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探究
谭佳飞
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中心小学,浙江 杭州 311100
摘要: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向前发展的过程,而一篇优秀的作文不能缺少学生的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应该加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还能由此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因此获得提高。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加入生活化因素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探究;
前言: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该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同时,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创作的源泉本身就来自于生活,不管是描绘身边的事物,还是抒发对生活的感受,首先都要有物可写,有感可发,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着学生去观察生活,去认知和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的训练和探究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在文章中真正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加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提高写作水平
处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而且对身边的事物还存在好奇心,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所以为了能把生活化的因素融合在小学语文中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观察”不能是漫无目的的观察,三、四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力还比较差,所以教师就要布置好明确的任务,让他可以针对这一任务进行集中的观察,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例如,为了降低学生观察的难度,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和思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以校园中事物作为着眼点,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寻找到写作的思路。比如说教师可以布置“校园一日观察”的任务,让学生去仔细观察校园中的事物,学生可以从日常的生活入手,通在吃饭、做操和游戏这样的日常环节之中,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把观察到的东西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以此,展开自己的想象,写出一个片段或者是整篇的习作。教师也要提醒学生在习作中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在一遍遍的训练中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教师还可以在针对教材进行教学呢过程中,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某一篇文章进行观察,
比如在学到《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文中的内容,找出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学习课文中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然后在学习完了这篇课文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看到的景物、场景的变化情况,然后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仿写出一个片段,利用自己丰富的联想能力,写出对自然的感悟。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比较强,所以他们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自己的写作能力也能不断的获得提升,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为了契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发展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快的投入到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和图书等方法进行习作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对一些视频和图片进行直观观察呢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收获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当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去写一篇导游词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向同学们阐释什么是导游词之后,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一些著名景点的图片和视频,再佐以相关景点的导游词,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直观的学习到怎样去写一篇导游词。在学生根据视频和图片,了解了其他地区的风土民情之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的独特风俗,并询问学生:“如果你给你的家乡写一篇导游词的话,你会写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联系自身去考虑这个问题,尤其是学生在看到那些优秀的导游词内容之后,就更知道了如何去写,结合了自己的生活体会之后,学生就知道了自己该去写什么,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就能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也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写出一篇优秀的导游词。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给班级设置一个可交流的网络平台,把每次习作课上学生们写出的优秀作品展示在上面,这样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大家的肯定和鼓励的时候,他们的主动性也就提高了,同时,学生还可以在上面与教师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平时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便利,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能够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写作灵感。
三、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强化作文立意
在习作教学的进行过程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提高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这样的方法,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教师提出了某一篇作文的主题之后,让学生自己先针对作文的主题内容进行思考。如果作文的立意比较难,或者是学生出现了思路打不开这样的情况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小组之间根据作文的主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拓宽写作思路,通过对生活的实际感悟,强化自己对作文的立意。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提出以“友谊”为命题的内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主题进行发挥,在前期构思的阶段,教师就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说出自己的写作思路,在小组讨论之中明确“友谊”这个词真正的含义,在学生都讨论完毕之后,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友谊”这个词的感悟,比如说:“自己最好的朋友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与朋友之间发生了怎样难以忘怀的故事?”“如果让你写,你会写这个朋友哪一方面的特点?”在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时,也就能充分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和自己对友谊的感悟,明白“友谊”并不是一个单一且流于表象的一个词。同时,在感悟的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能够被拓宽,也就能寻找到正确的作文立意。
结语:总之,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过程中,要加入生活化的因素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的能力,把生活中的素材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根据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展开联想,利用生活化的语言写出更加“真实”又饱含着作者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1]洪涛.感知生活策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48-49+56.
[2]许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弦外之音”体会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73.
[3]孙海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试论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74-75.
[4]秦晓红.小学语文学科素养的生活化落实——以“文化传承与理解”为例[J].才智,2020(14):165.
网址:关于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探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1464
相关内容
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让作文走进生活——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小学科学生活化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浅谈初中语文的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
源于生活、学于生活、用于生活 ——有感于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基于“生活文化”的“文化生活”活动教学
关于学习生活作文(精选41篇)
关于学习生活的作文(精选22篇)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浅谈生活化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