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出乐观的自己
乐观的心态:不为小事烦恼,活出自己的豁达和洒脱。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哲学感悟# #乐观心态传递#
本书的作者马丁·塞利格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主要从事抑郁、悲观主义、乐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著有《真实的幸福》、《教出乐观的孩子》等书。
按照本书的逻辑,先了解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不同的解释风格,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接着,是观察悲观和乐观的态度,到底会给生活带来哪些不同的影响,探寻为什么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最后,来学习怎样转变思维方式,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一、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解释风格决定了悲观还是乐观
人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世界观,一种是悲观,一种是乐观。悲观是一种消极的,对世界万物都怀有失望情绪的世界观,而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对万物都怀有信心的世界观。比如,花朵凋落。悲观的眼光看来就是生命的残忍逝去,而乐观的眼光看来,就是生命来年的新生。乐观和悲观就像是生活中的加减法,乐观时常为生活增加信心,而悲观时常为生活减少信心。
认知心理学认为,对于同一件事情,人们会有不同的解释风格(简单来说,就是长时间养成的一种思维模式,是我们对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的习惯性解释方式),就是这种不同的解释风格,决定了我们是悲观还是乐观的态度。作者将它分为了三个维度:
1、时间维度,相信原因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
相信原因是永久的人是悲观的,他们认为不好的事情会永远跟随自己。在他们的表达中,经常会用“总是”、“从不”这些词语。比如,我总是很讨人厌,从来没有人喜欢我。而相信原因是暂时的人是乐观的,他们认为不好的事情会很快过去,因而很容易就能从厄运的影响走出来。在他们眼中,“我只是今天表现糟糕”、“朋友只是现在心情不好”。
2、空间维度,相信原因是普遍的,还是特定的
相信原因是普遍的人是悲观的,他们常常因为做错了一件事情,就全盘否定所有的付出。比方说,一次面试失败,他们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是个失败的人,因而很容易就变得无助。而相信原因是特定的人是乐观的,他们只会把不好的事情局限在某一个范围内。比如,面试失败,他们只会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而不会把失败扩大到所有工作领域。
3、人格维护,相信原因是个人的,还是非个人的
把原因归结于个人的人是悲观的,只要发生不好的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自己的错。比方说,开车迷路了,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太愚蠢,才导致迷失了方向。而把原因归结为非个人的人是乐观的,他们认为失败不仅仅是自己的错,还有可能是环境、运气或者其他的原因导致的。比如,开车迷路了,他们会认为是环境确实有点复杂,跟着导航再仔细找找路就好。
以上,只要满足三个维度中的一个,我们就能判断出对方属于哪种人。
二、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
1、乐观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魄
美国教授戴维森和同事们曾做过一项实验。他们选取了52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志愿者,让他们回忆自己非常高兴或极端忧伤、恐惧的经历,与此同时用专门的仪器分析他们的大脑状态,划分出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两种人。然后,戴维森等人再为他们接种预防流感病毒的疫苗,并在为期6个月的实验中,分3次采集血清样本,检测其中流感病毒抗体的含量。最后,实验结果显示,积极情绪的人体内产生了更多流感病毒抗体,而消极情绪的人体内抗体水平下降。由此可见,乐观确实能增强人的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
2、乐观能减轻抑郁,提高感受幸福的能力
对比悲观解释风格的三个维度我们就会发现,抑郁本质上就是悲观的无限放大。抑郁的人是痛苦的,他们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从而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如果想彻底地从抑郁中脱离出来,幸福地生活,那就要从根源着手,改变长期悲观的思维模式,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一切。
3、乐观是坚持的灵魂,能促进事业成功
