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彭凯平:积极心理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5-02-09 20:37

遇到问题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是一种积极态度 #生活乐趣# #心理健康乐趣# #心理疏导#

作者|小麦

在现代社会的洪流中,每个人似乎都被裹挟着前行。焦虑、抑郁、内卷,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而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积极,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带着这样的疑问,时代面孔总编辑谷丰与国内积极心理学的领军人物、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从心理学的起源谈到中国人的心理状态,从阿Q精神的误读到积极心理学的现实价值,彭凯平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关于积极心态与自我成长的清晰图景。

积极心理学的转折在中国

谷丰:您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吗?

彭凯平:以前心理学家处理姑娘被渣男抛弃的情况,总是让她回忆并分析痛苦的细节,试图通过认知疗法或精神分析来治愈。然而,这种方式可能适得其反,让痛苦更加深刻。而积极心理学的思路完全不同,我们不强调去遗忘渣男的伤害,而是鼓励姑娘想想能否找到一个暖男。暖男一来,渣男不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吗?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90年代心理学界反思的产物。我们发现尽管应用了各种心理疗法,如精神分析、认知疗法等,心理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抑郁症、焦虑症持续上升。

心理学界开始意识到:我们是不是搞错了?过度分析自己的消极心理反而让问题更加突出。于是,从1999年开始,心理学界提倡改变方向,强调挖掘积极心理体验,以替代、转移和升华消极体验。这和王阳明先生提倡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有异曲同工之妙。

谷丰:听上去有点像阿Q精神?

彭凯平:不,积极心理和阿Q精神有三个根本性的区别。

第一,阿Q是否定现实,甚至美化和逃避现实。而我们提倡认识现实后依然热爱现实,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第二,阿Q有幻想,但我们不提倡幻想,而是主张现实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阿Q什么都不做,只在那幻想阳光灿烂。而积极心理提倡行动,强调通过行动改变现状。所以这是根本性的不同。

谷丰:确实像王阳明的心学,有“知行合一”的感觉。

彭凯平:是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吾心光明”,都是强调通过良知的挖掘和行动来达到内心的光明。

谷丰:其实在过程当中反思很重要,我觉得人的成长,反思是第一要素,第一性原理。

彭凯平:一定要有这种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总而言之就是不断的去完善自己,我把它叫做超验主义,英文叫做Transcendentalism,什么意思?就是说人一定要有一种向上的追求,我们中国人讲诚意正心,不光要诚意正心,还要格物致知,还要修齐治平,做不到怎么办?起码要有向往之心,追求之心。

谷丰:您对自己有没有反思呢?

彭凯平:我经常反思,甚至我有些反思都是非常及时的反思,因为这么多年不断的从事心理学的工作,有时候我就观察对方的反应,这句话说完了,他好像有点茫然,那我立马就改变。因为什么?因为我知道没说好。这就是一种不断的修行,不断的提醒,不断超越的一种反思心态。所以人要反思,社会要反思。我觉得盲目的自信是无知的人干的事情,优秀的人他的自信来自于反思之后的坚信。

谷丰:您觉得国内心理学和国外相比有什么差距?

彭凯平:差距是存在的。1952年到1978年间,心理学在中国曾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伪科学,因为“心”字让人误以为是唯心主义。但实际上心理学讲究神经机制、行为表现、客观效果和数学验证,是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

心理学也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领域,有些心理学和国外可能差个 5 ~ 10 年,积极心理学我个人觉得跟世界同步。为什么?去年那个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他就公开的说,他说积极心理学的伟大的转折发生在中国,为什么?已经崛起了,我们中国学习积极心理学的人数超过全世界,我在中国的粉丝比他们外国积极心理学家在本国的粉丝多很多。

心理问题和社会紧密相连

谷丰:您在研究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圈层,哪些圈层最容易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呢?

彭凯平:这是很好的问题,我们很多人老觉得是职场的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是因为他们说的多、聊的多、讲的多,所以他们掌握了话语权,表达的多。所以职场人士老说自己不开心,其实抑郁症比例最高的还是中国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在农村的,还有城乡结合部的那些被社会遗忘的那一部分人,他们的心理问题是最多的。

谷丰:这是不是跟经济也有很大的关系呢?

