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大单元整体教学

发布时间:2025-02-27 21:26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 #生活知识# #常识#

资源简介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下册
教材 人教版 设计者 盘伟国
二、单元实施
单元主题:心心相融——爱达亚洲 教学思路:
三、课标要求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两条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
四、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亚洲是七大洲中最大的一个州也是我们生活的大洲,教材选择将亚洲作为大洲学习的案例,以学习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本章包括两节,第一节包括“雄踞东方的大洲”和“世界第一大洲”两部分,突出说明了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的面积与范围,同时对北美洲的位置与范围进行了研讨。在认识大洲位置和范围的基础上,教材随后深入学习认识大洲的自然环境,由于大洲范围广大,自然环境复杂,而自然环境又包括了多种自然要素,教材没有全面地简述大洲的自然环境,而是突出了地形、水系和气候三大自然要素。在叙述式课文部分依然对亚洲进行分析,活动式课文研究北美洲,在内容选择和组织上突出归纳大洲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分析各大洲自然要素之间关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了更好的归纳亚洲地形、水系、气候的特点,体现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材将内容分为“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和“复杂的气候”两大部分。
五、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当前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求知欲旺盛,接受信息能力较强,思维具有形象性特点,但是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并且自控能力较弱,很难长时间担心学习,所以在初次学习一个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能太过于抽象,用直观的区域位置图、景观图片等帮助学生认识区域,走进区域的自然环境,引导加强理解,注意总结方法为后续学习进行铺垫。
单元目标
1.结合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区域认知)。 2.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通过阅读地图领会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先了解具体地理事物分布的事实,然后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突出特点(综合思维)。
七、达成评价
问题的解决: 1.用地图等资料描述给定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能归纳给定大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特点,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总结并能运用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
八、实施规划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课时作业
新授课 1课时 结合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区域认知)。 用地图等资料描述给定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法大视野
新授课 1课时 1.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通过阅读地图领会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先了解具体地理事物分布的事实,然后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突出特点(综合思维)。 1.能归纳给定大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特点,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总结并能运用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 学法大视野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位置与范围》教学设计 分主题1:我们在哪:位置与范围 分主题3:心相交融:人文风情
一、基本信息
课题 位置与范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授课人 盘伟国
二、课时目标
1.结合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认识大洲的范围(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亚洲的位置与范围
教学难点 描述区域位置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生活导入(情境)/5分钟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师: 2023年4月25日起,为期三天的杭州亚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在杭州举行,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代表参会。 播放杭州亚运会宣传视频 生:阅读案例素材。 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素材引入课堂。
学习新知(探究)/30分钟 设计意图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读图总结】 师:同学们作为志愿者要向观众介绍亚洲,介绍杭州,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承转活动】 师:结合图1,说一说你会如何向你的同桌介绍亚洲的位置? 【讨论活动】 我们知道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去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那你知道亚洲的半球位置吗?教师出示地图和方法指导和活动: 读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 读图描述亚洲的海陆位置 读图描述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总结归纳】 请学生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并相互介绍亚洲的位置。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向同伴介绍亚洲而总结亚洲位置的描述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所学的方法,在课本写出北美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亚洲的范围 【自主学习】 师:阅读课本和地图,说出亚洲是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和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亚洲是第一大洲?请找出相关证据证明。 对比各大洲的面积图,小组亚洲范围广大的证据。 【拓展思考:亚洲的人文地理分区】 亚洲面积如此大,为了更好认识亚洲,会根据地理方位对亚洲进行分区,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哪6个地区?中国位于哪个地区?该地区还有哪些国家? 通过读课本,读图,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读图思考与对比读图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探究结果通过学生汇报形式展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回顾)/5分钟 设计意图
师:整理课堂思路 生:跟随老师整理课堂思路,回顾本堂课知识点。 及时回顾,构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
课后思考(延伸)/5分钟 设计意图
【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师:结合前面分区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亚洲各地存在的人文地理差异,呼应前面。通过阅读课本文字材料,认识到亚洲文化的差异,同时通过讨论能够明白景观的差异是因为自然环境差异导致,而自然环境的差异是由地理位置的差异决定的。
板书设计 亚洲——位置范围与分区
教学反思 课堂效果: 过程评价: 结果评价: 改进措施:
第2课时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分主题2:共同家园:气候、地形与河流
一、基本信息
课题 亚洲:自然环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授课人 盘伟国
二、课时目标
1.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通过阅读地图领会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先了解具体地理事物分布的事实,然后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突出特点(综合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亚洲的地形、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亚洲地形与气候对河流的综合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问题探究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生活导入(情境)/5分钟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 师:播放纪录片,展示亚洲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 提出问题:面积广大的世界第一大洲亚洲为何能拥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如何认识亚洲的复杂地形与气候? 视频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习新知(探究)/30分钟 设计意图
一、亚洲的地形特征 【自主学习】 师:思考以前所学,地形主要可以分为那几大类? 【读图归纳】 师:结合图7与地图册,归纳亚洲主要地形区有哪些?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生:阅读图表文字材料进行归纳。 【小组活动】 读图接龙填空 【读图思考】 结合图8与所学板块运动的知识,说一说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如何形成?亚洲的火山地震可能多发于哪些地区? 【对比归纳】 举一反三对比归纳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点 【方法归纳】 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 二、亚洲的气候特征 【读图思考】 师: 1.结合图11,归纳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2.结合所学世界的气候的知识,说出不同气候的特征。 【合作探究】 师:读亚洲气候分布图: 数一数,亚洲有几种气候类型? 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 【探究亚洲气候多样的原因】 师:想一想,为什么亚洲气候类型众多?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提示:从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进行思考。 【联系思考】 从气温和降水方面来看,亚洲的气侯有什么特点? 亚洲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气候类型有何共性? 【拓展】季风气候显著 【方法总结】 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归纳和描述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数类型(判断气候类型是否复杂或单一) 2、看范围(分布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的气候类型) 3、较显著(该地区独特或者影响显著) 四、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举一反三】 师:读图,说一说欧洲有下列哪几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概括欧洲的气候特点 ①热带沙漠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⑤地中海气候 ⑥热带雨林气候 三、亚洲的河流特征 【读图归纳】 结合图与地图册,归纳亚洲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并总结河流流向的大洋。 读图总结水系特点 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亚洲中部的锡尔河、阿姆河注入咸海。 【对比联系】 对比思考欧洲的河流特点:完成表格 问题思考: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教师介绍莱茵河的历史和地位,提出问题。 给出提示从自然与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对地形有基本认识这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阅读材料进行影响探究,达成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材料分析、归纳与信息提取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板块运动等问题具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老师指导与讲解相关概念、小组合作解决有关问题,初步了解区域地形的成因与内部差异。 通过读图思考,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建立知识框架与学习方法,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 通过指导学生读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与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读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与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认识到亚洲气温差异显著,地处最大大陆欧亚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建立知识框架与学习方法,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 通过指导学生读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与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应用方法说出欧洲的气候特征。 引导学生在亚洲地形图上按照教材提示找出亚洲的主要河流,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与地形的关系。首先亚洲地形高低起伏大范围广,因此长河众多其次四周低中间高的地势导致放射状的河流水系分布。 通过对比,完善以下之最的记忆: 1、亚洲最长的河流: 2、世界最长的河流: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4、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5、亚洲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6、欧洲最繁忙的河流: 7、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8、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9、世界上湖面最低的湖泊: 10、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课堂小结(回顾)/5分钟 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知识 生:认真听讲,回顾本小结知识点。 建立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课后思考(延伸)/5分钟 设计意图
【延伸探究】 为什么欧洲西部有世界上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九、板书设计
亚洲:地形、气候与河流
十、教学评价
课堂效果
不足之处
改进方法27世纪载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们生活的大洲一一亚洲》单元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下册
教材
人教版
设计者
盘伟国
二、单元实施
单元主题:心心相融
——爱达亚洲
教学思路:
大单元主题
心心相融,爱达亚洲
主题
我们在哪:
共同家园:地形
心相交融:人文
位置与范围
与气候
风情
分主题
杭州亚运会:心心相融,爱达亚洲
位置范围
我们在哪?
描述方法

