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创伤”的生存美学与“历史化”——师陀论
发布时间:2025-02-12 11:10
讨论美食背后的历史与故事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美食生活分享# #美食文化探讨#
在师陀研究中存在诸多疑点:为什么师陀要极力撇清与京派的关联?那"始终沉着"的文学叙事,缘何而来?更重要的是,他为什么不入党、亦不加入左联?在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后,师陀为何没有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却转道并长居上海?这诸多问题都要追溯到师陀的童年:一个被母亲虐待、四方受气挨打的懦弱孩子,他只能逃到旷野上躲避打击,自我抚慰。这种创伤性的记忆和反应模式,规制了师陀的写作风格与人生走向,并促发了他对故乡中原杞县的文化皈依与身份认同。在师陀创伤性的文学感悟与其创作"历史化"的文学抱负间,存在难以协调的矛盾。如何把创伤的"禁忌"转化为公共层面的"可说""可见",是师陀与地方河南共同应对的现代考验。 (共15页)
网址:“杞人创伤”的生存美学与“历史化”——师陀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9528
下一篇:一条app官方下载
相关内容
文物修复与历史文化传承被历史撕裂过的人们
查找: 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乳房的历史与情色文化
历史文化
古建之美,测绘以存!潞城历史建筑焕发新生
日常生活的历史学
甘肃秦安陶器焕新生:当历史与文创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