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林院士:应高度重视青少年睡眠健康
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生活技巧# #心理健康建议# #青少年心理自助#
科普时报记者 项铮
今年3月21日是第24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人人共享”。在3月17日举办的“2024世界睡眠日科普讲座暨全国义诊活动”上,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京英表示,目前已知睡眠与90多种疾病相关,且我国睡眠不足人群有年轻化趋势。她表示,“睡眠需要进行科普,而且急迫性超过其他所有疾病。”
应高度重视青少年睡眠健康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表示,睡眠尤其对青少年健康至关重要。睡眠可以保护年轻人大脑,提高记忆力,增加肌体抵抗力,调节情绪,促进儿童生长和脑功能发育。
目前睡眠障碍发生率日益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有些家长减少孩子睡眠多刷题,这其实是本末倒置,”陆林强调,“睡眠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初始癌症等健康问题,也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等精神问题,长期失眠的人焦虑、抑郁发病风险明显增加。”陆林介绍,“现在很多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也和睡眠有关。”
研究显示,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对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而言睡眠所占的比例更高,睡眠的时间更长。健康良好的睡眠不仅能促进孩子的体格生长,还有助孩子的脑发育、语言、认知及社会情绪发展。睡眠问题是儿科门诊中家长常见的就诊主诉之一,来自欧美国家的研究数据显示6岁以下儿童中患有或曾经患有睡眠问题的发生率约为20%-30%,而在我国这一发生率为30%-40%。与此同时,睡眠问题与儿童日间过度困倦、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行为问题密切相关。
90多种疾病与睡眠相关
“不重视睡眠就是拿健康、用生命做投资”,睡眠是生命最基本的构成,不吃饭不睡觉无法维持生命,长此以往会失去健康。
“现在我们很多人对饮食很讲究,但是对睡觉不讲究,没有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生活方式,必然会导致健康问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京英介绍,“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已经发现了90多种与睡眠相关的疾病。”
研究表明,睡眠问题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发病风险。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AD)具有双向关系,睡眠障碍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同时阿尔茨海默病本身也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稳定的睡眠模式可能有助于降低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可能有助于减轻认知衰退和神经退行性变的风险。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普遍且危害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据全球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30至69岁的人群中,有近10亿人患有OSA。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全球范围内超重或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病率增长问题日益突出。肥胖是OSA患病的重要构成病因,OSA又增加肥胖程度,二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若不加以干预,可导致多种不良健康后果、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率增加。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陆林介绍,一般来讲,每天幼儿园小朋友睡10小时,小学生睡9小时,高中生睡8小时,18岁以上成人睡7小时以上。身体偏瘦的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每天睡七个小时左右,胖一些的人可能睡眠会多一些。
睡眠至关重要。怎么才能睡得好,进而改善睡眠呢?
“要想睡得好,首先要保持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睡前不要看手机,打电话,调节不良的情绪。睡觉不建议开灯,尽量不看电子产品。”陆林强调,“运动能促进身体代谢,提高大脑白灵活性,是改善睡眠的好方法。选择合适的枕头、床垫。另外,褪黑素、谷维素,或者抗过敏的OTC药物,也有助于睡眠。”
陆林说,“要按时吃三餐,最好不要睡前吃东西,不要吃刺激性物质。必要时可以用一些药物,但是不建议长期吃安眠药,不建议依赖,不建议增加剂量,不建议拿很多药混着吃。”
(中国医师协会供图)
网址:陆林院士:应高度重视青少年睡眠健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94184
相关内容
陆林院士:良好睡眠,健康之源陆林院士:睡眠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青壮年睡眠障碍发生率逐年升高
陆林:重视心理健康 帮助职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世界睡眠日,青年人怎么才能睡好觉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须重视
青少年也有睡眠压力?席梦思Beautysleep为青少年健康睡眠支招
世界睡眠日:健康从睡个好觉开始
身心健康从好睡眠开始
积极调整心态 维护心理健康——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