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旧情深 大美至朴 ——透过璧山中学“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看育人之本
旧衣物捐赠给大学宿舍 #生活知识# #生活小知识# #环保生活窍门# #旧衣物再利用#
殷嘉忆老师指导学生搭配服饰
学生使用绣花机
美育如何与学生“美遇”?
教育之责在于发现、搭台、培养。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在重庆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上,璧山中学的“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以旧衣改造砥砺学生向美、爱美、寻美的心灵,打造出一系列有温度的艺术作品,最终从扎染、陶艺、剪纸、创意DIY等35个艺术实践工作坊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衣旧却情深,大美也至朴。
一件件旧衣里内敛着岁月的光芒,也展示出极富探究意义的教育内涵。“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将传统文化注入其中,在一针一线中践行孝道,让勤俭的家风得以传承,集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于一身,打开了立德树人的新视角。
1 缘起
一个人的情怀变成一所学校的事业
深夜月光皎洁,灯火可亲,缝纫机“哒、哒、哒……”作响,线轴上的丝线如流水般倾泻,母亲用手将布料压正,赶在春节之前缝制3个孩子的新衣。
幼年的杨梅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满眼渴望地看着母亲。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她总是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大改小、旧翻新,但在母亲的巧手缝制下,让她穿出了自豪感。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母亲通过旧衣改造,把哥哥的旧衬衣变成妹妹的花裙子,把姐姐的长袖衫改成妹妹的灯笼裤,编织了杨梅心中一段又一段美梦。
这样的夜晚,是儿时最温暖的记忆,像一束光珍藏在杨梅心里,指引着她未来的人生路。多年以后,杨梅成为璧山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她接过母亲的缝纫机,在学校的支持下,于2014年成立“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开辟出一方育人新阵地。
从此,一个人的情怀变成一所学校的事业。
7年时间里,从零起步的3个“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逐一落成,面积达240余平方米,璧山中学为工作坊配备缝纫机、绣花机、ET打印机、人台等专业设备,组织16名具有多学科背景、专业特长的美术、文化教师加入,将书法、国画、油画、丝网印等融入服装设计、服装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更多元、更专业、更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的作品。
学校开设《服装民俗文化欣赏》《面料认识及搭配》《服装色彩搭配知识》等8门理论课程以及《服装效果图绘制》《服装工艺技法运用》等4门实践课程,手中的旧衣成为孩子们的“教科书”,集思政、德育、美育、心理、劳动等内容于一体,也让“合璧为学,育能为山”的课程理念和“因学施导,促学成才”的教学理念更加活泛起来。
每学期,工作坊招收100余名热爱美术、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以及周末为其授课,指导学生开展旧衣改造、创造。前前后后有800余名手握剪刀、脚踩缝纫机的“小裁缝”,沉浸式体验孝、勤、俭、学的“四美德”之旅。
工作坊也因此收获众多荣誉:2015年,服装课本剧参加市级表演获二等奖,2016年“服装社团纪实”视频荣获国家级二等奖,2016年成功申报重庆市精品课程;2019年,荣获“重庆市优秀社团”称号;2021年,获重庆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第一名,拿到国家级比赛“入场券”。
2 初识
打破成见的枷锁 艺术不拘一格
起初,曾有家长质疑课程的意义:“缝缝补补能有什么出息?”“这种只适合女生,男生来学什么针线活?”
像这样的偏见给课程打上“毫无意义”的标签。但正是经过一段时间“毫无意义”的学习,点滴的改变陆续发生了。
当孩子们坐立不安、心情烦躁时,却在拿起针线的那一刻平静了下来;曾经不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深意,如今在角色互换中体会养育深情;原本只会握笔的小手,在学会拿针以后,开始拿起拖把、扫帚,体会更多劳动的快乐;通过旧衣改造,同学们对蜡染、扎染、刺绣等传统手艺和篆刻、书法等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化自信在不断生长,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在旧衣改造过程中,工作坊始终坚持“自己收集、自己采购、自己制作”的培养思路,指导学生制定详尽的材料搜集和采购方案,收集家中或亲戚家中久置不用的衣服作为原材料,搜集废旧透明瓶、布头铆钉、纽扣等作为装饰材料,手把手教学生制作纽扣,用塑料瓶配蕾丝变换成装饰花,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工作坊教学的全过程。
一件件新的旧衣,达到旧物、废物再利用的效果,深刻践行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成为当下的镜子、动力和精神营养,潜移默化改变着学生,也打破固有的性别枷锁。
在重庆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场,排队的“长龙”蜿蜒了五六个来回,很多低年级的同学都等着大哥哥给自己做手工。这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叫张宇航,在老师的指导下,正聚精会神地锁边、走针。
当初因为兴趣爱好走进“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品学兼优的他做起手工也像模像样,白色的布料上搭配精巧的花朵做装饰,走线的功底完全不输女生。从给妈妈缝制第一个小布袋,到20余个老师、同学人人一个小布袋,他的温暖带给很多人惊喜。每当收获赞美与感谢时,张宇航总是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露出憨态可掬的笑容:“你们喜欢我就高兴。”
不拘一格,艺术无界,男同学也是缝纫的“好苗子”。工作坊打破了很多人心中固有的藩篱,以针为笔,让人人尽展其才,让一切天马行空的想象自由挥洒。
工作坊充分挖掘旧衣改造中的美育精神和资源,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指导他们通过手绘、电脑绘图等方式,学习服装设计、绘图、色彩搭配等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同学们装配蕾丝珠片、用丝网印刷等技法等给旧衣做“加减法”,大家从实用性与美观度进行服装互评,及时反思设计与制作过程的不足之处,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3 升华
小棉袄旧了 但“小棉袄”长大了
在“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旧衣堆积如山,曾经搁置在箱底的它们,拥有穿透时间的魔力,酝酿出一段段回味悠长的老故事。有的留有妈妈的味道,承载情感的念想;有的陪伴过青春年华,铺满成长时光;有的浸透人间烟火,见证甘苦波折……
“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像一扇窗口,让过去和现在对望,见证人生的厚度。“这件衣服代表着我成家、立业、带小孩各个阶段,感觉把我的工作、生活历程都穿在了身上。”曾经对旧衣改造不理解的家长,当再次穿上浓缩了人生经历的“新”衣服,顿悟到人生中场的开阔。
故事翻一页、起新章,“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聚爱成海,带领同学们将家中的旧衣改造为一件件艺术品,让爱在一针一线中升华:有的修旧如旧,稍加点缀装饰,让古董衣升级为时髦款;有的破旧立新,家人的旧衣加上孩子的手艺,情感在传承中延续;有的另辟蹊径,旧衣变成了抱枕、玩偶、包包,甚至以布作画,描绘出小桥流水人家……
璧山中学枫香湖校区初2020级B2班学生凌楠无意间瞥见衣柜中的一件小棉袄,虽然领口已经发黄,岁月的痕迹、成长的印记依稀可见,但细密的针脚、软糯的手感,让人一眼看出这件衣服的用心。她问妈妈:“这是谁的衣服?为何一直留到现在?”
