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
青春小说记录青少年成长故事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小说类型#
涂凌波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闻回放
“过去一年,‘抠抠搜搜’地花了很多钱。”“几百块钱的手办说买就买,5块钱的邮费能省则省。”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一年来的消费总结,有些现象看似矛盾,背后却有着年轻人独特的消费逻辑。青年消费群体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偏好、行为模式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些新特点形成了新趋势,蕴藏着新商机,为消费市场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主持人语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下,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作为消费市场主力军之一,这一代年轻人的消费行为正在发生着急剧“反差”的变化:既多方比价寻找“平替”,又愿意为情绪价值“一掷千金”;既对符号性品牌商品逐渐“脱敏”,又十分注重消费的体验性、人文性、品质感。青年群体有着怎样的新消费观?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会对消费市场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既要、又要”的消费特征背后我们又该如何冷静思考?
“悦己消费”又何妨
席云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从“为他人买单”到“为自己消费”,青年人的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发生着一场变革。他们在购买过程中以愉悦自我为首要目的,通过消费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情绪价值,也提升个人的生活品位。
“悦己消费”离不开青年一代多样化的价值需求,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的简单堆砌,而是希望通过消费拓宽生活的边界,增加人生的厚度。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是为了发朋友圈炫耀,而是为了感受未知的山川湖海;一次沉浸式的音乐演出,不是为了打卡,而是为了在旋律中找到共鸣;一场古今交织的展览,不是为了拍照,而是为了在艺术中寻找灵感。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消费形式不仅让生活更有趣,也让年轻人在体验里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审美品位和生活方式。
通过消费满足情绪价值是当下年轻人消费方式的重要特征。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承受的压力,而这种“悦己消费”恰恰成了年轻人情绪的“解压阀”。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的情感体验和精神需求,希望能在消费里找寻到情感的慰藉与力量。午后的全糖奶茶、心仪已久的可爱挂件、墙角的绿植盆栽,这些物件让人觉得治愈又温暖。年轻人正是通过这种消费治愈心灵。
当青年人站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前作出自主化选择的时候,消费好坏的天平不再被价格、品牌等外在指标所左右,而是关乎自己的内心感受,是自己开不开心,喜不喜欢。“为自己消费”的背后,不仅是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体现了年轻人追寻生活意义、探索更多可能性的勇气。毕竟,生活的意义,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吗?
莫因“比价”陷入消费陷阱
牛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在“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的消费宣言背后,反映出这一代青年群体“热衷比价”这一看似理性的消费习惯。但这种方式是否真如表面所见般靠谱?
过度追求低价容易使年轻人产生消费焦虑和决策疲劳。为了找到最优惠的价格,年轻人投入大量时间寻找最低价,研究攻略等待促销,其为节省金钱付出的精力成本,早已超出商品本身价值。当这种“精打细算”逐渐演变为“不‘比’吃亏,越‘比’越累”强迫症式的消费行为时,便会陷入“决策疲劳”。
此外,“比价”能力已经成为一种自媒体赛道和互联网社交资本。在小红书、抖音等热门平台上,“购物省钱攻略”这类内容常常能获得百万级别的阅读量。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群体普遍存在的选择焦虑。消费者在抢到“超低价”商品后沾沾自喜,而又会因为某一商品“买贵了”感到懊恼与不甘,进而形成消费主义视角下“谁买得便宜谁厉害,谁买得贵谁愚蠢”的新型“鄙视链”。
商品价格与价值具有一致性,在追求性价比时,应警惕“物美价廉”“物超所值”背后的消费主义陷阱。经济学中“生产成本理论”表明,一般来说,商品质量越高,成本越高,企业为确保利润,自然会提高价格。这意味着,同一标准下,想要买到既便宜又优质的东西是不现实的。年轻消费者在“货比三家”之后看到的“惊喜价”,很有可能是商家先涨后降、牺牲品质降低成本等一系列不正当操作实现的。这种模式的背后,损害的可能还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价低未必质优,买得便宜不一定用得开心。在追求性价比的道路上,要认清价格与价值的本质关系,理性看待商品价格,不被低价迷惑,以免落入消费主义陷阱。
青年群体消费热潮催生新业态
郭苗苗(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青年群体不仅是消费者,更是消费市场新业态的共创者。从盲盒的“不确定性狂欢”到国潮产品的“文化觉醒”,青年群体正以其独特的消费行为催生出消费市场新业态。
新的消费业态注重个性化、体验化。青年群体成长于信息与物质丰富的时代,不再满足于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转而追求自我表达、深度参与的消费体验。比如,密室逃脱从单纯的解谜游戏发展为全感官沉浸的社交消费活动;动漫IP、明星偶像的周边产品,不再是简单的文化衍生品,而是被打造为消费潮流;文旅景区从传统的观光游览模式升级为融合沉浸式演出的体验空间。这些新的消费活动,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也为市场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消费新业态的生长过程中,青年消费需求激发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业创新又反哺青年消费体验,实现消费与文化的双向赋能。青年消费者为传统文化IP注入现代审美,他们穿上兼具古韵与时尚感的新中式服饰,拆开以经典传统文化IP为蓝本开发的盲盒,创造出鲜活的“可体验的文明”。传统文化因消费焕发生机,消费也因文化更具内涵,展现出文化自信在这个时代的新商业表达。
作为“新消费主力军”,青年群体催生消费市场新业态的背后是青年与市场的双向奔赴。当企业为青年需求开启“柔性供应链”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场青年与市场的默契互动。青年消费力正在倒逼市场形成更加多元的业态创新机制,重构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供给与需求的互动关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出充满更多可能性的新航道。
《中国教育报》2025年02月25日 第02版
网址:青年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94205
相关内容
图说社交技能(青少年及成人版)心理解说青少年焦虑失眠怎样治
细说青铜器(二)——青铜器修复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电气学院:青年榜样说·国奖学霸的修炼“秘籍”——学院举办优秀青年学子事迹宣讲会
低碳青年说 | 原来饭桌上还可以这样低碳
中青报聚焦青年社区:社区服务如何才能“抵达”青年?
听说了吗?江港澳青年正把江门旧厂变为文创园
万年青图片 万年青的养殖方法 万年青有毒吗
万年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