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29章 取信: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发布时间:2025-01-21 16:39

不要听信网络上的虚假宣传,要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健康生活技巧# #整容医院#

七彩祥云

<p class="ql-block">编纂:祥云</p><p class="ql-block">取信: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p><p class="ql-block">《中庸》第 29 章原文:</p><p class="ql-block">王天下有三重zhòng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p><p class="ql-block">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bèi,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yì;庶几夙sù夜,以永终zhòng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zǎo有誉于天下者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庸》第 29 章译文:</p><p class="ql-block">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重要的事,也就没有大的过失了吧!居上位的人,虽德行好,但如果没有验证的话,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居下位的人,虽行为好,但由于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p><p class="ql-block">因此,君子治理天下应该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用夏、商、周三代先王的礼制来考察而没有悖谬,立于天地之间而不悖于常理,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现也不会有什么疑惑。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知道天理;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现也不会有什么疑惑,这是了解人意。所以君子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规范,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准则。在远处让人敬仰,在近处也不使人厌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诗经》上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早起晚睡政务勤,众人称赞美名存。”君子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美名的。</p> <p class="ql-block">本章所强调的依然是重实践的观点。子思认为一个人品行高尚,并非空口一说就可以取得别人的信任,而是要用实际的行动来证明,让别人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才能相信你真的具备这些高尚的品行。</p><p class="ql-block">以身作则,率先垂范</p><p class="ql-block">《中庸》认为,治理天下,为上者应该是从自身的德行着手,注重自身修养,在言行中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正”影响部署,以此让人信服,是推行“王道”的必然选择。上者的行为作风是天下人的法则或榜样,说的话是天下的道理和规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人物</p><p class="ql-block">诸葛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一生勤勉公正,为实现国家的复兴和统一而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诸葛亮在治理国家时,始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他亲自深入田间,与百姓一同劳作,了解民生疾苦;他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享受,以自身的廉洁奉公为群臣树立榜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军事上,诸葛亮亲自指挥作战,不畏艰险,身先士卒。他的智谋和英勇激励着士兵们奋勇杀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还注重教育和培养人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有才华、有品德的官员和将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诸葛亮的言行举止和高尚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楷模,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了蜀汉的发展,展现了一位伟大领导者的风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诸葛亮一生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在给后主(刘禅)的折子中,他写道:</p><p class="ql-block">“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如此清廉,不愧为为后人景仰的一代贤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诸葛亮行不言之教,严格要求自己,虽贵为丞相,但从不搞特殊化,尤其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绝不因自己是丞相就让子女们受到特殊照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当时将自己的独生子乔过继给诸葛亮。乔在蜀国官至驸马都尉,本当安居成都,但诸葛亮外出打仗,他的子弟们都随军押运粮草,诸葛亮认为乔也应该与他们同甘共苦,于是便命他跟着大家一起押运粮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对他的所有后代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教育。不搞特殊化,让子弟在一种平等的环境中成长,不娇纵他们,使他们没有优越感,从而与人和谐相处,培养起适应社会、不依赖祖上、独立生存的能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诸葛亮的廉洁作风,对后代子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诸葛亮本人,也因此不只是人们心中的智慧代表,更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德典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诸葛亮还特别注重子女在学习方面的修养,在其著名的《诫子书》中谆谆教诲: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这些话都深深地影响着其子女成长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诸葛亮决不允许后代依仗父辈的权势搞特殊化,过贪图荣华富贵的安逸生活。主张让后代到艰苦的环境中接受锻炼和考验。诸葛亮曾经领兵屯驻汉中,部队给养需要由蜀地供给,押运粮草和其它军事物资是一件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诸葛亮下令派诸葛乔与其他将领共同担负这一使命。诸葛乔奉命督率士兵五、六百人,经常顶着浓雾,冒着风霜雨雪,长年辗转跋涉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高山峡谷之中。在和士兵同甘共苦的艰苦磨练中,诸葛乔接受了一场场严峻的考验,这对他日后的成长。无疑是必不可少的锻炼机会。通过实践,诸葛乔本身也感到自己仿佛成熟了许多,进一步明白了父亲谆谆教诲的深刻内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让兄长诸葛瑾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诸岛亮特意给哥哥写了一封信,说“请葛乔按理是可以待在成都,不参加这次活动的,但是诸将子弟都在解运军需物资,大家理应同甘苦共荣辱,何况这又是极好的锻炼机会,所以我命令他领五,六百士兵,同诸将子弟一起在山谷中运送粮。,这样做,对他的成长的确是有好处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诸葛亮身居宰相,仍能严格要求子女,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格,造就他们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淡泊明志,宁静志远” </span>的志向,帮助子女迈出了“走出凡庸,实现伟业”的人生第一步。他的四个子女,不论是养子还是亲生子女,在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家风熏陶下,他们品行端正,有的为国尽忠,有的不图富贵,有的助人为乐,皆成为国家、社会有用之才。诸葛亮的教育之道,对今天的家长无不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诸葛亮活了54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记载:“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的道德修养启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nbsp;诚信正直: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坚守道德底线,保持正直的品格。</p><p class="ql-block">2.&nbsp;淡泊名利:提醒我们不要过分追逐名利,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p><p class="ql-block">3.&nbsp;责任担当:激励我们勇于承担责任,为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p><p class="ql-block">4.&nbsp;心怀天下:让我们明白要有广阔的胸怀和大局观,关心社会和他人。</p><p class="ql-block">5.&nbsp;自我约束:启示我们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欲望,保持良好的自律性。</p><p class="ql-block">6.&nbsp;谦虚好学:鼓励我们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提升自己的素养。</p><p class="ql-block">7.&nbsp;公正无私:引导我们在处理事情时秉持公正,不偏袒私利。</p><p class="ql-block">8.&nbsp;坚韧不拔:培养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中庸》第 29 章启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nbsp;重视品德修养:强调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和道德素质,以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平衡。</p><p class="ql-block">2.&nbsp;顺应自然规律:提醒我们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违背天道,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一致。</p><p class="ql-block">3.&nbsp;持中守正:启示我们在为人处世中要保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过分极端,追求适度与和谐。</p>

网址:《中庸》第29章 取信: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34336

相关内容

象州便民信息,象州便民信息平台助力生活便捷化
互联网征信+应用场景=征信大数据
便民信息汇总:快速获取生活中的各类便利信息!
【袁济喜】《中庸》探赜:心性与审美
稻盛和夫《心法》第三章:坚定自信与永不放弃的智慧'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五节 心性修养方式方法的吸取容摄
个人征信到底有多重要?
第33章 FBI教你如何获取他人的信任 (1)
征信查询多少次会被拒贷?
大庆新村便民信息微信号,大庆新村便民信息微信号,您的指尖生活助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