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情侣余元与男友Joe的“零浪费”生活

发布时间:2025-02-05 09:30

情侣趣事:情侣吵架,男友说:你是我见过最吵的星星!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幽默故事推荐#

跨国情侣余元与男友Joe的“零浪费”生活

李兴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欲望越来越强,制造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对常人来说,由简到奢的生活容易,但从奢到简的生活则非常难。但为了应对垃圾问题,一部分人开始追求“零垃圾”的生活方式。来自法国的Bea Johnson一家四口就是其中的知名代表。他们采用“拒绝、减少、再利用、回收、腐烂分解”的5R原则,一年的生活垃圾只用一个500ml的玻璃罐就能装下。他们的环保故事影响了很多年轻人,来自北京的一对跨国情侣余元和Joe就深受影响。27岁的余元,和英国男友一起居住在北京,余元原本是个疯狂消费者,15平米的出租屋内,可以塞上四五百件衣服,连放脚的地方都没有。2017年,在Bea Johnson一家四口的“零浪费”生活影响下,余元果断辞掉外企的高薪工作,决定做个彻底改变,接下“衣钵”,甚至还全职践行起零浪费生活。此后的三年,她没买过一件衣服,没用过一个塑料袋,没买过一瓶矿泉水,更没点过一次外卖。结果在3个月的时间里,这对情侣只产生了两小罐垃圾,垃圾罐子里出现了访客票根、饮料盖的塑料薄膜、泡茶的茶包......这些每天随手就扔的垃圾,却被他们有意收集起来,只是因为它们不可降解,污染环境。在这场零浪费的长跑中,他们坚持5R原则,并传播给了更多的人。

  图1 余元、男友Joe与他们三个月产生的垃圾 

  一、零浪费生活传播行为 

  外在的清爽换来的是内在的充盈。余元与男友通过“零浪费”生活结缘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决心将“零垃圾”生活进行到底。因为两人真心信仰这样的生活理念,所以决心将“零垃圾”生活推广到北京乃至全国,为更多人所知。害怕不去做就会后悔,他们甚至还宣言,不惜花完自己所有的积蓄,也要将零垃圾生活坚持到底。 

  1.以身作则传达零浪费生活观念 

  当心内的购买欲减少后,需要的物品也会慢慢变少。事实上,刚开始的时候余元非常不习惯,觉得用不惯二手的东西。慢慢才发现,这只是个很小的心理障碍。“零浪费”,不是指没有任何垃圾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是在避免一些不必要垃圾的产生。因此,减少不需要的东西就会将心思转移到现有物品上,重复使用,加倍的爱惜和照顾所持有的物品。余元在报道中表示:衣食住行,都是清理术。不要随意丢弃物品,而是要让物品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引导公众克服心里的障碍,发挥每一件物品最大的价值,是余元和男友一直向大家传播的理念。零浪费的生活,还要回到你真正的需求上去。不反消费,提倡理性消费;不追求100%无垃圾,而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垃圾。只有了解自己真正需求的人,才能放低攀比心、模仿心,按需索取。余元要传播零垃圾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告诉公众什么是零浪费并用自身的行动改变大家的生活观念。 

  2.科普5R原则,践行零浪费生活 

  零浪费是一种生活理念,通过重新设计生活,让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可循环,将浪费最小化。简单的说,就是要坚持“5R原则”,即Reduce:减少需要的物品;Reuse:重复使用现有的物品;Recycle:回收无法使用的物品;Rot:降解不可回收物品。减少需要的物品。余元通过这五个方面的零浪费生活方式,以身示范5R原则,通过举办各种演讲、分享会、交流会,传达给公众每一个原则的具体生活方式,达到了广泛科普的目的。例如,出门买菜自备布袋而不是用塑料袋;自制洗洁精;使用长久耐用的玻璃罐储存物品;把食物残渣变成黑金土肥料等。余元也将遵循5R原则的生活方式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分享自己的零浪费时刻,这样的观念也慢慢地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图2 余元自制洗洁精所用工具及材料 

  3.零浪费无包装商店实现示范性传播 

  2018年1月,余元和Joe一起开了一家小店,起名叫:THE BULK HOUSE(零浪费无包装商店)。店里商品有80多种,全是自己制作的生活用品和旧物改造的新品。拒绝果汁店里的塑料吸管就提供不锈钢吸管来代替,环保购物袋、食品罐、清洁皂在小店里都有展示。另外,店里还有可降解回收的胶带,比起透明的塑料胶布,它们会默默消失在每一轮的转化里。可降解的椰树棕榈制作的马桶刷,植物的材料也能尘归尘、土归土。除了自己实践的用品,还有来自朋友分享的DIY好物。但Joe不主张一昧的更替,他希望能物尽其用,在门口特意提醒客人:“请只拿走你真正需要的物品”。同时,余元开通的其他售卖渠道:微店、淘宝店和线下代售点。从总结的5R原则,到将经验实物展示的小店,就是这对情侣向全世界表达的心愿。