妈妈回答:“你出生在冬季,这是妈妈给你缝制的第一件棉袄。”小女孩触摸着这件小棉袄,母爱的温情透过指尖直抵内心。如今,妈妈脸上有了岁月的起伏,这件小棉袄也旧了,但另一件“小棉袄”长大了。在寒冬来临之际,心灵手巧的凌楠就地取材,利用工作坊学习到的技能,把妈妈的一件旧棉袄改造成一件别致的“新衣”。或许衣服不是那么美、那么精致,但这份女儿回馈母爱的心意,温暖了妈妈的冬天,也温暖了更多的人。
4 回响
“衣衣不舍”服装 工作坊让人依依不舍
近年来,随着“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知名度提高,各类邀约纷至沓来,除了定期举办工作坊作品互评会,还参加艺术节、戏剧节、走秀表演、社会实践等活动。
“这是娃娃们给我补的衣服,现在的小孩真能干!”接过缝补好的衣服,老人笑得合不拢嘴。眼前的这一幕,发生在一场社区助老的活动上。
老旧居民区里独居老人较多,考虑到子女不在身边,眼睛又不好使,缝补衣物非常麻烦。这时,“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的“小裁缝们”走出教室,用学习到的一技之长解决老人的难题,把热乎乎的关爱送到心坎上。
在大大小小的活动间隙,经常能看到一个伏案做作业的身影。他叫彭昊林,是老师眼中“衣Q”很高的学生,尤其擅长运用ET软件。每当“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需要支援时,他二话不说拿上作业就来到现场,打版和学习两不误。
虽然离开了“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开启高中学习,但这里承载着他初中时期最美好的回忆,他不会把感恩之情挂在嘴边,但是愿意在需要的时候发一份热光、尽绵薄之力。
“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让太多人依依不舍,很多学生因为这段学习经历,考入了服装设计院校,立志成为一名专业的“裁缝”;有些学生从北上广深的名校学成归来,用所学的知识回馈这片指引、培养他们的热土,“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就是他们打卡的第一站“老地方”。
“希望从工作坊走出来的学生,能够像细密的针脚一样,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做一个优秀的平凡人。”杨梅深情地说。
璧山中学“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的成功,给璧山区的美育工作带来很多美誉,成为其他区县学习借鉴的范本。全区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兼顾“多点开花”和“全面覆盖”共生共进,通过给孩子提供美的教育,让孩子尽情享受、充分展示教育的美,努力构建面向全体的高品质、常态化、多维度的学生艺术教育,让璧山学子在同一片美育蓝天下成长成才。
以璧山中学“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窥见璧山一域,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背景下,璧山区遵循“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指示,持续聚焦重庆市美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创建,坚持面向全体、面向人人,深耕厚植艺术教育,倾情提升学生素养,致力“一校一品牌、一生一特长”,让学生在美的教育中绽放自我。
璧山的美育实践也折射出全市学校美育工作的生命力。
“美育是最好的生命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恰如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程翔宇所言,春风化雨的美育工作润物无声,能让学生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尽精微,致广大。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也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当前,我市正着力构建从“局部高质量”走向“全面高质量”的美育发展新格局,到2022年推动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以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让学生拥有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王小寒 阳丽 图片由璧山中学提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址:衣旧情深 大美至朴 ——透过璧山中学“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看育人之本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94502
相关内容
旧衣服回收下篇|回收旧衣服不仅仅是捐赠给贫困山区时尚衣语:探寻服装之美
北海社区开展“衣旧情深” 旧衣回收捐赠公益活动
专业改衣服,认准帮衣坊
创业赚钱新蓝海?你不要的旧衣“三邻四舍”视为“金山”
废旧手工衣服制作儿童衣服
“衣旧情深,让爱暖冬”一起献出旧衣服吧
旧衣服回收倡议书范文
家里的旧衣服堆积如山,又舍不得扔掉?学会这样改造,省钱还实用
衣衣不舍旧衣回收官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