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社工:“垃圾分类”社区环境治理探索 | 案例
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是环保和社区治理的重要环节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区治理#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招雪坤
单位| 广州市荔湾区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
一、项目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社工行业不断积累经验,从原来服务模式只关注“人的问题和人的改变”,到注重社区的治理和社区参与,服务思路的转变,对社工站的服务设计思路也提出了更好的需求。
号召参与,提高参与能力;链接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关系,搭建社区支持网络将是社工站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实践。
二、社区需求分析
(一)社区问题呈现1、适老化居家安全设施微改造需求
多宝街是典型的老广州西关建筑群,辖内多为旧式楼梯楼房,90%的楼栋无物管无电梯,53%的公共楼栋没有安全扶手,部分楼道黑暗狭窄,墙体破落。据调研,截至2021年3月,多宝街60岁以上户籍长者人数13827人,老龄人口占户籍人口的33.7%,占常住人口的35.2%,属于典型的老龄化城区。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生理机能退化行动不便,长者和残疾人士居家或出现滑倒、跌倒等问题,安全隐患较大。落后的社区环境和设施已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因此关注适老化居家安全设施是应对老龄化的其中一项重要服务。
2、民生兜底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需求
随着城镇化发展,多宝街城区内已形成了长者、残疾人或其他困境人士相对较集中的情况,其中特困三无长者55人,独居孤寡69人,残康人士873人,低保户428户,因病致贫致困群体也不在少数等。经调研走访,他们生理或心理的问题造成无法工作,经济能力较弱,生活水平较低,表示希望日常可有有一些生活物资补贴家庭以缓解经济压力。
(二)政策指引
1.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政策
2019年起,广州市将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定为重点工作,强调从娃娃抓起,以社区为着力点,加强主动宣传,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2.党建下沉基层改善民生政策
推进党建下沉基层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结合“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服务”政策,多宝街道也出台了一系列党组织区域化结对共建参与改善社区民生的相关服务,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社区居民参与公益助力需求
虽也受城镇化的冲击,但多宝街多年形成的熟人社区仍发挥着社区共融的作用,居民对社区也有较好的归属感和情怀,参与本社区公益服务积极性较高。
基于以上社区需求分析,多宝街社工服务站以“党建+垃圾分类”、“党建+公益”的模式,特策划“党建引领垃圾分类环保公益,齐助力帮扶社区困境群体”系列服务,将垃圾分类、公益慈善与社区需求有效对接起来,联结社区内外部资源,为社区困境帮扶公益服务提供持续的支持。
(三)项目理念
1.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通过正确的分类处理,垃圾可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再生的价值。比如旧衣回收可重新制作成环保袋、隔音棉等;塑料回收制成衣服的纱线或重新制成新的塑料产品等,可见垃圾分类正是让“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回归原位的方法。践行垃圾分类工作,减少垃圾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我们生活环境同时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标。
2.以捐代弃,垃圾分类也能做公益
从小我们便知晓“废品可卖钱”,我们结合垃圾分类主题推出“以捐代弃”环保回收公益活动,倡导“环保公益新生态,垃圾分类也能做公益”的理念,鼓励居民“以捐代废”将家中废旧可回收物不限数量多少无偿捐出,变卖废旧物所得折算金额捐至社区慈善基金,为“困境人士安居改造服务”公益项目提供持续资金支持或用于为社区困境人士实现微心愿。垃圾分类与社区公益的有效对接可让居民认识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可以成为一种公益行为,提升居民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居民为社区的共融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搭建公益平台,促进多方共赢
以本项目为重要抓手,多宝街社工站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联”字的优势,积极联动共建党组织、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爱心人士等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环保公益助力帮扶社区困境群体”服务。将该服务作为与公众之间的有效连接载体,产生中心磁场效力,吸引更多的想参加公益服务的爱心人士和爱心组织参与进来,共同关注社区困境人群。
