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码标价、暗语叫卖……社交平台变网络贩婴信息集散地?
利用网络平台找房,信息更透明 #生活技巧# #省钱技巧# #租房省钱#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化便利。但潮新闻记者发现,在部分社交平台上,却也出现了不少涉及贩卖婴儿的相关信息。
知名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曾揭露,一些不法分子在孕妇怀孕期间,就利用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蔽性特点,在短视频等社交平台上发布所谓的“送养信息”。他们往往打着“爱心领养”等幌子,实则是暗中进行非法贩卖婴儿。
近期,潮新闻记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社交平台加强了关键词审核,但仍有不法分子通过采用“SY”(送养)、“蓝宝”(男孩)、“粉宝”(女孩)等暗语,并利用评论区、私信等功能进行隐蔽交易活动。

社交平台截图。
社交平台成婴儿贩卖信息集散地?
“在早年,由于监控系统缺失,人贩子得以轻易地对儿童实施‘盗抢’。但随着公共安全治理的不断加强,通过盗抢手段拐卖儿童的案件在2023年已经降至零发案。面对这一变化,一些不法分子转而将注意力投向互联网,特别是在各类短视频社交平台上,发布涉及贩婴、代孕、出生证买卖等非法信息。”2024年,上官正义上了100多次微博热搜,针对代孕、贩卖出生证等非法行为举报了45家涉事医院。
根据上官正义提供的线索,潮新闻记者在相关短视频平台上,输入“领养”“收养”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了大量与婴儿“领养”相关的文章。其中,一篇题为“想领养,求正规途径”的文章评论区下方,有多个账号留言回帖称“自己有(婴儿)”,有些甚至直接宣称“有蓝宝”(暗指男孩)可供领养。
这些账号在公开评论中并不直接回复关于价格或具体内容的询问,而是引导粉丝通过社交平台的私信功能进一步沟通。潮新闻记者通过评论私信了一个自称拥有领养渠道的账号——王女士(化名)。
王女士表示,她手头有一名待产的孕妇,其将生一个男孩,预产期在2月底,但领养需支付费用。当记者提出添加微信以便详细沟通时,王女士显得颇为谨慎,她透露费用需十几万,并询问记者能否接受这一条件。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王女士在沟通过程中多次询问记者的职业、居住地及家庭情况等信息。同时,她还告诉记者,她身边有些家庭因经济困难无力抚养孩子,因此她承担起了“介绍领养的中介角色”。
“产妇今年30多岁,无任何家族遗传病史,胎儿很健康,每次的产检报告都可提供。我可以陪同你一起到产妇家里,你觉得没问题就支付定金。”为了打消记者的顾虑,王女士还向记者发来多份当地医院提供的产检报告,并强调等到孩子生出来就“直接付尾款拿走就好”,“我保证产妇一家后续不会来打扰你们,只要你们不对孩子透露领养事实即可。”

社交平台截图。
网络平台该如何杜绝此类行为?
潮新闻记者在深入调查过程中还发现,部分“中介”也自称是被贩卖孩子的“亲生父母”。小宜(化名)在多篇关于领养孩子的帖子下方留言称,自己有孩子可以领养。在沟通过程中,小宜告诉记者,她目前怀孕两个多月,由于家中已有两个孩子,加之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无力再承担这一胎,因此希望能为孩子找到一户愿意领养的好人家。
但小宜所谓的领养是有偿的。她直言不讳地提出,领养费用为7万元,且无法确保胎儿性别。面对记者对于预产期尚远的担忧,以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故,小宜表现得颇为淡定,她提出可以与记者约定地点见面详谈,并补充说:“如果中途检查发现胎儿存在健康问题,定金可以退还。”
事实上,在相关社交平台中,像王女士、小宜这样的人群不在少数,她们明面上发布“送养孩子”内容,实则暗中确实在进行非法贩卖婴儿行为。
不过,记者在就此对一些长期跟踪揭发此类情况的相关团队或个人沟通中也获悉,有些信息发布者也可能是通过这种手段进行电信诈骗。
针对这种情况,多个短视频平台也曾多次做出回应,除了对相关违规评论做出下架处置外,还表态将持续清理站内违规内容。并表示,平台禁止一切规避正规法律程序送养或领养孩子的内容,一旦发现违规内容将从严处置下架。但上官正义透露,短视频等社交平台涉嫌买卖孩子、贩卖出生证的现象仍存在,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潮新闻就此情况也咨询了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他表示,买卖孩子涉及刑事犯罪,在网络上散布这类与犯罪有关的信息,平台负有监管义务应当及时制止,“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犯罪内容的信息,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其网站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本办法第15条所列内容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付健建议平台应该增加专业的人工审核团队,对智能识别系统筛选出的可疑信息进行细致审核,确保不放过任何一条违法线索。并且在平台发现违法线索以后,可以立刻上报给警察等行政监督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平台上的买卖孩子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集中打击,形成监管合力。
网址:明码标价、暗语叫卖……社交平台变网络贩婴信息集散地?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7478
相关内容
媒体调查家庭摄像头安全:黑客明码标价,生活隐私被网上叫卖「网络安全信息收集论文」如何写?——30字提示 (网络安全信息收集论文)
网络空间无容身之地!揭秘新型网络犯罪的黑暗利益链
关于开展“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
交通便利信息平台
网络安全宣传标语280句
微信公众平台在企业网络营销中的应用
买卖闲置物品网络跳蚤族开创“二手”新生活
十大二手网站排名 二手买卖平台排行榜 二手交易平台哪个好
二手物品网络交易平台创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