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鹏程|是日常生活,而不是日常性书写

发布时间:2025-01-21 17:01

慢生活不是拖延,而是享受日常的每一刻。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慢生活理念# #日常冥想#


有一年,我曾以隐居生涯写了《答友人问近况》二十几首诗,征求天下师友和作。自云:“岁忽终,感叹情深,羲之遂有《平安》之帖。鹿鸣思野草,长歌慰远人,苏李乃亦有《赠答》之篇”,故要征集和诗。

当时唱酬热烈,竟有海内外三千余人来相喁和。如今大疫弥天,谁能有此雅兴?虽然还是岁暮怀人,但简单自说生活日常即可。也不用诗了,写写字吧!


当前的事,无甚可说,只能如李白 般《忆旧游》。但其中“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之生活又不好效法,故仅节写:“汉东太守醉起舞。……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而已。

美人歌舞,虽不易得,喝茶饮酒,倒还如常。但疫时颇嫌聚众,故酒友竟要舍身边屠沽浪人而远求于古贤。

例如某日在大明湖畔闲逛,于长杨深柳中,转入山东省图书馆“奎虚书藏”。

稍早,山大文学院杜泽逊先生特意找了几间房子,辟为“龚鹏程文库”,请省图雕版师李振阳刻了牌匾。匾刻得好,故同时也为文学院图书室刻了几方,名称都与山东藏书家有关。我觉得甚有意义,所以墨拓了一份,以征胜事。


这次则是再来看看有何新版。果然在一页版刻中,发现原来郑玄也擅饮酒。因而写了一篇小考证,题在刷红的版页上:

山东省图书馆设雕版研究室,精校重刻古籍,持今年所刻《郑玄年谱》见示。余曰:“郑君经学,固古今所宗也,然彼亦酒人耶?”主事者,馆长李西宁兄诧云:“何谓也?”因举此页以为证,相与抚掌。遂刷此见贻。夫近世以为汉代酒德已衰,故魏晋代兴,颇肆酒任诞,为时世之征,所谓“但痛饮酒、熟读离骚,便足以为名士”也。其实拟诸孔门,此等酒徒皆门外泥醉、烂卧于草丛中者耳,岂能登堂入室哉?千古酒圣,明人已推孔子。盖其饮酒无量,又不及于乱,最见“从心所欲而不育踰矩”之概貌。尔后庄谨者不能酒、饮酒者肆其乱,孰能如郑君温克娴雅若此耶?彼其善学孔圣,即此可见,至于注礼经,则尤细焉者也。虽然,亦必如此,乃可以言礼。郑君、郑君,余倾慕之矣!


谈怎么过日子,居然从入图书馆看书而忽然讲起酒话来,非常可笑,龚某人之不长进也可知矣。

但其实酒和茶一样,都是在描述生活时的屏风。犹如邀人入室参观其生活状态时,常要在厅室中稍以屏风修饰之,既增其美,又有遮蔽之用:“画屏金鹧鸪”和茶酒清言,常让人误以为即是主人生涯之实景实物。实则主人每日常喝的只是水。酒和茶,不过用以点染生活,小示狡狯,说明其中尚有闲情与余暇罢了。画屏鹧鸪,不闻其语,瓮中之花,非枝头之色也!

虽然如此,茶酒觅趣,亦抛我不少心力。故我画的这一张“瓮兮须贮酒,谁为养花枝”图,花朵都用我自己指头上的印泥点成,花纹即指纹。


书当然还得看。在图书馆,我还发现有《四库全书.朱子文集》,很好奇。为什么呢?我有题记说:

《四库全书》尝抄为七部,兵燹战乱,仅余文渊、文遡、文津、文澜而已。文渊阁书在台湾,由故宫与商务印书馆刊出。文津阁则由我联络北京国家图书馆与北京商务等处印出。文澜阁本又与杭州协商而得印刊。盖曾以无上因缘纵读诸本,故知各阁所抄内容颇异,宜皆出版之,以备参观雠校也。偶过山东省图,见此散叶,则大惊曰:“何得有此?岂阁本散脱耶?此又出于何阁耶?”馆长笑曰:“此我处之覆刻也,惟妙惟肖,致使我公失眼。幸甚善哉,先生亦今之朱子也,请为述之。”遂泚笔识之如此。


除了在图书馆看书之外,还要出去访友问学。例如尝往旅顺,访汉威金属,观其铸锻。今欧美日本刀剑铠甲多由彼造,故来交流心得。继则至大连张松斋先生处,观其气象;并与萧朴斋先生往观李元兄收藏,掠其珍异数种而归。其中《考古文物集锦》一孤本抄件,不知何人手笔。尝云“婕妤妾赵”玉印,龚定庵得之,谓为赵飞燕遗物,筑宝燕楼居之。印后入簠斋龚怀希先生。怀希为集定庵诗四绝记之,宛然定庵自制。

我觉得这事好玩,乃用奎虚书藏所作古梅雕版笺纸把诗抄了。其实那方印怎么可能是赵飞燕的?文人遐想,寄其冶荡馨异之想而已。但龚定庵宝此印,龚怀希又藏此印且集龚定庵诗,偶然奇事偶录于此孤本中,乃又恰好为我所见而抄之。一事三龚,天下不会有第二件,岂非趣事?


