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懂一点心理学,让生活更美好!

发布时间:2025-02-09 20:37

生活美学实践让人更懂得享受生活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美学实践# #生活品味#

朋友们,我是甘肃省妇联心理顾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甘肃省妇女儿童心理咨询协会会长周志玲。

在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生存压力已然使心理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健康人的比例为总人口的15%,15%为非健康人,而70%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在我国,心理知识的普及远远低于人们的实际需要,国内95%以上的抑郁症病人都没有得到过诊断和治疗,而患抑郁症的人群却呈蔓延之势。可以说,心理保健的需要是如此急迫,然而人们的对心理指导的认识却还远远没有提高。心理知识的普及完全可以预防许多心理问题的发生,而适时的心理指导更是有助于一个人挖掘潜能,增加才干,最大幅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和事业成功的机率,为富有和幸福创造条件。

我们发现,一提到心理问题,大多数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生怕与心理不正常、心理疾病、变态等联系在一起。其实,每个人每个阶段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家庭育儿、职场管理、亲密关系等…… 迄今为止,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把心理知识与自己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因为传统的健康观是不残废、不生病即是健康。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却是:"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在这个定义中,健康的四个方面有三个都是心理的,心理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心灵的指引,人生的每一种历险和每一次跨越都需要心灵的能量和机智。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生活停滞不前,失去前进方向;暗恋心爱的ta,不知道如何表达;孩子陷入叛逆期,无法正常交流;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之间,劳心费神;和其他人沟通苦难重重,无法理解;其实,以上的这些问题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在面对学习、生活、家庭、工作等等方面的事务,同时,还会有更多内心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显现着心理学的身影,你懂了,生活和工作就顺了,甚至,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首先、为什么要懂点心理学?

1

懂点心理学,使沟通更顺畅

我们都知道,很多问题的产生是因为沟通的不畅所导致的。但是为什么会沟通不畅呢?因为他们认为沟通就是简单的交流!其实沟通并不简单是信息的交流,还包含了很多技术,比如要使你和对方能够有效沟通,还需要产生共情、积极关注、反馈等,以及随时关注着对方除语言以外的其他信息(如肢体语言等)。所谓的共情,简单一点说就是心理上的共鸣,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哪有人不愿意和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建立关系呢?而积极关注是指,当与你沟通的对象讲到一些积极、乐观、正向的事件或想法时,及时地关注并给予肯定。反馈就是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想及时地反馈给沟通的对方。

2

懂点心理学,可以更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

在我接触的求助者当中,有很多的求助者是因为内心焦虑而选择做心理咨询的。之所以会产生焦虑情绪,往往是缺少对自己的认识。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认识自己呢?或者说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

感觉:感觉是最初级的认识活动。当然也包括我们对自己的感觉,比如你感觉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从感性方面对自己的了解,因为各个感觉器官都会产生错觉。但还是有很多人会仅凭感觉而认为自己就是感觉到的那样。

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感觉是对一个事物单一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性的反映。

记忆:这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记忆力,通过记忆你可以清楚自己会什么、懂什么。

思维: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思维方式,并且影响着自己的行为。但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却很难进入到意识当中,会通过具体的事件而体现出来。所以要了解自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需要分析自己的处事方式。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状态下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

通过这几个方面,每个人都可以重新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认识

3

懂点心理学,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

了解了心理学以后,可以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其背后的本质。什么是现象?你产生的情绪就是现象!而如果你一味的去改变现象,这一次的情绪下去了,很快就会再次出现情绪。而只要找到了背后的本质,改变了“不合理的信念”,那么情绪就会真正化解。一个人产生情绪的本质或根源,是不合理的信念所导致的。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有不合理的信念,那么情绪就必定会产生,只是时间不确定而已。同一个不合理的信念,可以产生无数次的情绪。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的一些心理学小知识?

1.

