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93个涉农县因地制宜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2-19 14:32

参加当地的农事活动,亲近农村生活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旅行探索乐趣# #乡村自驾游#

“过去都是直排,大家在自家门前往沟里泼、往地上倒,又脏又臭。现在村里的生活污水都排进了污水处理站,地面没污水了,夏天苍蝇、蚊子少了很多。”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雷公尖乡三枥村村民舒玉娥说,如今家门口的模样让她特别高兴。

靖安县作为江西“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先行县之一,率先在省内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通过高质量试点、连片推进,这里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近年来,江西建立“一方案+一标准+五指南”的规范体系,以靖安县为代表的93个涉农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径,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截至2024年,全省累计完成825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8.3%,高出国家下达江西省“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18.3个百分点。

探寻农村污水治理新思路

“江西省作为长江中下游农业大省,地貌类型多样。受地形复杂、村庄分散影响,传统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存在管网建设和后期运维成本高、设施运行率不足等问题。”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朱向彬告诉记者。

为此,江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立足江西“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省情农情,结合农村生态建设、生产实际,提出“农水农治、农水农用、农民满意”工作思路,在相关会议作经验交流发言。

“围绕这个思路,各地因地制宜采取近郊村落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远郊村落采用集中资源化、分散资源化管控或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散居农户采取分散资源化管控等5条治理路径,切实解决农民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朱向彬说。

记者走进萍乡市上栗县桥头村,可以看到当地通过户用、村头、田间三格式化粪池来处理污水。大号化粪池的选址靠近草场、果园、菜园、油茶林,农作物可就地消纳全部生活污水,使“废水”变“肥水”,做到农村生活污水零排放。

上栗县积极探索农水农治、农水农用的新路子。2021年起,先后在泉塘村“泉之源田园综合体”、绿塘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赤山镇湾里村乡村振兴示范点等区域采用固洁环保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投资小见效快,还节约用地、节能环保,实现达标排放。

“这里还曾发生过一件窘事,有个游客误把我们处理后排放的水当作泉水喝了。虽然我们处理后的水很干净,但是没经过消毒,还是不能直接饮用。”上栗县负责污水处理运维公司的工作人员将这个尴尬现象告诉记者,并竖牌进行提醒。

靖安县建成11个乡镇、76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并探索实施湿地植被利用,尾水农田灌溉、园林绿化、果园菜地利用等多种模式。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有效利用,使得全县镇村人居环境实现大的改观,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民宿发展,让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定制农村污水治理“新钥匙”

春节期间走进江西省湖口县团山村,明显感觉到人气比平时旺了数倍。

经了解,团山村现有户籍人口859人,由于大部分村民在城镇定居或外出务工,常住人口只有218人,但每年春节期间,居住人口可达800多人。

“根据农村人口潮汐式现象的变化,团山村积极探索出‘贮水削峰’技术模式。”九江市湖口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梅玮介绍说。

团山村实施“两增一减”方案,即增大调节池容量、增加运行时间,减小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规模。依据农村人口“潮汐式”现象的变化,将调节池扩大以便节日高峰期废水暂存于调节池中,从而减轻终端处理设施的处理压力。同时延长运行时间,让平时8小时左右的运行时间延长至24小时连续运行,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污水处理能力。并将原设计75m3/d缩减为35m3/d,大大降低处理设施的建设成本,减少建设用地,并且在平时居住人口少时降低运行成本。

而抚州市广昌县努力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上进行创新,探索由社会资本方负责项目的设计、建设、运维,还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考核体系,达到排放标准按月支付运营和维护费用,未达到要求则按规定进行扣减。目前,广昌县共建设124个污水处理站,实现全县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

“赣州市上犹县结合南方丘陵山区的县情实际,依照散居农户采取分散资源化思路,创新应用微冲宝—现代田园循环技术。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定制‘新钥匙’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遇到的特色问题。”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干部黄婕妤介绍说。

江西各地还聚焦重点区域,制定差别化治理目标和成效要求,优先治理人口集中和环境敏感的村庄。如,九江市针对长江沿岸、鄱阳湖周边敏感水源地的乡镇及村庄,探索出人工湿地、无动力、微动力、膜处理4种适宜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

校准农村污水治理“新杠杆”

“这个设备没有噪声,不会散发臭味,我们家水沟没有黑臭水了,干净多了,设备里的水还可以作肥料浇菜地,方便实用。”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红星村农户张涛常在别的乡村夸赞他们家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自发地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做起了宣传。

由于担心设备占用农地、有噪声影响休息以及设备会散发异味等原因,张涛起初并不同意在他家附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经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后,他改变了想法。

“以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以建设集中式或相对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为主,评估标准以出水水质达标排放为主,但是村民反而觉得治理后达标排放的污水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设施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路面开挖、占地等情形,以及建设成本高、后期运维难等问题还有可能引发矛盾。”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干部林德宏说起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江西提出对问题设施按照“退出一批、解决一批、利用一批、盘活一批、优化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分类施策,破解治理设施建而不用或运行不达标问题,积极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革。

“近年来,江西各地农村污水治理坚持‘问需于农’‘问计于农’‘问效于农’,不搞‘一刀切’。”林德宏继续介绍说。

现在,江西农村污水治理逐渐实现了“三个转变”:推行治理模式以建设集中式或相对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为主向以资源化利用为主转变,推进农村污水处置评估标准以出水水质达标排放为主向村庄环境实现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的“三基本”转变,推动农村污水治理主体由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向部门之间紧密联动转变。

江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被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一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和村庄环境实现“三基本”的评估标准,获得了农村群众的广泛支持。

来源:中国环境App

网址:江西93个涉农县因地制宜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径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2888

相关内容

因地制宜、资源化利用!专家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言献策
杭州市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建议
浙江淳安以净水农业项目探索农业绿色生产之路 巧用农田保护千岛湖水质
农村生活污水水质
“十四五”以来完成6.7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5%以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成绩亮眼
共治共享!广东梅州扎实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能
华浦环保: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推广资源化利用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我市342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农村生活污水何处去?——农村污水治理“梗阻”现象调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