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学习 一边社交 “技能交换”走红社交网络
网络社交也要有边界,避免过度依赖虚拟交往。 #生活常识# #社交技巧# #网络社交策略#
通过网络交换闲置物品,在生活中不少见。但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开始尝试“技能交换”,成为当下时兴的一种社交学习模式。
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有“技能交换”意向以及有过“技能交换”经验的市民。
网络话题热度高
“西安技能互换!我会的技能:化妆(两年经验,跟专业化妆老师进修过)、摄影、国画(专业系统学习过)。我想学习的技能:英语、日语、缝纫、书法、舞蹈。”
在小红书等网络社交平台上,搜索“西安技能交换”或者“西安技能互换”等关键词,就会弹出大量相关帖子。
“技能交换”帖大多清晰明了“我会什么”+“我想学什么”,其他为一些时间要求、居住地点等细节补充。
记者浏览发现,网友们可谓“多才多艺”,用来交换的技能涵盖古今中外,范畴极为广泛,既有外语口语、计算机编程、摄影修图等工作技能,也有厨艺、编织类生活技能和乐器演奏、棋艺、戏曲、滑雪等爱好类技能,甚至也不乏塔罗牌、珠宝切磨等小众、冷门技艺。
“奇奇怪怪的技能又增加了”“感觉这技能很牛啊”……晒技能的帖子下,网友热情互动,还有人“讨价还价”,比如“我想学街舞,我虽然不会你想学的潜水,但滑雪很厉害,要不要了解一下?”
对技能交换充满期待
不久前,市民张女士在互联网上了解到了“技能交换”,随即,她在社交平台发帖,希望与西安的网友互换技能,帖子发出不久,就收到了几十条热情的回复。
“虽然大家的热情很高,但是经过沟通筛选,目前只与三四个小伙伴达成了技能交换的意向,我将用我的化妆、摄影、国画等技能交换他们的书法、缝纫、英语等技能。”张女士说,她对目前达成的意向比较满意,打算近期开始学习。
张女士说:“在技能交换中,我考虑比较多的是对方的所在区域和时间安排,因为我想交换的技能大多需要线下学习。另外就是对方的技能水平,如果技能没有达到可以教别人的程度,这种互换的意义就大为减弱了”。
“我去年还迷上了秦腔,希望能找到专业教学的老师互换技能!”张女士对此满怀期待。
有遗憾也有惊喜
市民周女士是一位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每个周末,她都要抽出半天时间,和她的技能交换“搭子”聚在一起,周女士教搭子英语,而她的搭子则教她化妆、拍照、互联网运营等技能。半年多来,周女士学会了很多实用的技能,而她的“搭子”则在英语口语、写作等方面进步很大。
周女士说:“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挺有新鲜感的,也学习到了很多技能,但是很多人坚持不下来,慢慢联系也少了,对于很多技能也是浅尝辄止,没有办法进行深入的学习,这让我很遗憾。”
交换技能半年有余,周女士的互换技能“搭子”只剩下了一位,不过出乎她意料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她与这位“搭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原本只是想学习一些实用的技能,但是没想到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新朋友。”周女士说,这是她在“技能交换”的意外之喜。
半是学习半是社交
为什么会选择“技能交换”?用网友“七日”的话来说,“两人各有一个苹果,交换后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两人各有一个技能,交换后双方则都拥有两个技能。这大概就是技能交换的乐趣所在。”
许多受访者表示,专业课程需要的时间较为固定,且金钱成本较高,而“技能交换”这种学习方式形式较为自由,节省了高昂的技能培训费。
此外,还有部分受访者认为,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社交过程,与陌生人互助学习技能的社交关系会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从网络平台的热烈讨论,到线下实践的积极尝试,技能交换已在西安的年轻人中成为一种学习社交的新风尚。它所带来的自由学习体验与社交场景,满足了不少年轻人在知识与社交层面的多元需求。
编辑:呼乐乐
网址:一边学习 一边社交 “技能交换”走红社交网络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1339
相关内容
一个网红任务 “清理垃圾”挑战,正在悄然走红社交网络“技能交换”型社交:老铁,交换你的十八般武艺不?
技能社交
网络社交媒体智能化对社交场景的影响
社交之社交的四个技能
年轻人在社交平台进行“技能交换”:想学习、想交友,众口难调致效果不理想
社交网络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心理机制与边界条件
推荐系统的社交化与个性化:融合社交网络数据
【社交红利时代】
三年级《信息科技》在线学习与生活 第17课 参与网络社交.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