关于愤怒的产生有各种不同的原因,在此我想列举出其中一种常会被大家所误解的愤怒:

每当看到别人生气时,就会下意识认为那个人脾气不好、性格可怕。但其实情绪失控的那一方,内心是伴随着受伤感和害怕感的。他们是感觉外界有伤害了,恐惧使他们竖起防御的刺。下次当你遇到愤怒的人,或者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对方是一个受伤的人。每当我们与他人有争执、矛盾时,我们可以专注在愤怒背后的受伤感。对自己或者对对方时进行一个察觉,这种察觉会让氛围缓和下来。看一看隐藏在愤怒背后,双方是感觉被冒犯了什么?被伤害了什么?有着怎样的需求?

2.

比遭受负面事件更不好的是,我们一直没有好好地在心里腾个空间,允许自己去容纳下焦虑,悲伤,挫败,失落,担忧,痛苦,不安等。

要么采取批判和压抑,我是个男人怎么可以有挫败,怎么能害怕;要么掩饰和否定,明明受伤害了却不敢流露,不面对。但情绪始终就在那。情绪并不是靠批判、压抑、回避、掩饰就会自己消失的。它需要被我们好好承认,看见,理解后才能真正地释怀。我们愿意去细细了解自己其实是因为怎样的思维、观点、念头而形成这个情绪,就不会困在其中。还能得到更多自由和动力:去看到了在情绪背后的某些渴望,把注意力放在做一些新的事情,换个方式去满足。

3.

每天花30分钟关注自我内心。

可以探索:“我希望自己拥有什么特质,能引起我幸福感的是什么,我最有兴趣的是什么,我在逃避什么,我在羞耻的是什么,我希望怎样对待别人,能让我满足的是什么,做了哪些事可以提升我的价值感?”你是24小时都在和自己的感受、想法、情绪呆一起的人,你理应是自己最熟悉、最亲密的朋友。而当你不厌其烦地去正视、察觉自我时,这就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

4.

我们都知道有好心情会让自己更好地行动,但行动同样可以反过来唤起好情绪。

你走路让自己抬头挺胸,思维会跟着调整为自己是个更自信的人。你每周运动3次,思维会默认为自己是个有活力的人。你一个月里又学了新的知识、又完成了一项棘手的工作任务,思维会跟着调整认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

5.

我倾向于认为人类与生俱来存在着两个相处方面的需求:

一是依恋他人的安心感,二是独立自我的效能感。

我们需要依恋他人,每当人们感觉到自己正在被无条件地看见,倾听,理解时,都会流露出安心幸福的一面。并且个体都有属于自身的局限、精力,若想生活得更好,就是承认自己需要依恋别人,与别人合作。别人也同样有这个依恋需求,想要被我们看到和对待。这本身可以是一个互相合作、互相滋养的状态。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拥有独立自我的效能感。自尊来源于一个人可以应对得了生活的冒险、挑战、有选择权、表达权,并在探索世界这个过程里体会到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力量和价值。常见的压抑、低自尊、回避失败都是在对自我效能感的限制,专注于加强自身的效能感和胜任感,是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倘若在过程中遇到挫折了,可以回头看看第二条。

朋友们,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曾说:“一个人想要真正成长,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时,又有所追求。”在这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时代,人人都需要心理学。生活需要,教育需要,幸福需要……心理学不是高大上而脱离实际的理论,而是为我们释疑解惑,是通往我们内心的钥匙。可以让我们有效提升认知,更立体地看待世界,正确看待自己,察觉、分辨、调整情绪,了解生活的驱动力,打破生命经历的局限。有了这些理论,我们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或者至少避免了心理疑惑。如果我们懂得一点的心理学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内心能量,寻找一些适当的方法去化解那些日常琐碎里的情绪,防止它们驻扎在心理,成为影响自己健康的隐患。

甘肃省妇联心理热线:0931—2660670

原标题:《人人懂一点心理学,让生活更美好!》

阅读原文

网址:人人懂一点心理学,让生活更美好!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3722

相关内容

学点心理学,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积极心理学:让人生更美好.pdf
积极心理学:让人生更美好.docx
日式生活美学,懂得慢生活,人生更从容
宋式生活美学懂生活更懂美
日本美学家分享“慢生活”:懂得如何慢下来的人,更容易过好生活
阅读,让人生更美好
对于懂生活美学的人来说,木门可以营造美好居家生活氛围
AI: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
科学让生活更加美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