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亮”春节新潮范儿

发布时间:2025-02-14 21:48

科技新闻亮点:量子计算机实现新运算记录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新闻#

  过完元宵节,乙巳蛇年春节渐行渐远。这个年过得怎么样,不同的人自然感受不一样。但一个普遍的感受或者共识可能是,这个春节,仿佛过了一场“科技节”。

  引爆春节舆论场的DeepSeek,在央视春晚舞台上扭秧歌的宇树机器人,凭借令人震撼的技术特效领跑电影春节档的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闹海》……可以说,科技在这个春节带给人们直观而难忘的冲击力。

  这是一场厚积薄发的变局,也是一场水到渠成的变局。既是一个事关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很大的变局”,但通过这个春节更能直观感受到,这也是一个变革红利普惠千家万户的“很近的变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十余载之后,这一切在渐变中给人以突变的惊奇乃至惊喜。在产业界和金融界的诸多研究报告中明确洋溢着“重估中国科技”的看好情绪与正面预期。

  安徽成为在创新驱动发展上颇受关注的“新锐”省份。放眼江淮大地,今年的春节更充满着鲜明的“赛博感”:科大讯飞的实时字幕技术让听障观众“听见”春晚;合肥科技馆将非遗技艺与离心机、全息投影结合,让孩子在包饺子中领悟浮力原理;逍遥津灯会用裸眼3D和AR技术重现“未来幻城”,让游客置身虚实交织的元宇宙。甚至是数亿人次参与的春运也构成了一场对安徽科技创新的“压力测试”。

  一定程度上,春节就是全民参与的“超级大场景”。当科技在这个大场景“唱主角”时,刷新了很多关于未来的想象。

  或许,若干年后,这个春节仍会被提及。

  春运里的“数字神经网络”

  春节前夕,在安徽芜(湖)合(肥)高速上发生这样一幕:一辆黑色别克汽车与其他车辆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司乘人员焦急等待高速交警前来处理,没想到很快等来了一位“空中交警”——一架无人机通过空中喊话,指导司乘人员靠边停车、人员撤离,并记录下事故现场,同时疏导交通。

  在百公里之外的合肥,安徽省通航控股集团与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共同建设的安徽省低空无人机管理与服务平台,犹如“空中交通大脑”,在保障全省重点区域低空公共安全的同时,助力芜湖公安高速交警“守护回家的路”。

  同样,用科技赋能春运的,还有安徽交控集团高速公路智慧运营指挥中心。这套被称为“皖美高速大脑”的系统,将5300多公里高速路况信息、监控视频、情报板、通行流量、服务区加油站等数据编织成“数字神经网络”,实现了路网运行的精细化管理、突发事件的精确管控及应急响应的精准联动。

  在安徽阜阳,智慧交通的“绿波带”让返乡路更顺畅。从外地务工回来的沈壮开车下高速在市区通行时发现,“从刘琦路路口到卜子东路路口,长达7.3公里,按照提示的绿波速度开,一路绿灯,这是几乎没遇到过的,感觉太好了。”

  绿波路段当然并不新鲜,关键是在遭遇集中的车流量时,仍然能让人感觉“靠谱”,这背后的支撑就是“实力+努力”。针对春运返乡时期车辆通行需求大的特点,阜阳交警聚焦“保安全、保畅通”,对该市的涡阳路、颍州路、颍上路、阜南路等多条干线进行绿波改造,依托智慧交通建设,通过智能信号控制平台让信号灯更智慧,实现从“车看灯”到“灯看车”的转变。

  车站里的变革更显细腻温度。合肥南站西进站口引入的智能安检识图系统,搭载深度视觉识别技术,并采用报警提示机制。针对旅客精心打包的手工酱料等“乡愁包裹”,系统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同时,让承载着亲情记忆的“家乡味道”得以畅通无阻,实现“无感过检、温情守护”的智慧出行新体验。

  在各类“最强大脑”的帮助下,科技不是消解了“近乡情更怯”的情愫,而是让跨越山海的牵挂少些路途的拥堵和颠簸。

  年货里看“进化”

  科技叩响传统年俗的大门,乡愁也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腊月廿八,在黄山市休宁县商山镇,徽州臭鳜鱼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韩可军在抖音直播间里,讲解展示古法腌制。镜头那端,定居上海的黄山姑娘吴丹仔细甄选聆听,最终在年夜饭中,吃到了家乡味。“春节前夕,人们集中采购年货,直播间每天销售额都保持在四五万元。”韩可军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六安瓜片、符离集烧鸡等“皖籍”年货通过“云端”香飘四海。

