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花垣松桃连,网络世界一线牵。边城儿女话安全,阿妹阿弟听我言。陌生链接莫乱点,个人信息要保全,不明网站要看清,账号密码莫轻信,网络谣言莫传播。”
日前,在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千人万场”网络安全进基层微宣讲活动现场,宣讲员一口带着方言的网络安全顺口溜,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得到大家的热烈鼓掌。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与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日趋紧密,但随之而来的深度伪造、二维码安全等问题层出不穷。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基层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加强常态化网络安全宣传,去年9月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千人万场”网络安全进基层微宣讲活动,各区县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力求让活动更有料、宣讲更走心,从而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截至目前,活动开展已5000余场,覆盖110余万人。
网络安全融入生活故事用“身边事”传递网络安全“硬”知识
“近年来‘骗脸’事件频有发生,不法分子诱骗儿童用亲人照片解锁智能门锁、手机;在场的爸爸妈妈注意影像资料莫随便上传哦。” 去年9月,在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千人万场”网络安全进基层宣传第一课现场,重庆市网络安全宣讲团代表胡婷幽默风趣的宣讲令参与“学生”们在欢笑中深思。▲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千人万场”网络安全宣讲现场。由受访单位供图
如何让大家愿意听、听得懂、喜欢听,把网络安全的理论知识学到心里去?宣讲员胡婷一直在思考,“网络安全问题长期存在,但对市民来说,距离自己似乎有些遥远。所以要从身边事着手,提醒大家网络安全就在身边。”
胡婷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精心准备宣讲稿件,将网络安全知识融入生活故事中,活用生动有趣的比喻和图像来解释复杂的网络安全概念,将防火墙比喻为家门的锁,将病毒比喻为小偷等,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网络安全知识。
“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安全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关系到每一位个体的切身利益。”胡婷表示,将积极发挥宣讲员作用,向群众传播网络安全知识,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深度伪造带上宣讲台警醒市民DeepFake危机就在身边
“嗨,爸爸妈妈,你们好,我是艾拉。我知道对你们来说,这些照片只是美好的回忆,对其他人来说这是数据。但对我来说,也许是一个可怕的开始。”去年12月,在大渡口区天安数码城党群服务中心,一位由图片生成的AI女孩,透过屏幕和大家对话。
▲大渡口区天安数码城党群服务中心“千人万场”网络安全宣讲活动现场。由受访单位供图
视频中的女孩或是微笑、或是哭泣,向大家表达着自己不希望被用于欺骗他人、不希望变成虚假网红受人欺负、不想让真实世界中还未长大的自己信用破产。
“确定这不是真人吗?她眼泪流下来的瞬间我真的分辨不出来。”“很难想象这是用一张幼童图片制作出来的,不仅跨越时空,还能与人对话。”宣讲现场,听众们忍不住议论,对DeepFake(深度伪造技术)记忆深刻,甚至悄悄拿出手机,现场删起图片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度伪造这项技术的门槛和成本已降低到任意一个普通网民都可使用。而社会大众却没能意识到其中的危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度伪造涉及到的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煽动恶性舆论等相关网络安全问题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是人们防范意识薄弱、心存侥幸,认为这种“高端诈骗”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将DeepFake搬上宣讲现场,就是要提醒大家网络安全问题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网络安全成为“开学第一课”跟随“蓝马甲”共筑网络安全“防火墙”
“大学生如何预防诈骗陷阱呢?最重要的是消费要理性,不要让‘开学季’变成‘烧钱季’。针对金融产品真伪的辨别,我送大家一个知识锦囊:‘一看二问三查四不要’。‘四不要’就是不要轻信不明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要打开不明网络链接,不要轻易汇款转账。”去年9月,在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网络安全微宣讲成为了同学们的“开学第一课”。
站在台前与同学们侃侃而谈的宣讲员黄艾松,来自永川区公安局茶山竹海派出所,是“蓝马甲”网络普法宣传队的一员。来自公安干警的他在学生群体中人气不小,当他抛出“知识锦囊”时,不少同学现场做起了笔记。
在这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上,同学们跟随“蓝马甲”不仅强化了自身网络安全防护意识,也在心中播下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种子。
▲永川区“蓝马甲”成员助力“千人万场”网络安全宣讲进基层。由受访单位供图
市委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千人万场”网络安全微宣讲进基层活动,是我市网络安全改革工作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强网络安全常态化宣传,传播网络安全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理念,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活动品牌。下一步,将进一步聚焦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安全风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网络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等宣教活动,携手共筑网络安全“防火墙”。
新重庆-重庆日报
大家都在看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