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区,提升自我”困境青少年社区融入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鼓励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提升社交技能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青少年心理疏导#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罗玉婷
单位| 广州市大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困境青少年由于自身生理以及社会、家庭等原因造成困境,这部分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困境时容易发生自我否定,自我认同感低,形成过度的自我保护,逐渐不愿与外界接触,有些在社交过程中被贴负面标签,不被外界所接纳,出现与社会脱节,社会功能逐步缺失,出现被社会边缘化的现象,导致很多困境青少年在融入社区存在许多困难,特别是一些残障困境青少年,他们因“自身”残障而感到自卑,被同辈取笑,自我效能感较低。
若是父母其中一方也是残障人士,在引导困境青少年正面发展就更加存在难度。
因此,困境青少年尤其是残障青少年,在村中都很少朋友,经常都是在家看电视或玩手机,缺乏对自我的认知,缺少基本的生活技能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者更增加了他们融入社区,走进社会的难度。
二、分析预估
通过前期的调研了解到困境青少年的需求如下:
(一)提升生活能力,促进成长
根据社工的日常服务的观察和访谈了解到困境青少年希望可以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平时父母忙于生计,缺少对他们的教导,再加上一些困境残障青少年他们由于自身条件的缺陷,不知道怎么去学习,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掌握和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提升学习能力,能够促进他们更好融入社区。
(二)扩大交际圈,建立支持网络
同辈关系的缺失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根据社工的日常服务观察和访谈了解到困境青少年经常呆家家中,很少外出,很少与同辈来往,大部分时间都是独来独往,缺乏朋友,交友圈子小,需要结交更多的同伴,扩大同辈交友圈,形成良好的同辈关系,有助于困境青少年融入社区。
三、服务计划
(一)理论依据
1.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
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在注意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仍给观察者以影响。
要使示范行为在记忆中保持,需要把示范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通过符号这一媒介,短暂的榜样示范就能够被保持在长时记忆中。观察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把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即再现以前所观察到的示范行为。
这一过程涉及到运动再生的认知组织和根据信息反馈对行为的调整等一系列认知的和行为的操作。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观察学习者(或模仿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要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
行为结果包括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班杜拉把这三种强化作用看成是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的动机力量。在本次小组中,通过社工自身行为的引导示范作用,促进组员掌握生活技能,通过情景模拟,引导组员互动,促使组员对其他组员的行为学习,从而优化自己的行为,促进同辈之间的交往,提升学习能力,更好的融入社区。
社工人的能量卡!每天一张彩虹能量卡,有需要的拿走↓
(二)小组目标
总目标:在实践中提升困境青少年的能力和社区参与度,促进困境青少年融入社区。
分目标:
1.通过参与小组,协助组员掌握2种生活技能,提升组员的学习能力;
2.通过参与小组,协助的组员了解社区资源,促进组员融入社区;
3.通过参与小组,增强组员的互动交流,获得同辈的支持网络。
(三)小组基本情况
小组名称:“探索社区,提升自我”困境青少年社区融入小组
小组性质:成长小组
小组人数:6人
小组时间:2022年11月9日-12月19日
小组次数:5节
小组对象:12岁-18岁残障青少年
小组程序:
四、小组发展情况与分析
(一)小组初期
初入小组,小组组员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同时又难以获得其他组员的支持,为了降低组员的出入小组的焦虑与疑惑,社工先通过破冰游戏拉进组员之间的关系,订立小组契约和规范增加小组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营造信任的小组氛围。
接着,社工通过引导组员自我介绍,帮助组员互相认识,促进相互之间的互动;最后社工介绍小组内容,让组员对小组的有初步认识,尽快适应小组环境。
(二)小组中期
组员关系走向紧密化的时期,也是小组内部权力竞争开始的时期,经过小组的冲突和竞争,促进小组内部的良性竞争与和谐,推动小组关系走向紧密化。
在这个阶段,社工通过“探索社区公共资源”“认识人民币”“情景模拟”“超市体验”等环节,促进组员对社区公共资源的了解,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不少组员从认识人民币到可以简单的算出10以内的加减法,也有个别的组员在参加小组时的内向和沉默到能与其他组员互动交流。
本阶段的小组归属感和认同感达到小组的最高点,组员间的交流增多,互动深入,组员不仅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而且能正确运用到实际中,融入社区的动力得到增强。
(三)小组后期
社工处理好组员的离别情绪,帮助组员保持他们获得小组经验。
社工通过“我喜欢你”促进组员之间,彼此的了解与接纳,因了解他人而体谅他人,增进组员间人际和谐与发展。
通过“共画成长树”环节,回顾整个小组的活动以及达到的效果,请小组成员分享参与小组的感受和收获,写在便利贴上,邀请组员分享,社工引导处理离别情绪。
通过“天使留言”引导组员表达对他人的祝福,组员间熟悉度很高,很快的互动交流起来,相互交换了联系方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表示小组结束后会相互联系。
本节阶段组员们都能认识2名以上的新朋友,与对方结交友谊,形成比较稳定的同辈群体,增强了自身的同辈支持网络。
五、小组评估
(一)过程评估
第一节小组设置目标为促进组员之间相互认识和了解,促使组员了解并明白小组规则,规范学习环境。