  科技年货的进化史,仿佛一部微型社会变迁录。

  在六安市金安区孙岗镇黄堰村,返乡青年邬从才的“年货清单”折射出时代印记:他给家里添置的扫地机器人,让春节满地瓜子壳的“扫帚大战”成为历史;除夕夜升空的无人机,定格了村庄上空烟花绽放的璀璨瞬间。

  “腊月廿七下单,隔日快递就送上门”,当邬从才从网上“抢”回差点错过的冷冻食材时,是物流系统的智能调度无声支撑着这份“朝发夕至”的便利。正月初一,在合肥肥西县邮政分公司紫蓬镇营业点,一辆无人配送车正式上岗,代替了辛劳了一年的快递小哥,继续保障乡村快递邮路春节不断档。

  2024年,合肥入选全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得益于乡村道路的完善,肥西的小乡村也成了科技的应用场。”肥西县邮政分公司运控部经理孙建业告诉记者,目前,肥西县紫蓬镇、三河镇、严店镇3个镇实现无人配送车进村投递和服务农产品上行,山口村、梁岗社区、永久社区等14个村(社区)实现无人配送车全覆盖。

  传统文化结合数字蝶变,也更令人惊喜。今年合肥文旅上线“年味地图”,市民通过手机扫码即可知晓春节期间合肥各地的文化活动、文艺演出以及特色美食等全城年味动态。家住合肥政务区的小朋友许昕悦还在奶奶的带领下,在安徽博物院解锁了“AR新春之旅”,探秘千年文脉。玩不够的小朋友直呼:“太有意思了!”

  科技的“温情”一面

  在追求效率的时代,科技也在守护最朴素的温情。

  在长丰县杨庙乡马郢村,“数字马郢”平台默默守护30多户空巢孤寡老人。智能手环一头连接着平台,一头对老人们的体温、血压、心率等数据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村党总支书记陶兴德的手机成了“紧急呼叫器”。71岁老人孙门良的子女长期在外打工,假期回家,老人儿子十分感动,“有了手环的守护,家里老人有个头疼脑热,我们也能及时知道。这样打工时才更加放心。”

  当“灵魂拷问”遇上人工智能,连催婚都成了科技展演。邬从才面对二叔家的“春节三连击”——“何时带女友回家”“要不要相亲”“隔壁庄姑娘合适”早已备好“数字锦囊”。他手机里四五个AI大模型软件,为他生成幽默应对、委婉拒绝、话题转移等多种话术。“就算说不过真人,至少能让长辈们感受科技的魅力。”他笑着展示手机,“这可是我蛇年最得意的‘虚拟年货’。”

  “来来来,过年热闹热闹,我们一起拍个短视频!”在舒城县五显镇,这句邀约成了中老年人串门的开场白,是银发族的新社交密码。60岁的李文秀举着手机,展示自己拍摄的打铁花表演视频:“300多个赞呢!”几年前儿子给她下载的短视频App,如今成了她的“精神广场”——微短剧、乡村生活、新闻解说,指尖滑动间,世界在方寸屏幕中展开。

  在安庆望江县鸦滩镇,村民何国琴家的三层小楼上演着“智能团圆”:父母守着播放“赛博秧歌”机器人的智能电视,孩子们追逐着智能遥控车,而她与家人忙着用手机游戏“云守岁”。当厨房飘来空气炸锅里的焦香,客厅响起AI生成的拜年语音,科技的温度,最终落在万家灯火的欢声笑语里。

  科技与传统交织,绘就了一幅温暖而充满希望的“科技年味”画卷。

  这幅画卷为什么值得关注?因为这是从城市到乡村、从老人到小孩都深度融入的全新生活场景。

  这样的场景,折射了一个科技应用从点到面再走向大众化、海量化的变革进程。

  这背后,是一个大变局。这个春节,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记者 丰静 何珂 彭园园

网址:科技“点亮”春节新潮范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73882

相关内容

交通安全周刊时评:科技之光点亮春运平安路
科技创造生活,创新点亮人生
日常“休闲”穿搭注意这三点,不仅时尚、有潮范儿,还很显腿长
关于举办“科技点亮青春,发明改变生活” 科技发明大赛的通知
智能生活新体验:AI功能亮点分享,朋友圈必备科技潮人文案
数字化转型潮起 金融机构“科技范儿”十足
科技点亮生活
厦门:融入新兴创意 “浪潮生活节”点亮传统市场
春节景观布置将年味儿拉满!北京打出烘托节日氛围的“组合拳”
三星生活家电:以AI智慧科技点亮春节团圆美好时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