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砺儒:《教育哲学》序言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生活哲学的代表作 #生活知识# #家居生活# #居家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书籍#
本文摘自张栗原《教育哲学》序言,作者署名写作于1947年5月20日。
序
栗原这份遗稿《教育哲学》终于出版了,这是值得快慰的。
遗稿共有两份:一份是初稿,写成的时间大概是民国廿八年至廿九年,现在列为前编。又一份是廿九年以后重写的,现在列为后编。前编原稿共七章。其第七章是结论,分两段——我们的回顾,我们的反省——约四千多字,颇简单的,而这几页原稿蟲蛀霉烂,极不完整,只好把它割爱了。
图为张栗原所著的《教育哲学》。
后编在著者当年是有计划要写成的一个系统的,他原定目次如下:
第一章 导言
一 教育哲学的重要性
二 哲学与教育
三 教育哲学之史的考察(未成)
四 教育哲学的本质及其研究途径
第二章 教育本质论
一 本质的意义
二 教育的本质
三 教育的变质
第三章 教育目的论
一 教育的可能性
二 教育的过程
三 教育的目的
第四章 教育价值论
一 教育的价值
二 教育的效能
第五章 教育方法论(未成)
第六章 当代教育哲学的主潮
一 实用主义的哲学与其教育
二 新康德主义的哲学与其教育(未成)
三 新黑格尔主义的哲学与其教育(未成)
四 新唯物论的哲学与其教育(未成)
第七章 当前中国的教育哲学问题(未成)
看这目次,便可晓得当年著者是要把初稿重写一遍的,可惜完成的只得第一、第二、第四,共三章,第一章第三节全未动笔,第六章只写成第一节而第五章及第七章则连节目也未拟定。现在后编只列这三章完成的——教育本质论,目的论及价值论。
图为《教育哲学》序言与目次。
栗原应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教育学院之聘,在民国二十六年秋季,那时淞沪抗日战争已全面展开,广州也日夜受轰炸,教育学院迁梧州开课,他就从上海经香港直抵梧州,主讲哲学概论,教育社会学及教育生物学。二十七年冬他随学院由梧州北迁融县,二十八年秋又由融县迁回粤北乳源,学院改名为广东文理学院,他主讲教育哲学是从这年起。二十九年春学院又迁入连县东陂,始稍得安定。这一年,文理学院曾发行月刊数期,栗原正在重写其教育哲学,其导言之第一、第二、第四节,本质论及目的论均先后在月刊发表过。三十年春季,他病发了,虽还力疾授课,而写作中止了。八月逝世之后,遗稿付助教蔡英华君整理,除《教育生物学》(桂林文化供应社出版)外,《教育价值论》一章曾付《教育新时代》第三卷第八九期合刊发表。
图为抗战时期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办学旧址,现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连州)。
去年暑假,我由桂林回到广州,中山大学朱智贤先生来说:中大教育系伍觉铿君尤存栗原《教育哲学》油印稿一份,同学们纷纷抄录传诵,想设法出版,以广流传,稿子送来看,我晓得是初稿,乃嘱他函请蔡英华君把曾经著者重写的那几章稿子寄来。两份稿子合编起来共得九章,虽还不很完整,然大致总可窥见著者的见解了。两稿原都是讲义,对于各派学说都竭力简明地介绍,公允审慎地批判,以期初学者易得正确的理解,由此也可窥见著者教学方法的一斑。处此新旧世界递嬗之交,教育哲学正在形成的中途,“曼拿华枭鸟必要等日落时才飞出来。”毕竟是要飞出来的。著者这份遗稿,承生活书店惠允出版,于今后教育学术界决不会是徒然的事!
栗原和我共事足四年,直到他长眠,他治学的谨严,处世的温厚公正,给我以不会磨减的印象。今天给他序这遗稿,固然得一番快慰,而念及在连县城他坟前的青草,飘零的遗族,又不禁恻然。这遗稿不是封禅书,而得一大群青年受读,他虽长眠于连县冷清的荒郊,也不算太寂寞罢!
(注:图片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充。)
(本文由阿瑞推荐并提供相关资料,南粤古驿道网综合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
网址:林砺儒:《教育哲学》序言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2356
相关内容
从生活儒学看儒学的生长林安梧:新儒学之后与“后新儒学”:以“存有三态论”为核心的思考
李景林:儒家心性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郭萍:生活儒学的哲学突破
山东大学哲学院教授黄玉顺:儒学中的生活观
旧书不厌百回读:四读《儒林外史》
古代生活哲学及其意识形态教育的生活范式
试论儒家以仁为本的乐天乐观的人生哲学
开掘儒家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
【张继军】原始儒家哲学关注道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