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丝到白发,她用 34 年让旗袍非遗之美 “穿” 进现代生活

发布时间:2025-02-27 21:52

中秋节穿旗袍体现中国风 #生活知识# #时尚搭配建议# #节日服装推荐#

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是承载中华传统服饰美学与工艺智慧的经典代表。三十余载光阴,从青丝到白发,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欣用指尖温度与一颗匠心,让传统旗袍技艺与徐州汉文化深度融合,更让非遗之美“穿”进现代生活,成为彭城大地上流动的文化符号。

图片

“是旗袍让我留在了徐州,我想我本就属于这座城市!”1991年冬,她刚刚辞去国营服装厂的“铁饭碗”,带着缝满补丁的帆布包,把整个青春押注在未知的远方。当列车第九次停靠时,暮色中的徐州站台上飘来梆子戏的唱腔,青砖城墙上斑驳的汉画像石纹样,与幼时看见奶奶绣绷上的图案分毫不差。

从一针一线的匠心到一袭华裳的风韵,34年前,那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全了李欣的旗袍梦。34年后,漫步户部山老街,邂逅李欣服艺店的人们都会惊喜地发现,这里的设计师可以用一把剪刀,裁出东方神韵,用一针一线,串起了百年芳华。

突破:创意雕琢古韵新风尚

走进李欣服艺店内,身着新中式汉服的李欣正在给顾客量身定制旗袍款式,只见她手上的银针游走于丝绸之上,发出闪闪银光,一针一线中的匠心在绸缎的纹理中流淌。从喜欢到热爱,再到立志弘扬,“旗袍”成为李欣生活的关键词。“一根针一簇线,一把尺一匹布”,即使使用最简单的创作工具,她也能手中生花,设计出独具韵味的旗袍。

图片

手工盘扣,是李氏旗袍制作技艺的关键之一。淡雅清新的花卉纹理,在精致的手工盘扣中得以完美呈现,更彰显了旗袍的温婉柔美。“制作盘扣工序繁杂,每一步都凝聚着设计师的心血。盘扣不仅是装饰,更是古老中国结的故事诉说者。”

之前,李欣尝试把汉文化元素融入盘扣创作,“汉代画像石的车马纹样充满力量美感,通过盘扣工艺的曲线重构,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李欣介绍道,“老手艺人都是手工制作,一针一线,很慢,对‘盘扣’的情意都在这细密的针脚里。”

图片

破圈:匠心传承东方美学

为促进旗袍在年轻人中的流行,作为市非遗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欣以“择一事做一生”的匠心坚守,将全部热情倾注在旗袍上,为传承弘扬东方美学而不懈努力。2022年,李氏旗袍制作技艺正式入选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图片

“我认为,继承传统技艺,就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只有创新,这些技艺才能被现代社会所接受;只有被应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地‘活’过来,并真正传承下去。”对于传统手工旗袍,李欣并不仅仅把它当作一件衣服,而是将其看作有灵魂的艺术品。

为让旗袍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李欣开展了传统服饰文化走进校园、走进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先后走进徐州八中、开发区中学、大龙湖中学等学校,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喜爱上旗袍,主动加入旗袍的传承行列。

图片

“青灯黄卷照千秋,薪火相传守初心”。李欣以银针为笔、锦缎为卷,书写着彭城雅韵的新篇。从斜襟暗香到开衩流云,从花鸟工笔到水墨氤氲,旗袍技艺携着东方气韵,将在一代又一代彭城人的血脉传承中“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在霓裳间绽放出灼灼风华。

来源:徐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网址:从青丝到白发,她用 34 年让旗袍非遗之美 “穿” 进现代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98043

相关内容

妙手穿青,让非遗豆染回归生活
90岁旗袍奶奶的精致生活,人老心不老,亲制旗袍惊艳了岁月
从“造物十二时辰”中走进海派非遗,感受当代生活美学
文创“青浦范儿”|从定制旗袍到多元文创,镜泊秦汉方夏时尚中心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美学文旅新空间
日本动漫中的“旗袍+包子头=中国女孩”,到底从何而来?
【旗袍保养】怎样保养旗袍 旗袍保养知识和洗涤方法汇总
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如何在手工艺中找到现代非遗之美?
非遗如何走进百姓生活?这个名家工作室“出彩出圈”→
邱凌燕:普及旗袍美学 传承传统文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