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25-02-09 20:33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活改善策略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技能教育# #个人发展心理学#

人,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完善的人格特征、乐观的处世品格和追求人生美好事物的向往。只有这样,高校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展示出良好学习科研面貌的以及高效的工作生活姿态。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还认为,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掘大学生的内心潜能,促进培养起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格品质。

(二)坚持“以人为本”,融合师生之间的教育指导关系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到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努力改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紧张的、对立的教育咨询关系,重新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温暖的师生教育指导关系。按照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教师在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觉察和体验到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改善和自我成长,能够以尊重、真诚、热情、耐心的态度,积极帮扶学生培养和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

(三)坚持“机制为先”,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还关系到校园安定稳定的办学氛围,更关系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彻底地、有机地融入到大学高等教育的整体中。通过整合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文化引领、学生社团和专业服务等各方面的要素资源,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功效。

四、结论

马丁·赛里格曼提出的积极心理学,以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和全员参与为基本理念,来探讨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并已经逐渐演化成当前世界教育心理问题研究的一个理论前沿。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在思想和基本观点运用到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的预防及应对策略上,逐步改变传统的心理教育和咨询中所存在的消极模式,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

[2]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08):71-77.

[3]刘海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心理学谈心,

网址: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探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3675

下一篇:直面痛苦

相关内容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压力应对策略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压力管理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实成因与干预策略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提升探析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疫情防控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建议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思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