  图3 余元和Joe的零浪费无包装商店 

  二、零浪费生活传播策略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非主流”,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将生活化繁为简,并没有想象的难。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去做,以及传播出去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1.个人自媒体发挥传播主体地位 

  像余元这样的零浪费生活者,他们不仅致力于自己进行零浪费的生活,而且还开设自己的自媒体账号,通过分享零垃圾经验、上传零垃圾生活指南视频等方式来传播自己的生活态度及理念。现在的自媒体强调垂直,如果深耕某个领域,那么就相当于这个领域的专家、教授,公众也会被自媒体所传播的东西影响。余元和Joe开通了与零浪费无包装商店同名的微信公众号:“THE BULK HOUSE”,在微信公众号中强调通过三种方式倡导零浪费生活,分别是内容、活动、零浪费好物。此外,80后的老汤也致力于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零浪费生活模式,2017-2018年,她在自己的公众号GoZoreWaste上,断续用21篇文章,完成了《21天零垃圾生活养成手册》,这一系列指南将日常生活拆解成21个片段,结合她的亲身体验,给出具体的零垃圾生活操作方法,鼓励更多人接纳这种生活方式。目前,垂直于零浪费自媒体博主越来越多,零浪费的生活方式也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图4 THE BULK HOUSE微信公众号 

  2.媒体报道助力零浪费生活传播 

  几年来,余元接受过近百次采访,登上过不同的演讲台、分享会。媒体对余元与零浪费生活的机缘、行动与目前的状态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与传播,她的事迹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许多人看了相关报道后被她的精神打动,开始了自己的零浪费之旅。其中《北京日报》和《LOHAS乐活》杂志以及演员江一燕均对余元的事迹进行了采访与报道。余元也借助媒体的力量邀请零浪费先驱Bea到中国做分享,通过报道将零浪费的生活理念进一步扩散。媒体的报道极大的拓宽了传播的渠道,全国的公众都能看到三个月只生产两小瓶垃圾的故事,进一步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

  图5 余元邀请零浪费先驱者Bea到中国做分享 

  3.多样化线下活动创新传播形式 

  1983年,哈蒙斯在纽约街头卖雪球,一销而空。这件行为艺术作品,很有些反思消费主义的意味。前阵子北京大雪,余元受艺术家哈蒙斯启发,在街头堆出雪球阵进行售卖。这一举动不禁让消费者们反思,雪球最终都会化成雪水,融化消失,那他们所消费产品真正的价值在哪里。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如火如荼,有纪录片放映、气候论坛、工作坊,也有周六跳蚤集市活动,甚至还有专门举办的“垃圾展”。此外,零浪费支持者还发展了社群,社群不仅按城市划分,有时也聚集高校学生等特定群体。闲置物品交换、手工作坊等几乎成了最常见的周末线下活动。各式各样的线下活动都让公众切实体验到了零浪费的生活,这样真实的体验更容易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当好奇变成兴趣,这种零浪费的生活方式将被越来越多的人实践。

  图6 “亲爱的垃圾”活动海报 

  三、零浪费生活传播效果 

  余元零浪费生活方式的报道引来全网3500万人关注,中国第一个专注零浪费的社会企业THE BULK HOUS也得以创建。THE BULK HOUSE为了提倡环境保护,加入1% For The Planet "1%地球税”的国际环保组织,将产品售出的1%收入捐献给此组织,希望将企业为地球带来的负担降低到最小。随着零浪费生活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从观念及行为上开始改变,这一传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树立观念:零浪费群体日益壮大 

  精神上感觉不安全的时候,一部分人会通过囤积来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掌控感。在余元等人零浪费生活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断舍离的真正意义。扔掉不需要的东西,才能得到重要的东西。目前新浪微博“断舍离”超话共1.9万个帖子,1.1万粉丝,还有网友发起30天断舍离挑战等活动,网友纷纷发帖响应。目前,THE BULK HOUSE微信公众号已发表370篇原创内容,每片发文平均浏览量为1000+,公众号已上线三个社群,分别是:零浪费实践者社区、精简生活闲置物品共享群、堆肥交流社群。在群里,大家讨论零浪费生活小妙招、分享最新活动信息、免费分享闲置物品、交换堆肥心得、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得到真诚而详尽地回答。此外,公众号还设置了零浪费信箱,欢迎全国各地深受零浪费影响的公众分享自己与零浪费的故事,这其中,有两个孩子的妈妈重新找到了家庭的意义,有爱吃肠粉的高三学生自创了打包小技巧,还有毕业季的大学生策划了零浪费的毕业典礼。真实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故事,往往更能打动人心,零浪费生活无关年龄,无关阶层,并切切实实的打动了许多人的心。 

  2.改善行为:避免、循环、改变 

  做一个有意识的生活者,而不是无意识的消费者,生活自然就简单起来。通过余元及其他零垃圾倡导者的努力,逐渐从三个方面改变着公众的行为: 

