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知识感受人情冷暖 大学生家教生活全扫描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哈尔滨街头出现了举着“家教”二字“找工作”的在校大学生。如果说,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家教族”因其早、因其少,还算是一种“新新人类”的话,那么,今天的“家教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从事家教工作,逐渐摆脱父母的“搀扶”,自立求学。他们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故事。
初入“江湖”时我们很幼稚———大学生家教生活全景扫描
走进象牙塔,终于脱离了父母多年的呵护与束缚,很多大学生都有一种想自立的冲动与渴望,这种自立既包括精神上的自立,也包括经济上的自立。然而,由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们身上没有一技之长,也缺少社会经验,他们最大的资本就是十几年学习积累的知识,于是,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别人就成为他们体现自身价值、实现精神与经济上独立最可能、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到底有多少大学生在做家教?这个数字因为流动性过大而无从统计。但是,家教已成为大学生最普遍的赚钱方式,却是一个铁打的事实。在哈尔滨市的成千上万个家庭中,大学生家教正为他们的孩子带去知识,增强参与未来竞争的实力。大学生“家教族”已经成为目前这个社会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他们是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也是家教学生的老师。
来自省内部分高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的资料显示,做家教的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他们辛苦奔波,为自己赚取大学期间的生活费,力争自已养活自己,为贫困的家庭、辛劳的父母减轻一些负担。他们中有的人甚至同时做着四五份家教,能把自己一年数千元的学费都挣出来,为此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每个双休日,他们都奔走在做家教的路上,很少有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过得疲惫不堪。
大学生“家教族”中也不乏家庭环境较好的学生,他们做家教的目的更多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前适应社会,当然,他们也不否认,赚钱也是他们的目的之一,锻炼自己的同时也让大学生活过得更加宽绰,何乐而不为呢!
没有了父母的保护,独自走向社会,因为社会阅历太少,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大学生“家教族”遇到了许多他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被黑中介欺骗,交完中介费后黑中介就人去楼空了;中介公司给提供找家教家长的电话,但却总是打不通,中介公司却以提供了家教信息为由拒绝退还中介费;被一些想占便宜的家长骗去试讲,讲完以不满意为由再换人,既搭了时间,还白花了车费;在学生家里,被家长防贼、防传染病一样地防着,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在家教过程中,大学生“家教族”们提前感受着象牙塔外的人情冷暖,体会生存的不易,他们也因此一点点地长大,一天天地成熟起来。
“家教族”的五味人生
“戳大岗”起步,贫困女孩自立读完本科
看到邵春营时,她正在黑龙江大学勤工助学指导中心里接待前来填写“勤工助学申请表”的学生。已经被保送读研的她现在学习任务不重,便当起了指导中心的“编外职工”,因为对做家教,她有着丰富且成功的经验。
邵春营来自于山东菏泽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有姐妹四个。当年她和二姐一起考上了大学,因为二姐考取的是专科,不能办理助学贷款,亲友们为二姐凑上了学费。而邵春营则在母亲的担保下,以自己的名义从当地农行申请了一万元的助学贷款,踏上了求学路,成为黑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一名大学生。
一万元的贷款在交了7000元的大一学费和置办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后,已经所剩无几了。邵春营找来一张纸,写上“家教”二字,每周末早上七八点钟就来到哈一百门前或和平商城门前“戳大岗”,家长们问的多、真正联系的少。有一次,一个男家长让她跟着去家里试讲一下,她想都没想就跟着去了,她说,现在回想起来都挺后怕的。她还曾经往中介公司交过两次介绍费,一次交50元,另一次交40元,但一份家教也没联系成功过。有一次中介让她与一位家长联系,这位家长让她到大发市场附近再打电话。可等她到了大发市场再打电话时,对方电话却关机了,很明显,她中了中介的“伎俩”。