如此喝酒、品茶、访友、猎奇、读书、雕板、铸剑之外,研究工作仍是生活中的大项。不只经史子集还要多加研究,书法也不是写写就罢,还是要下点工夫当学问来做的。底下几件,是我对周原考古、宝鸡窖藏殷周青铜器的一些探讨:









以上絮絮叨叨、杂七杂八,罗列了饮酒、查书、雕板、题跋、做研究等各项生活琐事,总名殆如从前的诗作题目“答友人问近况”。其实是以我自己为例,略述文士生涯概况,而每一项都用书法来显示,跟当年写诗来说生活状况类似。

文学艺术,本来就有这种描述生活的功能,故杜甫秦中锦里之诗,足当诗史,不唯记录了时代,更是个人生活之实录;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看过《寒食帖》也就明白了。

只有现代,艺术才与生活分离,强调独立性的所谓艺术创作。创作服务于展览,展览依赖于策划,策划要想主题,展示主题须布置环境,环境应结合道具与材料,招来参观还得有噱头、人脉和资本。其成功与否,则要看作品是否能成功地卖出,成为资本流动中之一环。如果可以,艺术才能再度与作者之生活结合得以改善其生活其他时候,艺术都与生活分离着。

东坡是这样写《寒食帖》《赤壁赋》《洞庭春色赋》《春帖》《山际乌云帖》等等的?

二十一世纪了,艺术圈才有人开始反省,想要把脱离生活的艺术野驴重新拉回来,所以出现了两种呼吁。

一种是孙晓云说:特别反对现在把中国书法当作纯艺术来看待,那是西方的观点,书法绝不能作为一门纯艺术存在。

这是对过去一味创新,以艺术之名造作吼书、射书、盲书、圈书、乱书的批判,提倡大家在日常实用中多写点字。

另一种是去菜市场办书法展,如邱志杰在北京三源里。其理论是说:可以用书法做工具,干点别的事。写个公文给组织汇报、写封信、记账、开药方等。于是,书法基本的职能只是通讯、告知、交流,至于艺术,是在这种半使用的状态下无意做的。

据说这样,书法的实用性覆盖了菜市场的每个角落,书法就离开艺术,回到特别日常的场景里面。如此行为,他称是“市集书写”。

这些说词,真叫人失望。

一, 都是把书法当成工具。

二,书家可以写公文、写封信、记账、开药方、写菜牌,发挥其实用性;但用毛笔写的公文、信件、账单、药方、菜牌并不都是书法。张大千、溥心畬有许多菜单被人收藏,你写的,却只会被人扔进垃圾堆。故实用不实用不是关键,关键是审美。而现在,“丑书”诸公便是审美出了问题;反对者有意改革,却从艺术一端跳到另一端,高谈实用,毫不在意审美问题,岂“美盲”乎?

三,书法回到生活,是个好词,但这样的修辞学,能替现当代书法振衰起敝吗?如此展览,与过去没任何不同,除了展场换到菜市场之外。而即使是这展场,也是设计的空间、布置的环境,不是真的生活的菜市场。刀上贴着“对不起”、砧板上写着“立地成佛”、主题叫“民以食为天”,更是现代展览的熟套,矫揉造作,故作深沈,远离了菜市场的生活。

四,如果把这样的活动称为行为艺术,倒是合适的,称为书法展或什么“市集书写”却令人起疑。因为人的生活本来就不止在菜市场,书写者是生活着的活人,活于书斋店肆、山巅水涯、串亲访友、歌舞娱嬉、工劳勤苦等等之中,随其生活,同时遂有诗有文有书有画。艺术与生活偕生,一时俱在,故披文可以入情,由迹可以验心。诗书本身就是生活,不是工具。

我在前面举的一些书写事例,足以印证此理。没文化,不是文人,怎能写出文人书法?生活俗鄙,没有雅趣,公文、函札、账单、药方、菜牌、花笺,写来也不会有雅趣。故关键在内不在外,在生活,而不在生活性书写、市集书写、药房书写、账单书写、展场书写等等。


龚鹏程,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博士,当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

办有大学、出版社、杂志社、书院等,并规划城市建设、主题园区等多处。讲学于世界各地。并在北京、上海、杭州、台北、巴黎、日本、澳门等地举办过书法展。现为美国龚鹏程基金会主席。

网址:龚鹏程|是日常生活,而不是日常性书写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34382

相关内容

哲学书写的日常生活
《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一场活色生香的生活美学发布(神秘嘉宾为李亚鹏)!
严歌苓:写作是自律并坚持的日常生活
让日常,不寻常——你的日常生活,就是你的殿宇
生命深处长出的细腻:日常生活书写与女性经验表达
《浮生六记》:书写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
赠书丨每一个爱思者,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哲学家
小鹏P7告诉你什么是生活美学
【赠书】《生活与忆念》:每一个爱思者,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哲学家
什么是日常生活活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