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5-02-09 20:32

积极心理学研究对商业和组织管理也有启示 #生活乐趣# #心理健康乐趣#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docx[提要]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潜能的开发,关注学生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培养等。文章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积极心理学对它的启示;并结合医学生的职业特点,提出了积极心理学在该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运用多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育的重点主要放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上,这种消极心理学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这就需要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改变这种现状。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在中国大陆被译为积极心理学。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倡导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美德为研究对象,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解读,并以此来激发个体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使自己的潜力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挖掘并获得良好的生活。这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开拓了视野,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该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各高校存在重视程度不一、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等问题,加之有部分学生不重视对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教学效果。尤其医学院校专业性、实践性强,学生重专业课学习,轻人文素质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除此之外,大多数高校在教学目标上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而是侧重矫正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新生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常见心理问题的关注为专题。这种教学模式制约了心理学课堂教学的实效。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时代所需,职业需要。三、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启示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启示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一在教学目标上,应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帮助学生矫正心理问题两个方面当前,很多大学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主要是幸福和快乐体验少、生活没目标、学习没动力。而积极心理学注重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培养,使学生能够用更积极的思维方式来面对大学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心理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要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矫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目标上,也要努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心理课堂是一段幸福快乐的旅程。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感知幸福、体验幸福并传递幸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增多学生的快乐体验,从而改变其消极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二在教学内容上,更应关注学生积极心理潜能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方面针对学生中诸如人格缺陷、消极情绪等这些普遍性的问题,积极心理学倡导教学的重点在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在教学内容上选取积极情绪、积极规划、健康心理、人格培养等等与学生情绪体验、心理品质培养密切相关的专题。具体来说,包括培养学生有效的自我管理与规划能力、强化情绪调节和情绪控制能力、良好的自制力与自我认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自信心以及奉献、友爱、真诚、正直、勇敢等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的力量,如勇气、乐观、毅力、自强自立等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网址: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3669

相关内容

积极心理学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积极心理学对快乐学习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思
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幸福课)
成人积极心理学教育思索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索研究
基于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教育与训练.doc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