大一上学期期末,系里组织了一次考试,她考得非常好,从那以后,再有人想通过系里老师找家教,老师们都推荐她,她的家教工作再也没断过,她再也不用去马路边举牌“戳大岗”了。大二时,她曾同时做四五份家教,有的是在晚上7点下课后才去做,结束时已经快10点了,马路上漆黑无人,她每次都是害怕得跑着回到宿舍。有一段时间,她累得内分泌都失调了,但她依然坚持着。她说,在贫困的农村,父母把她供到高中毕业已经很不容易了,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读完大学,不再给父母增加负担。
深知求学的不易,邵春营在努力做家教赚钱的同时,也没有忽略自己的学习,四年来她几乎得遍了国家、省和学校的各级奖学金和助学金。四年大学生活里,她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自己解决了全部的学费和生活费。现在,她还在同时做着四份家教,每个月的收入有五六百元,她说,自己正在为攒研究生学费努力呢。
尽管每一份家教都做得非常出色,但是,邵春营的家教都做不长,因为她每个寒暑假都要回家,这影响了做家教的延续性。她家里有十多亩地,妈妈一个人在家操劳很辛苦,她希望利用暑假回家帮妈妈干些农活儿。而每年的寒假春节前后,在外打工挣钱供妹妹上学的爸爸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回家,全家人才能团圆,她很珍惜难得的团圆,所以一定得回家。她说,虽然自己在大城市生活得很好,但她不想让自己忘了农民的苦,这样她对自己才不会太放纵,才会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
口才好了,以后找工作面试不会紧张
做家教的大学生中,并不都是邵春营这样挣学费、生活费的特困生,许多家庭生活条件较好的学生也加入其中,他们希望可以通过做家教让自己更早地接触社会,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早点成熟起来。对他们来说,挣钱倒是次要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江玲是个哈尔滨女孩。别看她长得小巧玲珑,却是个独立性很强的人。早在高中毕业那个暑假她就卖过书,还在书店、商场推销过“文曲星”,她说自己不愿意在生活上完全依靠父母。大一时,经人介绍,她第一次做了家教,掐指算来,到现在已经做过十几份了,所教学生从小学生到高中生都有。她说,自己上高二时也曾请过家教,知道家长们的一片苦心,自己的父母也总是告诫她不要辜负了人家家长的信任,所以她对家教工作非常用心。因为从高中毕业后就一直没扔过课本,所以她讲起课来驾轻就熟,效果非常好,找她的家长也非常多。
做家教6年,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江玲觉得自己对人与事物的是非判断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思想也更加独立了。有的家长尊重她、有礼貌,她往往会多给学生讲一些时间。她也曾经遇到过不顺心的事:一个唯利是图的家长开始称自己忙,让江玲帮着给孩子做点饭、炒个鸡蛋什么的,后来又得寸进尺地让江玲帮忙洗衣服。江玲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工作,但碍于情面,她还是做了。有一天,那个小学生对她说:“你看我爸多会算,还让你洗衣服、做饭,多聪明呀!”孩子的这番话让江玲下决心辞掉了这份工,因为她相信天真的孩子是不会这么算计的,是唯利是图的家长在背后教坏了孩子。这样的人家,她看不起。
她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跟学生的家庭保持距离,不要走得太近,这样遇到拖欠工资等问题时比较好开口“维权”。
现在,每个周末,江玲还要做四份家教,她说,自己做家教最大的收获就是口才越来越好了,为自己将来找工作面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然,经济上的收获也是很可观的,这几年下来,她的生活费、买书钱、买手机费用基本上都是自己解决的。
网上免费“家教”:只为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一学生翟健当家教纯属为了精神上的快乐:他当家教分文不收,不为挣钱;他对学生更多的指导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而非手把手地教;他做家教的目的,只是为了体会那种帮助别人的快乐。
翟健的家教经历是从高考结束开始的。在大庆一中读高中时,父母在大庆一中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并由此结识了许多邻居。在他高考结束后,楼上邻居家有一个孩子正好中考结束,知道他在数学、物理学习方面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那位邻居便请他给自己的孩子做家教。在两个星期的学习中,翟健给这个孩子讲了许多学习方法,而不是课本上的东西,让这个孩子受益匪浅。而翟健的收获是:他有了人生中的第一笔收入——100元钱。
考上黑大后,因为与那位学生身在两地,翟健就开始了他的网上教学。学生遇到了什么解不开的题,或者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惑,都会给他发来电子邮件或者短信,他会通过邮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而这些帮助都是免费的。