共同家园?
地形气候
河流

多彩的国家
心相交融

丰富的风情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目标
三、课标要求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两条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大洲地理位置
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
地理特征。
四、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
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
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7世纪载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亚洲是七大洲中最大的一个州也是我们生活的大洲,教
材选择将亚洲作为大洲学习的案例,以学习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本章包括两节,第一节包括“雄踞东方的大洲”和“世界第一大洲”两部
分,突出说明了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的面积与范围,同时对北美洲的位置与
范围进行了研讨。在认识大洲位置和范围的基础上,教材随后深入学习认识大
洲的自然环境,由于大洲范围广大,自然环境复杂,而自然环境又包括了多种
自然要素,教材没有全面地简述大洲的自然环境,而是突出了地形、水系和气
候三大自然要素。在叙述式课文部分依然对亚洲进行分析,活动式课文研究北
美洲,在内容选择和组织上突出归纳大洲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分析各大洲自然
要素之间关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了更好的归纳亚洲地形、水系、气候的特
点,体现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材将内容分为“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和
“复杂的气候”两大部分。
五、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
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当前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求知欲旺盛,接受信息能力较强,
思维具有形象性特点,但是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并且自控能力较弱,很难长
时间担心学习,所以在初次学习一个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能
太过于抽象,用直观的区域位置图、景观图片等帮助学生认识区域,走进区域
的自然环境,引导加强理解,注意总结方法为后续学习进行铺垫。
六、单元目标
1,结合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半球位
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区域认知)。
2.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特点
的一般方法,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综合思维、人地协
调观)。
3.通过阅读地图领会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先了解具体地理事物分布
的事实,然后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突出特点(综合思
维)。
七、达成评价
问题的解决:
1.用地图等资料描述给定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能归纳给定大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特点,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
环境的差异性。
3.总结并能运用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
八、实施规划
课型安排
课时
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课时作业
结合亚洲地理位
用地图等
1课
新授课

置的学习,学会运用地
资料描述给定
学法大视野
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大洲的半球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网址:【大单元教学】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大单元整体教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98027

相关内容

【大单元整体教学】4.我们的公共生活 单元整体分析 课件 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教学反思5篇
【大单元整体教学】7.我们有新玩法(第一课时)单元整体分析+课件+教案
【大单元整体教学】7.我们有新玩法(第二课时)单元整体分析+课件+教案+素材
亚洲留学生活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课件(共24张PPT)+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教案
澳洲留学生活六大注意事项
【大单元整体教学】4.买东西的学问(第一课时)单元整体分析+课件+教案+素材
【大单元整体教学】4.买东西的学问(第二课时)单元整体分析+课件+教案+素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