  (1)从源头避免产生垃圾 

  2021年元旦起,上海各大商场、超市禁止提供塑料袋。目前,越来越多的商店提供纸质包装袋并强调回收利用;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不买有包装的物品,除非包装可以被再次利用;餐馆逐渐取消一次性餐具,倾向于选择可再生或经久耐用的陶瓷、不锈钢等材质的餐具;不可避免就再利用,例如菜厨余,用来堆肥。 

  (2)生活用品循环利用 

  越来越多的人出门会自备水杯、便当盒、筷子、手帕、环保袋等。例如余元和Joe的零浪费无包装商店将用过的米袋子做成时尚手包、背包,以及用旧布料做的枕头套、衣服,这些旧物改造都非常受欢迎。把旧物改造的时尚,不仅传达了零浪费的概念,也形成了二次传播影响着更多的人。

  图7 零浪费无包装商店的旧物改造柜 

  (3)改变消费选择 

  零浪费生活不是100%不产生垃圾,也不是一位压抑购买欲,更不是要求每个人都以同样的方式过活。通过零浪费生活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公众会在做决定前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它吗?我是不是已经拥有类似或同样的东西了。逛超市时越来越多的人自备布袋,不买包装食品,甚至不去超市,去传统市场购买,从前冷冷清清的市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非凡。更是有许多网友纷纷晒出自己自制洗洁精,小苏打和柠檬汁成了清洁物品的好帮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东西不一定要买全新的,网上可以买到多种二手物品,咸鱼等二手市场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们的欢迎。

  图8 网友@夏厨陈二十在绿洲发布的动态 

  四、零浪费生活传播经验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就像是来这里借住一阵子的朋友,但很显然,我们不是那么守规矩、也不是那么愿意为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及资源去着想,光是嘴上喊着环保的口号,实际行为却不发生变化。因此,更是要总结零浪费生活的传播经验,以期更有效的将零浪费生活的理念传递下去。 

  1.零浪费生活传播需要意见领袖 

  大众的舞台必然需要一定的高度引领。大众对个人自媒体,特别是意见领袖加注越来越多的情感投射和信任寄托,主动贴近其在方方面面所表达出来的态度。余元等零浪费生活倡导者可以将她们的零浪费生活理念传播给公众,但如果有更专业的意见领袖来倡导,公众会更加信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最有价值,应鼓励更多专业人士加入零浪费生活的传播,不仅可以提供更多元的观点和视角提供新的途径供专业知识输出,还可以借此打造学术性偶像。此外,传播还可以发展其他相关领域的自媒体博主来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零浪费生活对应,例如发展零浪费穿搭博主,穿搭博主不是一味的购买衣服进行测评,而是发布一些零浪费的穿搭Look,将零浪费变成时尚,借此呼吁零浪费的生活理念。

  图9自媒体博主的买菜Look 

  2.零浪费生活传播需要长线投资 

  “我们不需要小部分做到完美的零浪费,我们需要数百万人减少一点点浪费”,这是余元对零浪费生活传播的概括。做到像余元这样的三个月只产生两小罐垃圾的程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是困难的,她更希望的是尽可能多的人认识到零浪费的生活方式,并逐步改变自己的行为。零浪费生活的传播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反而它的效果是比较慢的,在未来的传播中,余元表示会开更多的零浪费无包装商店,也会探寻更多的零浪费生活方式传播给大家。因此,零浪费生活传播是需要长线投资的。需要积累,然后才能改变、成长。 

  3.零浪费生活传播需要更具创意 

  在零浪费生活的传播中,主要是自媒体分享、媒体报道、开展线下活动进行传播的。将零浪费生活的传播渗透到公众生活方方面面,不为了办活动宣传而办活动,例如推广零浪费过节过年、零浪费婚礼、零浪费寿宴等,这样参加婚礼和寿宴的每一个人都能收到影响。你我都不是TFBOYS,也不是全民偶像,我们影响不了那么多人,但一定会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你的伴侣会看到你不再乱丢垃圾,你的孩子会在你身上学会节俭和克制的美德,这些习惯一定会以某种涓涓细流的方式存续下去。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况家家

网址:跨国情侣余元与男友Joe的“零浪费”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56037

相关内容

跨国情侣的“零浪费”生活
余元:我的零浪费生活
046期:一对北京情侣的零浪费生活
“90后”女孩:我的“零浪费”生活
“零浪费”生活:我6年没买过卫生巾
情侣为旅费性交易 女子卖淫与男子淫乱激情
THE BULK HOUSE: 零浪费运动创始人Bea Johnson一家四口9年的零浪费生活之旅
90后姑娘的“零浪费”生活,6年没买过卫生巾,网友:就服你
90后姑娘的“零浪费”生活,6年没买过姨妈巾,网友:就服你
零浪费攻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