小组设置了“传话游戏”“圣诞树卡片制作”适合服务对象参与的体验游戏,制定小组契约,每个环节层层递进,在内容制定上,注重于目标的契合,促进达成服务效果和目标达成。
在小组过程中,特别是游戏环节,组员参与积极性高,勇于发言。组员中有智力障碍,游戏设置根据青少年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去开展。
设置的过程目标有:
1.招募4名有一定认知能力的青少年参与小组;
2.通过小组规则视觉化,促使组员了解并明白小组规则,组员至少明白至少2种规则,并在接下来的小组活动中遵守实施,规范学习环境,提升掌握知识的能力。
3.通过开展游戏促进组员相互认识和了解。每个人至少认识2个朋友。例如,开展“大雨小雨,大风吹”等游戏使组员相互认识,并提问认识的朋友及名字,90%的组员都认识了至少2个朋友并记下名字。通过观察和访谈,目标达成了90%。
第二节小组主题为“认识社区资源”,在小组过程中,通过社工与志愿者带领组员观察社区的公共资源,引导组员知道社区公共资源的用处,设计打卡任务,让大家参与其中,促使小组组员认识社区,加深对社区公共资源的印象,促使组员更好融入社区。
在探索社区过程中,社工对组员的表现,并观察上节比较内向的组员,中间出现烦躁不安的举动,在打卡任务中依赖认识的组员,不能独自与志愿者完成任务;
其他组员都表现的很好。为优化小组结构,第三节小组这名组员安排他与依赖的组员一组。
第三节主题为“学会购物”,在小组过程中,通过“认识人民币”和“情景模拟”让大家参与其中,通过层层引导,促使小组组员认识购物流程,内容的设置考虑到预期的目标达成情况,协助组员认识人民币和掌握购物流程。
组员在分享环节参与度较高,本节小组社工全程带领,各个环节衔接比较紧密,社工对于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和分析。
第四节小组主题为“超市体验”,在带领组员参观超市前,社工提前与组员及志愿者做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告知组员要时刻跟紧志愿者,不能擅自行动,全程带好口罩,不要乱拿超市的东西。
在过程中,社工与志愿者带领组员一起在超市实地参观,观察了解商品摆放的区域,挑选物品,现金结算等环节。内容让大家参与其中,组员主动参与并分享。
分享过程中,社工除了结合实践进行分享外,还搜集购物流程相关的素材,结合实际促进青少年对购物流程的认识,并促进其融入社区的改变。
在活动过程中,有两个组员会乱拿超市的东西,社工发现后及时提醒和引导,促使该2名组员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
第五节小组主题为“赞美你我他”,在小组过程中,通过“我喜欢你”促进组员之间,彼此的了解与接纳,因了解他人而体谅他人,增进组员间人际和谐与发展。
通过“共画成长树”环节,回顾整个小组的活动以及达到的效果,请小组成员分享参与小组的感受和收获,写在便利贴上,邀请组员分享,社工引导处理离别情绪。
通过“天使留言”引导组员表达对他人的祝福,组员间熟悉度很高,很快的互动交流起来,相互交换了联系方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表示小组结束后会相互联系。在小组的每节次中,注重服务对象成果展示,注重服务目标的达成效果的测量。
(二)结果评估
1、目标达成情况
(1)根据社会工作者的观察:每位组员都能掌握2种生活技能巧,有2名组员不会10以内的加减法,参与小组后,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平时也只是待在家里不出门,现在参加小组后,会喊爸爸带她出来社区广场玩。
还有4名组员的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不仅大胆主动与其他组员接触交流,而且现在会帮家人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东西,还知道找钱,参加小组后,组员在实践中提升能力,促进成长。
(2)社会工作者运用对组员进行生活技能、社会公共资源和人际交往的前后对比,具体数据如下:
以上数据直观看出,全体组员的后测数值明显高于前测数值,全体组员对生活技能、人际交往和社区公共资源的认识有所提升。
其中在生活技能上提高最大,大部分组员可以自己外出购买东西,知道外出购买前,要按照购物流程来购买,这样才不会漏买东西。
以及组员至少知道2个社区资源的具体位置,知道迷路和不见东西可以去派出所找警察帮忙。
(3)根据社会工作者的观察和访谈:组员之间由最初的互不认识到最后的相互熟络,由最初的零交流变成侃侃而谈,交流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嘘寒问暖,还涉及到学习和生活。每位组员都能认识2个以上的朋友,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关系,经常成群结队参与其他活动。
2.小组满意度评估
社工组织组员填写《参加者意见反馈表》,表中部分内容整理如下:
以上数据可看出,组员的评价都体现在“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这两项指标上,呈现出组员对整个小组活动是比较满意,说明组员对小组的认可度高。
六、专业反思
1、小组内容设计贴近组员生活,有助于更好促进困境青少年成长。在小组设计中,社工从困境青少年日常生活的环境出发,设计社区漫步环节,通过志愿者带领困境青少年社区漫步,寻找社区资源,增加困境青少年对社区的了解,有助于困境青少年更好融入社区;
2、小组工作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
该小组设计符合小组成员的活动内容,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的发展;
3、小组注重困境青少年的实践,通过超市体验等以及情景模拟,提升困境青少年基本生活技能,促进融入社区。
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
他与 30000名青少年接触后
他得出这 10点心得...
《与青少年沟通技巧实务课》
深受好评,扫码拿下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青少年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责任编辑:
网址:“探索社区,提升自我”困境青少年社区融入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38237
相关内容
社区组织活动策划方案(实例)参考5篇“乐学习,趣成长”儿童生活技能提升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我是情绪小主人” ——小组工作介入社区青少年情绪管理
社区专案 | 社区共治改善家居环境,社工为你打造晚年“乐安居”
开福区湘雅路街道:“身心社灵”四维度探索社区互助养老实践模式华声社区频道
姚瑶:艺术疗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探索与应用
贫困老人居家改造与社会网络构建个案服务 | 社工案例计划
“关爱老人,帮扶救助”困境老人帮扶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中青报聚焦青年社区:社区服务如何才能“抵达”青年?
“领航少年”行动 青少年活动小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