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关于怎样才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我来说说,我在文章中所讲的,经常是我已经想的比较清楚的东西,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是一些我还没有想清楚的东西。
现在我们很少有时间能面对自己的内心,今天周末,我们花点时间来探讨一下一些平时很少去思考,但的确很重要的话题。因为是开放式的探讨,所以我来天马行空的说,大家可以天马行空的想。我想到什么说什么,大家想到什么也可以在后台留言,如果不想公开也可以在后台给我发消息。
我们已经被现代生活所驯服,习惯于两点一线的工作和周末的休息。但是,怎样才能在这样的7天一轮回的生活中不断的找到乐趣?比如说:怎样才能把周末过的更有趣?
我对于生活的趣味要求很高,也在不断追求生活的意义。我所见的趣味也很多,包括随手拍照,录短视频、写作等等。但是,也会不时的感受到生活中无趣味和缺乏意义的地方。感受趣味与感受乏味,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东西,其实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像一个越能感受美的人,也会对丑极度敏感。这可能是我对于生活的趣味和意义感受度太高所致,不知大家是否有类似的感受?
今天才得空在家看了电影《77天》,我很早就知道这个电影的原型故事,一个大侠独自一人,推行自行车,用77天穿越羌塘无人区。我看了杨柳松的原始帖子,毫无疑问,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身边的探险家。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 Into the Wild》(荒野生存),其实二者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探讨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两部电影的主人公命运各异,但他们都不断的提到有关自由、人生意义的话题。
我们是否也要通过独行冒险的方式去探索人生意义,找到人生的趣味,可能是未必。但是我们都不能回避这个话题,因为迟早有一天我们会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生活的乐趣在哪里?生命的意义何在?
前两天的文章提及,我最近经历了亲人、同事的死亡事件。这让我突然又一次能近距离感受到死亡。我们每个人迟早都会面对那一天,或者是在漫长而孤独的等待中慢慢死去,或者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瞬间告别世界,也许会在我们所不期望的病痛中离世。这世界上从来没有喜丧或者悲丧,有的只是无可回避的告别。
那么,在每个人告别人生之前的这段时间内,如何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去尽量有趣,而不是彻底的向命运臣服?被体制化而浑然不觉?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提醒自己的每个同学都要在体检时做癌症筛查,因为有两个同学居然在体检中发现患有癌症,并且都是晚期。联想到最近另一个亲人濒危涉险的状况,不由得感叹生命之偶然和脆弱。
但我一再的发现,即使在这样偶然中,我们还是在做一些其实本不愿意做的事情,以自己并不喜欢的方式生活。比如,最近有听到2-3件事情,都是本来要换工作或者休息一下的,但是因为沉重的房贷负担,而不得不在并不喜欢的工作上继续苟延残喘。我之前提到的理想:站着挣钱,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太过遥远,压垮他们脊梁的并非房子,而是过高的欲望。
我计划以后要写更多的故事,而不是讲更多的道理。因为故事流传的更久远。但是写故事,或者说写小说,并非易事。你需要很强的感受力,你还需要更多的素材。怎样积累素材?是等到真正财务自由那一天再去积累还是现在开始积累?
我的答案是现在开始积累,因为绝大多数人无法等到真正财务自由的那一天就会衰老,并非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增长的更快。我不是圣人,也不能免俗,所以能做的就是在当下的生活中就去寻找意义,而不是等到虚无缥缈的那一天。
为什么要写故事,写小说?因为这是探讨生活乐趣和生命价值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们不仅能去挖掘自己的生活,我们更能把一些线索与更多的人分享。
希望、乐趣、意义都是奢侈品吗?是必须到达一个阶段我们才可以去大胆追求的东西吗?还是说希望、乐趣和意义是我们每日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像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离不开这些东西?
我更希望是后者,是必需品,现在就得要,而不是奢侈品,只能先想想。当然,很多人会说:你看看我现在也没有太多的希望,也不追求乐趣,也不过问意义,我不是照样活的好好的?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你在都市人的脸上,很难看到非常灿烂的笑容,我指的不是一般的笑容,是一种透彻的、开怀的、毫无顾忌的笑容?不信你环顾一下周围,或者看一下电视新闻,看一下那些正在开会的人。你看到的更多的是严肃、紧张,而非开怀大笑。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格式化的微笑,比如上国内飞机的时候,但你看不到真正的、特别开心的人。
有一次去外地开会几天,我同事突然对我说:林哥,好久没见你这样大笑过了。我说,是嘛!从那一天开始,我才仔细的去关注周围面孔的表情,包括我自己的。我发现的确如此,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对自己的笑关注甚少。
我奶奶几周前故去,享年超过80岁,她一辈子并未走到过大城市,甚至人生的更多时间都在一个山村的一个小村庄中度过。她走得时候很安静,家人称之为喜丧。后事办的很隆重,全村的人,全家的人都站在一起,忙忙碌碌。
所以,其实我们自古以来就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但是,我们的文化中,对于责任、意义强调过多,但是对于乐趣过于忽视,甚至特别推崇存天理去人欲。但这也造成了儒家文化影响的地方,社会很进取,大家工作很努力甚至是拼命,但是整体快乐不足,过于沉重。
当然,说过存天理去人欲的那个人同时又说过人欲即天理,这说明他内心也是充满矛盾的。
所以,总会有人跳出来,去打破常规,试图寻找更多的乐趣。包括徒步羌塘无人区的诸位大侠,也包括我的几个同事。
还有一个女孩,骑着摩托满世界的跑,前段时间她回国的时候,我们还约在公司食堂吃了一顿饭。说起了我们为何要相见,大家的共识是彼此都不安分。我和她探讨了一个问题:人是否可以一辈子旅行?结论是没有结论。爱上自然的人心无法回来,但是生活不免还要继续。所以最近看到回到城市的她,又陷入了各种心烦意乱中。
当然,在追求自由生活的道路上,种种心烦意乱都是正常的,心如止水才是死水微澜的标志。为了追求自由、乐趣和最终的意义,我们必须承受更多的内心波澜。
以上,就是我随心想到的心事,没有逻辑,没有结论,就像一池子水,从山上流下,碰到石头自然分叉。
流到哪里去?也许终归进大海,但在进入大海之前,我希望看到更多不同的景色。
人生不过3万天,读者中绝大部分过了1万天,也有不少人接近中位数,让我们花一天时间来想想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