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活艺术化”的区别.doc

发布时间:2025-02-05 05:40

社区艺术与生活审美:公共空间的艺术化设计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美学实践# #生活审美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活艺术化”的区别

作者:李媛朱墨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要: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和德国后现代学者韦尔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似乎越来越模糊了,“日常生活审美化”也成为描述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重要理论命题之一,而在中国理论界时常混淆“日常生活审美化”和中国传统的“生活艺术化”,本文试图通过科学的论证对以上两组概念加以区分,以增进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更深层次的理解。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生活艺术化基础理论

近年来,“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热门话题,日常生活的美作为独立的美学范畴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学术界对这个话题的解释与评价众说纷纭,可以肯定的是,它己经被作为认识当代中国生活特征和审美趋向的重要话语路径加以使用。这个话题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成为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

1.“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概念及其形成背景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意味着日常生活与艺术审美的融合统一,那么它背后隐含着一个对立面,即“日常生活”与“艺术审美”曾经分离,“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打破生活与艺术审美之间分离的结果。

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一直不乏对日常生活中审美现象的关注。但从古至今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却是一直在变化的:口传文化时期艺术审美与生活是融合统一的;印刷文化时期艺术审美与生活是分离的;电子文化时期艺术审美与生活又再次融合。

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主要通过口传进行交流,那时的艺术就是生活,人们的审美意识萌动于生活实践中。纸张的发明,印刷文化的出现导致了艺术与生活的分离,艺术以它的“贵族化”、“神圣化”拉开了与生活的距离,这种分离是艺术走向成熟必须经历的。熟悉西方美学史的人都知道,艺术与生活审美之间的分离通常被看成是现代艺术和现代美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因为这种分离意味着艺术审美的自主和独立,意味着艺术成为“美的艺术”。所以在许多学者眼中,认识、伦理、审美三个领域摆脱合一,走向相互独立的状态是现代社会文化的基本特质。继而很多西方理论家都认为,生活与艺术的分化是一种“现代现象”,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则是一种“后现代现象”。这样一来,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就成为后现代美学发展的新阶段,即是审美与生活重新融合的开始。“日常生活审美化”,如果仅从字面来理解,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概念,历史地看,任何时代都有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日常生活化诉求,是一种

网址:“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活艺术化”的区别.doc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55834

相关内容

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浅谈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doc
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浅谈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关系.doc
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浅谈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审美化实现.doc
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浅谈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docx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与艺术化生存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艺术实践
刘悦笛: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