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风皖韵“进站”,群众当好“主演”

发布时间:2025-02-13 10:33

公众演讲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受众和主题。 #生活技巧# #沟通技巧# #公众演讲#

  我省共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12个,村级文化中心17600多个。这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单元连接城乡,服务发展,从创新服务模式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从提升设施利用率到增强群众参与度,把握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适应文旅融合发展新变化,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贡献了宝贵经验。

  一个基层文化站里应该是什么场景?文化能人善比拼,文化品牌接地气,文化活动冒热气,文旅融合添光彩……

  乡镇(街道)文化站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单元,承载着连接城乡、服务群众、传承文化、促进发展的重要使命。据了解,我省共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12个,从业人员4061人;村级文化中心17600多个。我省举办的“村晚”、“送戏进万村”、广场舞大赛、“歌唱祖国”主题群众歌咏会等已是家喻户晓的品牌活动。前不久,安徽省乡镇(街道)文化站站长们在合肥学习了解专家们带来的省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优质案例。

  “近年来,安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蓬勃发展,在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方面也成绩斐然,亮点频出。比如,安徽的‘村晚’历来走在全国前列,安徽的数字化建设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构建了以安徽公共文化云为核心的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的网络平台。”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总工程师赵保颖认为,从创新服务模式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从提升设施利用率到增强群众参与度,安徽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贡献了宝贵的经验。

  在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体系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中,既有品牌如何常办常新,新创活动如何出彩出新?会聚一堂的文化站长们也分享了各自的经验,有哪些“好声音”和“金点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呢?

  登台,“村晚”历久弥新

  在“中国好人”、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文化站站长沙扣年的记忆中,章广镇乡村春晚早在1966年至1978年间办过12届。在沙扣年担任文化站站长后,又连续举办了31届,而沙扣年也已经扎根山区从事基层文化工作42年。

  “1993年农历十二月筹备举办章广第一届乡村春晚,48位演员编排了唢呐、小品、诗朗诵、三句半、舞蹈等16个文艺节目。演出时,观众有2000多人。”沙扣年说,章广镇的乡村春晚成为全国举办乡村春晚时间最长的乡镇,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全国乡村春晚发源地。一大批让群众满意的节目,给当地居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文艺节目是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演出,潜移默化改变村民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让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的氛围更浓,让大家幸福感、获得感一天比一天多。”章广镇的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四届乡村春晚通过安徽省公共文化云直播,每场春晚浏览点击量超过20万人次,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从2000名观众到20万人次浏览点击量,是新时代群文工作创新路径方法的体现,也是一项活动走向品牌化的佐证。近年来,安徽的“村晚”,遍地开花、四季登台,并由单一的文艺演出逐渐成为与好物推介、文化传承、旅游引流等融合发展的综合平台。“村晚”火,火在有乡土气息,有民俗风味,有地域特色,有传统传承,这一文化品牌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乡村文化建设、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进站”,共享文化港湾

  “截至目前,我们中心注册的文化志愿者超过300人。”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文化站站长张报说。近年来,曹老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先后获评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特级乡镇综合文化站、全省二级公共文化阅读空间等称号。

  如何让各种资源得以整合并发挥最大效能?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文化站近年来探索出纯公益、半公益和半社会化三种合作模式,积极引导一些机构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投身公益事业。

  “在本土资源挖掘上,我们注重发现和培养草根文化能人。例如,特邀农民书法家史超、市级花鼓灯传人安庆好、武当直趟八卦传承人朱林修等老师开班任教。此外,我们将周郢花鼓灯队、周集泗州戏小剧团、金山湖广场舞队等群众文化团体纳入中心的管理与扶持范围,将其打造成具有代表性的站办文艺队伍。通过整合辖区内社会文化艺术培训机构,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张报介绍,该文化站“进站”客流量逐年提高,2023年超过7万人次,2024年突破8万人次。

  “不打烊”的文化站,是基层群众的温暖港湾。“无论是制度的创新还是工作方法的创新,最终都需要人去落实。”张报的一席话赢得共鸣,只有坚守文化为民的初心,对文化有情怀、有热情,才能在工作中有付出、有成效。

  创作,引来源头活水

  “乡镇文化站作为基层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肩负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与创新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使命。而群众文化作品的发掘与编创,则是其中的核心环节。”安庆市怀宁县凉亭乡文化站站长江恒非常关注如何编创佳作。

  戏曲是怀宁的一张金字招牌。江恒介绍,怀宁县凉亭乡积极打造黄梅戏“小剧场+旅游”,把小剧场纳入当地文旅创建和旅游线路开发,为人们提供“白天观景、晚上赏戏”的全天候旅游体验,推动消费人气“聚”起来、文旅消费“旺”起来。凉亭乡的黄梅戏小剧场是一个个流动的剧场,到了晚上,老百姓们台子一搭、戏一唱,剧场就起来了,舞台简陋也会热气腾腾,可谓黄梅之音处处传。

  “看见”素材、“听到”素材、“感悟”素材,将这些从群众生活中挖掘出的智慧珍珠,用创意的丝线串连起来,编织成美丽的“文化锦缎”,在江恒看来,这是基层文化站长需要练就的扎实“基本功”。江恒说:“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一点在群众文化作品编创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就是基层群文工作者开展群众文化作品编创的源泉与宝库。我们应当深入群众生活,挖掘创作素材;注重群众参与,激发创作活力;创新编创手法,适应时代需求。”

网址:徽风皖韵“进站”,群众当好“主演”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71293

相关内容

21件徽文化主题手工艺品惊艳亮相 均为服刑人员手工制作
融入百姓生活,群众文化焕发“新生力”
安徽联通市场BG副总李靓:发布皖美生活六大升级计划
舌尖上的皖南
皖投云启锦悦(售楼处)官方网站-皖投云启锦悦楼盘详情丨价格→底价丨电话号码
皖浙线自驾游====这条路少有人知!去皖浙1号旅游公路,可以不走徽州天路回头路
安徽988个老旧小区可能改造,改善居住环境和设施条件
国网安徽电力:成功举办“低碳新生活 皖美新家园”直播活动——引领绿色生活潮流
皖能数采
安徽:聚焦民生“微小事” 守护群众“大幸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