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中学影视艺术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学术研究咨询涉及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生活百科# #教育咨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与时俱进。在当代社会、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审美感知力和创造力等,同时,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影视文化的繁荣也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影视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基础教育显然成为这个时代下重要的议题。
一、中学影视艺术教育渗透素质教育的意义
我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教育部等部委组建“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并在京津沪三地试点;2008年教育部等五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提出将影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中;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2018年教育部和中宣部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强调充分发挥优秀影片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力争3—5年时间普及我国中小学影视教育;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组织保障;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规范了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观念。由此可见,美育教育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影视作为有效且独特的艺术表形式和文化传播样态,成为美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关键阶段,影视作品是他们日常接触最多的文化形式之一,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提升审美能力,促进健康成长。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影视教育的介入,教师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单一模式,而是融入激发学生精神意识的课程内容,这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积极心态学习和成长,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影视教育中融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素质教育带来的意志力增强和精神面貌转变,可助力消除懒散和胆怯情绪,逐渐养成积极、乐观的状态,极大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知识。
二、促进中学影视艺术教育的措施
科学选择影视资源。在选择影视作品时应以青少年为本位,综合考虑时代性、经典性和知识性,可选择那些能够在不同时代中展现出其价值的作品,同时符合主流价值观,弘扬真善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的作品。在中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课堂是非常重要的场所,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这个美育的主阵地,发挥影视资源的优势来激发学生对美育的理解和认识。学校、教师可参考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向青少年推荐百部影视作品清单,或积极与当地媒体相关部门合作,将有效影视作品资源进行嫁接,各个地区学校可结合当地特色,从中筛选出与本校教育教学计划匹配的作品进行放映和评论。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由于我国目前中小学影视教育还处于积极发展和深入探索阶段,大多数中学为开展影视课程由本校语文教师或德育教师兼任。鉴于此,中学可与当地高校紧密合作,依托高校科研、教学平台,积极推进协同育人模式,例如,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联合高校以工作坊、研讨会、骨干计划等形式开展培训,可有效提高师资水平,有助于集中打造一支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师资队伍,便于教师之间开展教研活动;中学聘请高校影视类相关教师进入中学开展专题讲座等。这同时也是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强化影视育人生态圈。
优化课程体系。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中学开展影视教育课程和活动成绩突出,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影视课程体系,打破原有较为单一的活动形式。为满足学生素质培养的需求,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牵头开展影视课程建设,组织该领域专家进行论证;学校可鼓励教师建设校本案例,积极打造有影响力的校本课程;教师可以推荐适合的影视资源,引导学生撰写影评,有助于提升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对其进行延伸,逐渐使学生从“无意识审美”到“有意识审美”转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创新意识;班主任利用班会、课余活动等时间组织交流分享,以便他们畅谈对影视作品的观后感,滋润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另外,利用影视媒介辅助教师课程教学,探索多元整合模式,进一步深化影视教育和课程的融合,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文章内容,进行跨媒介融合,建设专题型课程,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分析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可打开学生固有思维,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活动中应注重优化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类活动,强调学生“在场”,发挥学生主体性价值。例如,语文课按小组分角色进行文学作品汇演,打造成学生为主体的舞台剧,利用课前5-10分钟进行演出,学生能够在排练中逐渐熟悉、理解人物关系、人物性格和作品内涵等,也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课按小组进行作品跨媒介展现,对文章内容进行剧本改编并拍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二次创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更好地吸收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创作校园广播剧融入社团活动,对于学校而言,可以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学生在创作中不断提高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营造美育育人环境。校园环境包含物理环境、文化环境、教学环境等,而营造文化环境是美育渗入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形式,同样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有着相当程度的教育价值。例如,可以通过悬挂优秀摄影作品,电子屏循环播放校园宣传片、影视作品经典段落等,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审美观念、视野眼界和精神面貌。约翰·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通过改变校园环境,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积极探索“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影视教育是美育教育重要的载体,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将影视教育融入中学教育体系,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推动中学影视教育发展,是国家的号召,也是时代的需要,道阻且长,需要多方协同建设、合理推进,唯有真正解决师资配备、课程体系建设、配套教材资源、场地设施支持等一系列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中影视教育的发展。
作者:黄斯禹,讲师,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NGJGH2023172)、包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专项课题(课题编号JSJY2023Y05:)、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课题编号:2023P374)研究成果。
网址:美育视域下中学影视艺术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2684
相关内容
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美术教育研究
影视文化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Word文档].doc
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园环保教育开展的有效策略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生活圈视角下的县域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劳动教育视域下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生活美学视域下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心流视域下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幸福感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