彭凯平:生活不好,其实就造成心理不好。很大程度上,心理问题也是跟社会紧密相连,跟人际关系紧密相连。

谷丰:您跟这些群体有没有做过深入的交流呢?

彭凯平:肯定要做交流,我现在在中国有些地方开始提倡社会心理服务小站。比如说在黄岩(区),在浙江台州,我们建了一个积极心理学体验中心,就是一个公共服务设施,大家都可以来学习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甚至可以带人过来进行心理咨询。因为现在的生活方式完全没有传统中国社会那个家族、部落、村庄,大槐树下面的朋友聚会聊天,没有了,那我们打造心理上的“大槐树”。

谷丰:刚才您提到一个词叫心理建设能力,其实也挺困难的一件事情,有什么好的方法没有呢?

彭凯平:我们人类有一个特点叫做负性偏差,什么意思呢?不好的事情、不愉快的事情,是容易让我们记得住,容易受到影响,你丢了 50 块钱,你想半天在哪丢的?但是你捡了 50 块钱,你一会儿就忘掉了,这就为什么我们人有一种毛病,叫做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因为吃肉的好处容易忘掉,没吃到的坏处记恨一辈子。

那么要积极不容易,因为它有偏差,你得努力。积极才是理性,才是智慧,才是修行。积极,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谷丰:我们现在经济,无论职业群体也好,无论创业群体也好,都有很焦虑的情绪,这种焦虑的情绪怎么样积极的心态把它摆脱掉呢?

彭凯平:第一条就是要学会管理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产生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光是接受,要学会调整。怎么去调整?我这么多年也发明一些方法,比如说深呼吸、练气功。但是不能老是只调整负面情绪,还得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那我也发明一套方法,叫做“五施”,就是多笑、多动、多说,跟人聊天,沉浸其中,保持积极心态。积极是个动词,不是个形容词。

经济困境下的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面对?

谷丰:有些人是不是就先天的不积极?

彭凯平:对,我们现在发现就是积极不积极有遗传因素的影响,有人说的多一点是达到了 40% 是遗传的,是先天的,有人认为只有15%,其他全是靠环境,自己后来的有意识的行动,包括一些知识的学习,都对人的抑郁状态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说有人是天生消极的。

谷丰:积极的跟消极的,我觉得有的时候天生还很重要的。

彭凯平: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重要也就40%,你认为不重要,就15%。

谷丰:这两年大家都在说原生家庭的问题,这个问题影响到底大不大?

彭凯平:我个人认为也就是 20% ~ 30%,不小,为什么呢?因为毕竟我们第一个老师,第一个情绪的刺激,都来自父母亲,这样的话他们如何去对待自己的情绪,对待自己的家人,甚至对待你,或多或少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但是我们也不要宿命,宿命就是说因为有这样家庭,我就永远是这样的样子,其实不是的,是可以改变的,人类有一种神经可塑性,通过有意识的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个改变就是来自于我们可以从消极变成积极。所以这个也是社会,也是心理学的一个常识,所以我们原生家庭影响很大,但是也不要相信我们就永远受原生家庭影响。

谷丰 :我觉得积极心理学可以克服所有的问题。

彭凯平:我觉得是可以帮助你克服所有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价值和作用。

网址:专访彭凯平:积极心理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3720

相关内容

谈谈彭凯平的积极心理学
彭凯平: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 “幸福”也是一种理性选择
彭凯平教授带你了解积极心理学的十个瞬间
彭凯平: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
彭凯平:积极心理学与战胜负面情绪
彭凯平:打造幸福中国,心理学如何作为?
彭凯平:斗or逃?积极心理学告诉你如何增强逆境中的心理韧性
彭凯平:高考生如何保持积极心态、收获成长
彭凯平:在成长的“不确定性”中发现生命的意义
彭凯平:积极心理学是行动的科学——《无行动,不幸福》推荐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