在传统的观念中,能力和动机是成功的两个必备要素,只要能力够强,动机够足,我们就能获得成功。但是作者却不认同,他认为能力和动机只是成功的一部分,要想获得成功,还要有百折不挠的坚持,而乐观就是坚持的灵魂。
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接到过保险公司的推销电话,但大部分人都是一听明来意,就会挂掉。所以电话推销保险的成功率是普遍很低的,但依旧有人却保持着很高的签单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在拒绝中更容易坚持,他们常常安慰自己“客户挂电话,是因为太忙了”、“虽然这个人已经买过保险了,但是10个人中还有8个没有买”。在这种乐观的解释风格下,他们会投入更多的热情拨打下一个电话,因此也会得到更多的成交机会。根据作者调研两年的结果显示,能力相同的一批人,乐观的人要比悲观的人,能多推销31%的保险。
三、怎样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1、用ABC模式识别习惯性的悲观解释风格
作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发现,识别自己的ABC模式,找出习惯性悲观解释风格并去反驳它,我们就能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ABC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的思想与行动发展的过程。其中A就是生活中发生的不好的事;B就是对这件事的解释;C就是由解释引起的直接后果。
比如,书中说到,凯蒂已经节食了两个星期,但在一次聚餐中破例吃了两个鸡翅和一点薯条,因此感到十分气馁。回家后她不断地自责“我真是太软弱了,每次聚会都抵抗不了美食的诱惑,现在好了,所有的节食努力都白费了”。这样想着,她干脆破罐子破摔,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的蛋糕,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于是,她的节食计划就真的泡汤了。
在这里,A就是凯蒂破例吃了两个鸡翅和薯条,这是不好的事。B就是她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是她对不好的事的解释。C就是节食计划失败的后果,也就是这个解释所产生的后果。其实凯蒂吃了两个鸡翅、一点薯条和后来的大吃大喝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真正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的是她对自己意志软弱的悲观解释。
所以从ABC模式可以看出,不好的事情并不会直接引起后果,而对不好事情的解释才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所作所为。
2、找出自己习惯性悲观解释的方法
作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写日记。我们可以每天花费一小段的时间来回忆生活中不好的事情,并按照A、B、C三个部分记录下来。在记录中需要注意两点:一点是要特别关注由小事引起的消极情绪。比方说和朋友聊天,对方不耐烦的态度让我们心情烦躁。越是这种不起眼的小事,越能反应我们的习惯性思维,要详细记录。另一点是要尽量客观地记录事实,而不是猜测。比方说和配偶吵架,我们应该记录对方说了什么,或者他做了什么让我们很伤心,而不是去猜测对方这样做的目的。
3、用积极心理暗示的路径去反驳悲观解释,学习乐观的态度
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我们就会发现ABC模式在生活中的运行规律,并找出自己对不好事情的习惯性解释。然后,通过反驳习惯性的悲观解释,我们就能慢慢学着去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作者提供了反驳的四种途径:第一种是证据,就是通过列举事实来证明我们的悲观情绪是反应过度的;有时我们认为搞砸了的大事,问问身边的同事朋友,可能真的只是一个小问题。
第二种是其他可能性,就是寻找引起不好事情的其他原因。例如一次半次的迟到,并不能说明自己不够自律。可能是交通啊,天气的因素。
第三种是暗示,当我们所持的消极想法是正确的时,我们应该告诉自己这并不代表什么;很多毕业生刚出来面试找工作,总会被拒绝,拿不到offer,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不代表个人真的能力不行。
第四种是用处,就是从结果出发,思考消极想法的作用。
反复练习反驳的技巧,初听可能自己都难以信服,但多多去积极暗示,反复练习,慢慢地,我们就会重新认识自己,打破习惯性的悲观思维,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网址:心理|活出乐观的自己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3719
相关内容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做乐观的自己,过开心的生活
激励自己乐观心态的句子
如何培养自己的乐观心态?
简单乐观心态的句子 生活就是自己给自己自由!
如何让自己的内心更加乐观?
如何让自己拥有乐观的心态
如何调整心态让自己乐观
如何培养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
如何培养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