三、理论与方法
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多宝街社工站以地区发展模式为指导,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垃圾分类环保公益项目,创建党建促N+工作模式、培育发展社区志愿团体、多方联动推动系统化环保公益服务等工作方法,加强营造良好的社区参与氛围,调动居民以自助或互助增进社区参与,助力建造社区困境帮扶公益圈,共享发展成果。
四、服务目标
1.总目标
党建引领搭建环保公益平台,助力社区困境帮扶公益。
2.分目标
1)透过党建联动合作,加强区域化党建共建工作;
2)透过“以捐代废”,倡导“垃圾分类也能做公益”理念,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3)分析整合社区资源,探索恒常化社区公益平台,为社区公益服务提供持续的支持。
五、服务实践
1.党建引领社区服务,构建党建促N+模式工作
基于“党建+垃圾分类”、“党建+公益”推进环保公益新生态,聚力社区困境帮扶公益服务,在多宝街党工委的指导下,我们共同探讨了“党组织+党员+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
首先,多宝街党工委充分发挥联接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轴心”作用,联动辖区内10个居委党支部与社工站搭建党建共建关系,为本次服务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服务过程中,社工综合运用专业的技能与工作手法,在社区宣传、社区参与、社区教育、社区组织培育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撑,扮演好使能者、教育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保证服务成效;结合双报到机制,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校园和社区的环保回收活动开展、探访社区困境人士、居家微改造需求调研等系列活动,积极践行“我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将党的关怀在点滴中渗透。
同时党员志愿者以自身行动和影响力动员了更多群众加入“践行垃圾分类,以捐代弃做公益”服务中,吸纳更多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互助服务,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公益服务储备了更多资源和力量,不断探索“党委领导、支部负责、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专业力量支持”的社区治理实践路径。
2.家、校、社、企四方联动
多宝街社工站整合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的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和推行了“学校主动、家庭行动、社区联动、企业推动”的四方联动。多宝街社工站率先与詹天佑小学、多宝路幼儿园建立了环保公益回收合作共建关系。经校方与社工站协定,自2020年11月起詹天佑小学将每月最后一天定为校园“环保回收日”;多宝路幼儿园则定于每年举办一次旧衣回收环保日。学校作为垃圾分类与环保公益宣传的前沿阵地,以各种垃圾分类的主题宣传、广告语征集、海报制作、绘画等形式鼓励动员学生参与可回收物的环保回收,倡导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活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公益意识的。
同时也将“以捐代弃”的理念传播给每个家庭成员,以学生牵动家长,家庭成为践行环保公益主要行动主体,从家庭延伸至社区,日常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践行绿色环保生活,了解垃圾分类背后社区公益助人内容和所蕴含的意义,提高自身社区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环保与公益同行”慈善氛围。
从2020年12月到2021年2月,社工站则联合辖内较大的5个楼盘小区物业,10个社区居委党组织在社区内开展了6场垃圾分类宣传和旧衣回收公益实践活动。“垃圾分类也能做公益”的活动理念得到了居民大力的认同和赞赏。经学校、社区回收后的旧衣服和废旧品分别将由广州市普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和废品回收站进行回收环保处理,所折算的资金将捐入“困境人士安居改造服务”项目为困境人士安装楼梯扶手、厕所扶手、坐厕改造等,实现资源与服务的转化。
家、校、社、企四方联动推进垃圾分类与社区帮扶公益相结合的探索,广泛宣传了垃圾分类的践行意义,促成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减少垃圾排放,也进一步动员居民了解关注社区的弱势群体,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实现了垃圾分类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公益效益的统一,促进了社区共融和社会共赢。
3.资源闭环管理
