最能填饱的主食。
在探索过多主食的膳食结构可能会导致什么问题之前,需要先了解人体机能对营养的需求,和食物中营养的分布情况。
食物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其中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需求量较大的是前三类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关键能量和营养来源。
最开始学化学,后来获得哈佛医学博士和加州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的康宝莱营养专家大卫·赫伯提到,根据康宝莱的4-3-3营养均衡原则,每顿餐饮中的卡路里摄入量应为40%碳水化合物、30%蛋白质和30%健康脂肪,加上25克膳食纤维和一天八杯水,可改善整体健康状态。
这与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在2016年发布的最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到的中国居民合理膳食结构大体相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花了很大的力气在青少年群体中推广早餐鸡蛋牛奶计划,这是出于改善中国家庭中食用的碳水化合物过多,提升饮食中对成长发育至关重要的蛋白质、钙质等含量。
蛋白质作为三大宏量营养素之一,是构成生命营养的关键物质,不仅对青少年,对所有人的营养均衡都很重要。
我们可以借《基因传》,从最微观和最基础的视角,窥见蛋白质的角色。
“在承载生命原始秘密的物质——染色体中,包含的最基础的两种物质就是蛋白质和核酸。细胞是人体各项机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可以诱导调控细胞的化学反应。对于薛定谔提出的“生命是什么”,生命或许就是化学反应的过程。反应过多将会持续消耗人体能量,而反应过少则会让我们走向衰竭死亡。蛋白质可以完成这一近乎不可能的任务,并且使我们在混乱的化学反应中生存。几乎每项细胞功能,比如代谢、呼吸、分裂、自卫、废物排泄、分泌、信号传导、生长甚至死亡都需要蛋白质参与执行。”
除此之外,膳食蛋白还维持异养生物组织的维持和更替。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有9种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提取,这些氨基酸是各种构成的骨骼肌及其他肌肉、内脏和骨头,以及一切复杂的具有代谢活性的化合物(酶、激素、神经递质和抗体)和功能蛋白的不可替代的前体。
人们从食物中获取的蛋白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如果以谷类和薯类为主的素食蛋白品质打分,以参比蛋白为100分的话,素食蛋白只能得到70分上下,甚至低至60分。日常饮食中,完全的蛋白,指所有必须氨基酸含量充足,只能从动物来源(肉类、鱼类、蛋类、乳制品)中获取。
在今天的中国,大部分人有渠道和能力获取高蛋白的食物加强营养,但三餐的结构仍不合理。康宝莱营养专家大卫·赫伯说,很多人早餐的蛋白质摄入量非常的少,可能午餐多一点点,晚餐一下吃太多。但是你晚餐一口气吃这么多,身体一下也消化不了,所以康宝莱推崇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要把三餐的蛋白质进行均衡分配。
大卫·赫伯介绍了为什么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以及蛋白质在其中的作用。
“我们在晚上睡觉过程中是不会进食的,但是大脑和身体的运转是需要糖分的,那这个糖分哪里来?大概睡着一小时后,几乎身体所储存的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就会被用掉了,当身体储存的碳水化合物用光了以后。你的肌肉就开始分解了,从肌肉的氨基酸当中转化糖分供给大脑。醒来起床后30分钟内及时吃早餐,和碳水化合物一起,搭配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所带来的氨基酸能重新补给身体和大脑,使人感觉精神一振。”
由于膳食蛋白比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更有饱腹感,蛋白含量更高的膳食,会比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更有可能减少食物摄入,让体重减掉更多。在最需要补充能量和营养,并开启一天能量消耗的早餐,才是最需要重视的。正是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
根据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率超过30%,肥胖率也超过10%,意味着3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超重。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热爱健身的人群率先意识到,即使不超重,体内内脏脂肪也可能超标。大多数的中国人看起来很苗条,腹部还是积攒了多余的腹部脂肪。涉及到饮食层面的原因,一部分和快餐速食,以及现代食品加工业的推广有关,另一部分原因也和中国居民三餐的饮食结构有关。
然而早餐往往是最没时间好好吃的一餐,针对这一情况,康宝莱提供了由蛋白混合饮料制作的早餐奶昔这一选择。在搅拌机中放入250毫升牛奶或温水,加入燕麦或其他辅料,比如银耳,去核红枣等,再加入25克不同口味的蛋白混合饮料,和10克营养蛋白粉,搅拌2-3分钟即可。
康宝莱成立于1980年的美国,康宝莱第一款产品就是蛋白混合饮料,30年后它仍然是核心产品。
回溯现代营养学发展史,大部分重大发现诞生于美国,1977年美国发布第一版“美国膳食目标”,十多年后,1989年中国营养学会发表第1版《中国膳食指南》。美国和中国的饮食习惯相差甚远,经济差距日益缩小的今天,据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中国的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拥有4320万肥胖男性和4640万肥胖女性。过去五年里,康宝莱中国营业额达35亿美元以上,实现17%以上复合年均增长率。
“康宝莱不仅仅是推荐大家早餐吃一餐奶昔,也不是说要康宝莱产品调制的奶昔代替所有的食物,我们推荐大家选择均衡营养的饮食计划。实际上我们在中国有服务商和他们运营的营养俱乐部,带动大家制定营养计划,并进行运动,和我们的产品相辅相成。” 康宝莱中国区董事长郑群怡博士说到。
尽管如此,民以食为天的中国老百姓们愿意为更健康的体魄让渡多少口腹之乐? 食物在营养学上关乎成分,在生理上关乎味道的体验,在人文上关乎情感记忆。千万年的演化,使人类爱好甜食、脂肪的高热量食物的特点写入基因,上下五千年社会的发展,让中国人的主食文化延续至今。
生命是何其精妙的产物,营养的供给,食物的搭配,大自然有其制衡之道,这也使得人在本性和理性之间寻找立足点,正如中产阶级兴起的跑步和减脂餐运动,用理性来对抗基因中的惰性。
正如《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一书封面所说:“他们有盐,糖和脂肪,但我们有选择的权力,这才是最大的力量。”
参考:
《华夏饮食文化》
《我们应该吃肉吗?》
《舌尖上的科学:口腹之乐何处来》
《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
《基因传》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