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厉行节水,农业节水潜力该怎么挖掘?
关注业余赛事,挖掘潜力新人 #生活乐趣# #运动乐趣# #运动赛事分析#
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 如何用更少的水 种出更多的粮食 是农业生产极为重要的命题 近几年 我国一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那么 旱区、灌区怎么做到节水又增粮? 怎么管好、用好“三滴水”? 农业节水潜力该怎么挖掘?针对这些问题
《三农三人谈》邀请了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
高标准农田处三级调研员胡恩磊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
正高级农艺师吴勇
走进演播室 为大家解答疑惑旱区、灌区
怎么做到节水又增粮?
怎么管好、用好“三滴水”?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对提升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了解,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用水量占全国农业总用水量比重较大,存在管理粗放、灌溉效率低下的问题,对作物生长、土壤质量、生态环境等造成很多不利影响。那么,我们怎样解决旱地用水的难题?农业生产用水怎么能既保证节水,又促进粮食增产?
在吴勇看来,有三个路径。 一是强化补充灌溉的水源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应该进行引水、调水、集雨等,这个水量非常少、非常宝贵,主要发挥“救命水”的作用,能够保苗。 二是通过土壤建设来提高土壤对天然降水的蓄纳能力,争取尽可能地把雨水蓄到土壤里面去,给它留住。 三是利用保水剂,它是一种高分子可降解的材料,由人工添加的,具有很强大的吸水能力。它能够吸收自身500倍的水量,用来帮助土壤蓄住水分。农民用的保水剂专门有一个标准,保水的性能不能太强,在一个恰当的范围之内,大概是在300到700倍之间。降雨的时候,它帮助土壤吸水;干旱的时候,它就缓慢地释放出来。施用的时候不能撒施,要集中在作物的根区。比如,玉米、小麦都是条播,就集中在那一条的根区施用。吴勇表示,这些节水的技术要跟工程、农艺、管理配合起来。例如,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老百姓有句俗话叫“引水上山,产量翻番”。它是把黄土高原浅山区山下沟里的水抽上去,大概有个200多米。抽到山上去之后,山上建了一个大的蓄水池,再通过滴灌下去,然后水肥一体化结合用。这就相当于通过引水,把旱地变成可以进行补充灌溉的、有一定保障的田了。这种情况下,当地旱地的马铃薯亩产量达到了2700多公斤,老百姓非常高兴,效果非常好。总结一个规律,旱区是有潜力可挖的,而且还能够实现稳定的增产。
胡恩磊介绍,高标准农田里面有一项是土壤改良,通过土壤培肥改良的话,提升它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能够提高土壤的墒情保水能力。这个也是一种节水,是一种很有效的措施。旱区节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实现了“藏粮于技”。那么,对于地下水超采地区,有哪些重要的节水要求和节水技术?
吴勇表示,超采区和黄河流域等其他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不管是旱地还是灌区,它的第一水源一定是降雨。华北超采区虽然有灌溉条件,但同时它的降雨量得有600多毫米或更多。既然有降雨量,那首先就要优先充分利用好降水,之后才是用好地表的灌溉水。农业用水可以叫做“三滴水”——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这“三滴水”是我们的导向问题,要优先用好、充分利用天然水,科学高效用好地表灌溉水,少用地下水。从2014年开始,我国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胡恩磊表示,有一些西北地区可能会建一些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水源工程,就是建造集雨窖等相应的工程措施来收集地表水,综合利用水资源。如果不用的话,地表水流走就流走了,浪费了。多种节水技术挖掘“三块地”的
节水增粮潜力
近年来,我国在水资源使用方面产生了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而粮食高产离不开水,所以我们要做好节水增粮。同时,我国农业产业正在向节约化、现代化趋势发展,只有大力推行智慧灌溉、精准灌溉、高效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才能够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同时,实现节约用水目标。那么,我们是如何通过节水技术,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呢?
吴勇表示,粮食生产无非就是面积、单产和减损,这三个路径都跟水息息相关。具体就落实到“三块地”——旱耕地、水浇地和水稻田,这是我国农业用地三个最主要的类型。水浇田它是一个有保障、基本不会出问题的地方,但2022年水稻就受到了干旱影响,主要有三块。一是东北的井灌稻不可持续,大概有6000万亩。二是2022年长江流域特大干旱,水位下降,供水上不去,导致灌渠末端的易旱稻田水上不去,大概也有6000万亩。三是南方像四川、重庆那边,有大量的“望天田”,也是种水稻的,但是它没有灌溉条件,主要靠蓄积天上降水来种,大概也有6000万亩。三个6000万亩加起来1.8亿亩,这就要转变思路,借用北方抗旱种植的一些技术、思维理念引进到三个6000万亩的地方去。通过用好“三滴水”,重点抓好“三块地”,不同的路径,从节水上来支撑我们的粮食安全和水安全。中国气候类型多样、作物类型多样、土地类型多样,没有一种技术能够“包打天下”,我们不能“一刀切”,应该追求适用、因地制宜。胡恩磊认为,很多人目前最反对的灌溉方式可能是那种大水漫灌式。其实也分两方面来看,从水的浪费来说,漫灌过去水的利用效率比较低;但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可能对地表盐碱的冲刷有一定作用。不能单纯地去否定它,只能说是在种植作物的时候,通过作物的种类、灌溉效率的提升去适宜地推进,要结合着来,它其实很复杂。再比如滴灌,水肥一体实施的话,增产效果很好;但是长期滴灌也会导致返盐碱,对土壤有所损坏、破坏。所以,不能单纯说哪一种技术、方式是合适的、是好的。
网址:国家厉行节水,农业节水潜力该怎么挖掘?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48104
相关内容
挖掘农业节水灌溉潜力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节水,农业必须行动起来
消费侧节能潜力待挖掘
观点|消费侧节能潜力待挖掘
农业节水技术综合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
节水农业
能源审计,挖掘医院空调系统节能潜力
成本管控实战:挖掘项目节约潜力的关键策略
挖掘乡村可再生能源的潜能: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行业资讯】看完这篇文章,让您读懂节水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