今年寒假回到大庆,翟健家已经搬离了租住的房子,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继续做那个孩子的家教,而除了往返车费外,他仍然不收取一分钱的学费。他说,他现在同时在做安利产品的推广,这份收入不用向家里要一分钱生活费也能生活得很宽裕了,他不需要靠做家教挣钱。他从小就非常尊敬老师这个职业,做家教给别人当老师,只是希望像自己的老师那样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别人,自己从中也能体会到那种帮助别人的快乐。
漂着油星的热水端在手里,心凉
黑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王小芳来自于肇源农村,家里三个孩子,她是老大,妹妹正在读大一,弟弟今年考大学。供三个学生读书,家里的困难可想而知。所以,进入大学后,自立的王小芳就投身到家教大军中。
王小芳的第一份家教是在中介公司交了50元钱介绍费后找到的。第一次见面时,知道她刚刚上大一,对方把价钱压得很低,一小时只给10元钱。这个学生家离黑大很远,每次上课她花在往返路程上的时间就得两个小时,然后讲两个小时课,四个小时只能挣20元钱,还得搭进去两块钱车费。但为了挣钱,她也只好认了。
在这份家教中,王小芳第一次对人情冷暖有了深刻的感受。冬天,她冒雪坐很远的车才赶到学生家,冻得哆哆嗦嗦,孩子妈妈却让她在冷风嗖嗖的楼道里脱鞋,然后把她的鞋单独摆在一个角落里。进屋后,孩子妈妈说:“这么老远跑来,快喝杯热水吧!”她刚刚感觉心中有一丝暖意,却发现接到手里的杯子黏黏的,热水上还飘着油星。她意识到,人家是嫌弃她,给她用了一个很久没有人用过、没有刷过的杯子,这让她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端着这个热杯子,她的心里却是冷冰冰的。在那以后,她去那个学生家里总是固定路线进去,再原路出来,从不乱走一步,不碰学生家里的任何东西。为了不在学生家上厕所,她出门前更是不敢多喝一口水。
王小芳说,有了这几年的社会经历,现在她对那位家长的做法多少有了一点理解。毕竟她与人家素不相识,人家也不了解她,不知道她会不会有什么病,对她有所防范也是正常的。这就像她自己每次去与新客户见面时总找一个伴儿陪自己同去一样,“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一个大学学生家教一年挣回340多万元家教市场目前供大于求,市场对接渠道仍待“疏通”
大学生从事家教工作主要有三种渠道:通过学校的勤工助学指导中心介绍、通过中介登记介绍和学生自己出去联系。其中,学校的勤工助学办公室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黑大学生王小芳说,通过学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找家教,自己特有安全感,好像又有了一个家。
黑龙江大学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成立于1998年,平均每年帮助学生联系成功家教1000份左右。每年新生入学、辅导员在进行入学教育时,都会告诉大一学生们学校有这样一个机构可以帮助学生联系家教,有想做家教的同学可以去登记。该中心副主任曲娜介绍,现在的大学生家教很明显处于一种供过于求的状态。
为了帮助学生打通家教“出口”渠道,2005年1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家教中心,帮助学生牵线搭桥。中心对学生和家长都不收取任何费用,学校无偿提供办公地点和设备,并在宣传和运营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对内积极宣传、储备了6000多名有意做家教的学生档案的同时,他们专门印制了家教中心宣传单,到学校附近的中小学校和商业中心去发放,还花钱在报纸上打广告,并把广告做到了两条公交线路的车厢内。通过大力宣传,两年来,家教中心已成功为学生介绍家教3000多份。据粗略统计,该校家教学生一年至少挣回340多万元。
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在介绍学生与家长见面时,如果介绍的是女生,家教中心就要求学生找个伴儿一起去,并要回一份家长的身份证复印件。如果双方谈成了,家教中心会为学生免费提供一份由学校统一印制的合同,来约束双方的行为,学校也会定期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由于把关严,渠道正规,减少了学生自己出去联系家教的风险,家教中心成为“家教族”的“好家长”。(作者: 史延志)
网址:传授知识感受人情冷暖 大学生家教生活全扫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0391
相关内容
家庭急救知识传授.docx养生生活的小常识大全doc资料.doc
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防范知识.docx
家庭生活安全小常识教案
儿童家居安全教育知识.docx
育儿知识3至6岁小知识大全.doc
家庭安全教育:家中急救常识.docx
安全生活五大须知.docx
幼儿园大班保健知识大全
家庭紧急情况下的自救知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