在开展旧衣回收环保公益服务过程中,我们也动态收集了社区兜底人群的新的服务需求。在“衣旧情深”活动中鼓励做衣物贸易的居民商家可捐赠尾货衣物送给三无长者,随即3个贸易商家捐赠出贸易尾货,经组织志愿者的挑拣分类后共捐助出111件衣物给荔湾颐养乐园的三无长者。同时,同时广州市普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回赠50个环保袋给社工站用于义卖捐助社区公益活动。最后截止于2021年4月,我们通过开展环保回收活动共筹集善款约6300元,此笔善款在“宜居多宝--困境人士居家安全微改造行动”为25户困境家庭安装了安全扶手,有效提升了他们居家的安全系数。
基于社区需求发起环保回收服务,动员社区主体积极参与,分析整合社区资源进行精准社区帮扶,为弱势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有效形成了社区资源的闭环管理,为进一步打造有温度的互助社区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促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六、服务成效
1.进一步深化了区域化党建共建工作
以党建为引领,有效拓展了社工站与詹天佑小学、多宝路幼儿园以及辖内居委党支部的交流互动,通过活动共建、场地共享、资源互补等建立良好共建关系,促使党建资源整合从“分割占有”走向“开放包容共享”,打破资源壁垒,为今后的再合作增加粘性,进一步深化了党建共建区域化。
2.透过公益宣传实践进一步提升了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公益意识
多次社区外展宣传活动和线上“环保公益、以废代捐”的公益宣传,提高了服务的知名度和辐射范围,加深了民众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将“垃圾分类也能做公益”的理念深刻烙印在居民生活中。居民自觉成为了我们的“宣传者”,一人传一家,一家传一楼,动员了更多的街坊邻里参与我们的旧衣回收公益活动,甚至更有辖外的居民致电咨询,自费将旧衣运送至社工站。可见圾分类与社区帮扶公益相结合的探索,进一步培养了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公益意识。
3.广泛调动了资源推动社区参与,营造社区邻里互助氛围
依托垃圾分类工作和社区公益慈善有效对接社区需求,通过环保回收、公益义卖、微心愿认领等多种形式鼓励发动社区的党支部、爱心企业、爱心党员和居民等共同参与,有效集聚社会资源和爱心力量回应社区特殊人群的需求,发挥了社区邻里友好互助精神,营造了浓厚社区邻里爱心互助氛围。
4.建立了恒常化的社区公益平台
经协定,自2020年11月起詹天佑小学将每月最后一天定为校园“环保回收日”,多宝路幼儿园和社区则定于每年举办一次旧衣回收环保日,这将为社区的公益服务提供了持续的资金支持。同时2020年12月31日多宝街社区慈善基金成立,这也为聚集和运营社会公益资源提供了一个对接平台,不断优化社区公益功能。
七、服务产出
八、服务反思
社区治理或者建设是多方参与的,不同的社区主体有不同的优势以及资源,社工需认识整合分析各方的优势与力量,充分发挥资源链接的作用,搭建稳定的资源交流平台,回应社区需求,实现参与式社区互助,促进邻里互助体系建设,拉近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互助共赢。
九、下一步计划
目前,“宜居多宝--困境人士居家安全微改造行动”服务已暂告一段落,后期我们将继续深化推进区域化党建共建工作,除了继续践行社区垃圾分类环保公益,拓展更多社会主体力量探索创新以不同的方式参与社区公益,聚焦关注社区帮扶济困,切实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帮助有需要的人。例如可以“圆梦行动-微心愿认领”、“微爱易物环保公益市集”、“邻里帮志愿服务队”、“绿账公益兑多多”等不同方式汇聚社区公益资源力量,营造“人人参与社区互助”的慈善文化,有序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致力联动社区多方共商共治,搭建稳健的社区资源交流平台,促使其成为社区居民需求的“回应者”、社区活力的“撬动者”、社区治理的“推动者”,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
社区治理如何创新
才能汇聚治理资源
激发居民参与
营造美好生活
这里有《社区治理方法论》
有88个案例
社区治理实务派著作
超好评!快拿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还服务过哪些案例?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毅招:社工招聘网站】入口
网址:党建+社工:“垃圾分类”社区环境治理探索 | 案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77596
相关内容
《提升社区党员垃圾分类意识,引领绿色生活新时尚》保定:基层党建引领,推进社区垃圾分类生活新时尚快速形成
垃圾分类优秀案例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卧龙社区开展旧物置换 垃圾分类 共建美好家园
“践行垃圾分类 美化社区环境”——西平街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暨周末大扫除活动
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
智能垃圾分类调查问卷之社区走访调查——“社区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研与优化升级探索”暑期社会实践队
党建引领 市生态环境局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提质增效
迎西社区清理“垃圾角” 环境卫生进行精细化整治
河南郑州:“垃圾分了类 环境更美好 生活更舒心”——探访家门口的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