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还旧账,又防新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要协同推进——中国环境网
推广生态农业旅游,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保护环境 #生活技巧# #环保生活方式# #环保农业#
农业生产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以系统观念强化“源头减量—过程拦截—循环利用—末端治理”,全过程统筹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各地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仍面临不小的压力与挑战,需要统筹施策、协同推进。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还旧账、防新账的双重压力
与城市和工业污染治理相比,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起步晚且历史欠账较多,面临着还旧账、防新账的双重压力。
农业面源分布广且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历史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的过度使用,给土壤、地下水带来了严重影响。虽然我国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多年保持下降趋势,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仍需进一步努力。农业生态环境面临污染来源多变、农业废弃物产生量巨大、新旧污染物叠加等复杂态势,不仅要关注养殖废物废水、动物用药、饲料等对水体、土壤产生的污染,还要警惕随着城镇化进程,小规模“散乱污”企业向乡村转移所带来的点源污染。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设施运维方面投资不足,农村污水收集率不高,环境设施低效利用,农村环境污染相关调查、评估、监测、统计技术规范尚不健全,农村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验收、运维等规范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晒太阳”问题突出,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不完善,部分地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存在“一刀切”等问题。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要协同推进
抓住面源污染治理牛鼻子,加快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工业端要合理规划农药、化肥宏观产能,逐步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推进农药化肥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农药化肥替代产品;农业生产端要进一步强化农药化肥使用减量,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提升化肥农药使用效率,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强化养殖污染治理,畜禽养殖和渔业养殖等养殖污染是农村污染的顽疾,尤其规模较小的养殖类企业因为存栏量低,不足以支撑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再加上管网收集不足,养殖污染问题时有发生,尤其在汛期,养殖污染物极易溢流进入环境。因此,要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禁养范围。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同时,推进秸秆科学还田、高效离田,警惕秸秆还田后二次发酵,污水随径流进入水体。
三水统筹,保障农业农村用水安全。建立农村环境“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要素统筹的“监测监管—模拟调控—协同治理”成套治理体系,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治理。一要强化农村水源地保护,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针对区域水资源分配不平衡问题,加强与水利部门协同,保障农业用水安全,不让污水进入土地和地下水,切断污染物从水体到食品的传播链。二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集中连片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针对部分农村污水收集率低、部分农村环境设施高价低效等问题,坚持分类施策,加强项目可行性审查,避免项目盲目上马,避免为了收集率达标实行“一刀切”,协同推进农村改厕与污水治理。三是针对流域水生态退化问题,按照“守”(鼓励因地制宜划定河湖缓冲带范围)、“退”(优先退出缓冲带内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生活活动)、“补”(对缓冲带内受损区域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原则,遵循自然恢复为主、土著物种优先,确保农业农村生态空间能够退得出、守得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重视产业绿色发展。一方面,要防范产业向乡镇转移带来的点源污染;另一方面,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污染防治要和产业绿色发展相结合,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培育绿色优势产业。发展生态低碳的设施农业,建设多元化农村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坚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品价值增质增值协同发展,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以更大的力度抓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建设。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加强与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同联动,统筹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治理设施长效管护、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垃圾无害化处置等工作。建立农村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开展农产品污染物超标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推进农业废弃物与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加强农村环保设施运行监管,针对农村环保设施“晒太阳”问题,要从“项目设计—污水收集—处理工艺—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针对集中连片区域开展综合治理,压实设施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及时掌握设施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改变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重建设、轻运营的现状。全力提升农村生态治理水平,坚持长效常治,持续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成果,为畜禽和渔业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治、农药化肥科学使用等提供技术导则,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
作者单位:赵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张杰,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网址:既还旧账,又防新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要协同推进——中国环境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2558
相关内容
甘肃深化“测管协同”机制,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中国环境网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共建美丽中国
常纪文: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坚持“三个治污” 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环保产业已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力量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要求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法的直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