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外之艺】 竹篮,盛满了生活的美学
DIY竹篮花篮:用竹子编织,既实用又具有自然之美。 #生活技巧# #园艺种植技巧# #园艺DIY活动#
点击 下方卡片关注砚田书院,加★星标★
把细长的东西互相交错
或钩连组织起来就是编织
如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加工后
用手工进行编织的工艺
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
竹艺是挑压间构建的上古智慧,它取天然之竹,合数术之艺,用于生活,大可制成建筑,小可,用于生活之微,其文化横贯华夏上下五千年。2008年6月7日竹编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易经·系辞》记载,旧石器时代,人类即以植物韧皮编织成网罟(网状兜物),内盛石球,抛出以击伤动物。新石器时代的编织工艺也相当精巧,有“人”字形、“十”字形和菱形、梅花形等形式。器物的品种有篓、篮、箩、筐等。
李嵩《花篮图》
宋代,浙江东阳竹编的品种已有龙灯、花灯、走马灯、香篮、花篮等,能编织字画、图案,工艺精巧。在每平方寸的面积内可编织120根篾条,有的还饰以金线。
至明清两代,浙江、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等地的草编、藤编、竹编等生产有了发展,并在19世纪末开始出口,今天,中国的编织工艺早已惊艳了世界。
李嵩《花篮图》
在宋元绘画中,可见不少竹编器物,如李嵩《骷髅幼戏图》、《花篮图》以及宋人《小庭婴戏图》等等。宋代流行插花之道,每于节日,竞相争艳,蔚然成风。此时的竹篮可见多种编织方法,已经远远超越了实用性,而达到了观赏的层次。
宋人崇尚淳朴雅淡,插花也讲究清雅脱俗,竹编平实自然,因此成为文人雅士插花之首选用具。至明清时代,竹工艺更是精巧绝伦,编织技法推陈出新,是中国竹编工艺史上的另一个高峰。而如今,清代以前的中国竹艺也只能在绘画中见到了。
清 马荃 仿北宋的菊花花篮
作为曾经生活中最普通的物件,低调的竹篮使用的是俯拾皆是的材料,派的是最接地气的用场,陪伴的是最平凡无奇的日常,千百年都是如此。
应生活而生,应生活而发展。也正因如此,竹篮在才在每一个寻常日子里、在平凡劳动者的手中,磨练出了极致的工艺,展现出优美的风姿。竹篮,也是中国人赋予生活的深情和美意。
能把事情做到极致的,要么天赋异禀,要么万分刻苦,抑或,既天赋异禀又万分刻苦。辛勤的中国人编制竹篮子,应该是第三种情况。
有时会想,我为什么偏偏对竹篮情有独钟,而不是其他?
大抵因为,竹子本来就是一种很奇特的植物。古人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又兼具了“形而下”的器物之用和“形而上”的精神品质。
文人君子喜欢竹子,因为它有“本固”、“性直”、“心空”的特质,粗壮者遒劲有力,纤细者疏朗飘逸,都可以成为诗画赞扬的对象。普通民众喜欢竹子,因为竹子材质坚韧、易栽种、生长快,是理想的材料。在建筑、工艺品、乐器、文房器具里,都可以看见竹子的影子。
竹生于自然,色泽、肌理和气味,无不与自然相融。今天生活在喧嚣城市中的人们,看到竹,碰到竹,或闻到竹的清香时,都可能有一瞬间的失神,仿佛被竹带回了自然的怀抱。竹编制成的器物,在融于自然的同时,又蕴含着生命的气息。
这似乎也是竹篮的秘密:材质朴实纤巧,工艺清丽静雅,何尝不是自然气息的延伸?
对竹子的爱,加上对生活雅致品味的追求,使得人们对竹篮不断进行精益求精的加工,在考虑实用的同时,也加强着它的审美装饰功能。
普通的竹篮,以其清雅通透的竹材肌理、精致的编织纹样和做工,处处体现着质朴的美。具有工艺特色的竹篮,集合了各种独特的造型,通过雕琢与装饰,将最基本的民用器具,提升到了“民艺”的层次。
苏州东山民间有一种“篝篮”,因为设计巧妙,所以随处可见。它的篮口广、篮身长,用一根绳索做篮把,可以提、背、勾、吊、挑,非常适合当地人上山摘果蔬、下地种作物、入水捉鱼虾,就连干农活的间隙,也是农妇们存放鞋底、针线的最佳场所。
一件普通的竹篮,可以精致而绚雅,也可以平凡而体贴。心灵手巧的人们,用竹篾日复一日地编织着对生活品味的追求。
或许因为材质廉价、用途平凡,竹篮远远比不上锦绣的刺绣纺织、宝贵的金石玉器,在中国的工艺美术史上,也一直默默无闻。
倒是很多年前看过一则新闻,有一个年过半百的农村汉子,手提竹篮,走遍全国十多个省市,呼吁人们重新提起菜篮子,向白色污染宣战。
不知道这种做法有多大的可行性。如果讲环保,人们也有环保购物袋这样较轻便的选择,倒也不一定非要拎竹篮子的。杨丽萍在出席活动时挎着篮子,标显出艺术家与众不同的气质,感觉可以瞬间秒杀一切大牌包包。
今天的竹篮,如果被人重新拾起的话,似乎也更适合作为一种装饰品,为浮躁的生活带来一抹清新的气息和怀旧的温存。
明代哲学家王艮说:“百姓日用即道。”认为圣人之事,就是百姓日用之事。
竹篮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应用,不可谓不广:食盒、饭篮、针线箩、鱼篓、虾笼、笠帽、托篮……数不胜数,应有尽有。怀旧是一回事,但如果让这些篮子尽皆回归我们的生活,未免有些不切实际。
然而,在那些精巧的竹篮里,我们看那些丝丝相扣、精巧穿插的篾片,不同的编织工艺,呈现着不同的风姿,他们低调而坚定、普通而充满灵气,仍给我们不断带来独特的感动。
一只篮子,是记忆的具象。经历了时间磨洗的感动,往往是最深挚的。圣人之事,是日用之事。日用之事,也是大美之事。无论到了何时何地,美在我们心中都是共通的。它会让你永远记得,在某个地方的某一处,有某段记忆,还有某个人,在翘首,盼着你的归来。
竹篮欣赏
▲竹编提梁小花笼
▲竹编提梁花笼
▲竹编提梁四足花笼
▲唐物写提梁花笼
▲竹网代编长壶大花笼
▲ 青海编提梁花笼
▲竹编四方提梁花篮
▲唐物耳付花笼
▲唐物耳付花笼
点亮【赞】+【在看】
美不要私藏 转发给朋友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所载图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公益目的。本平台使用的非本院原创,图、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如若内容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来源:明清家具之家
请点亮下面的 和 ,谢谢
网址:【砚外之艺】 竹篮,盛满了生活的美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21437
相关内容
紫竹院地区生活美学课堂之创意木工系列课程 《第一期:寄木细工杯垫》制作活动圆满举办浴室多层竹制收纳架 靠墙架 一物一家落地多功能置物架 布艺脏衣篮
竹艺收纳篮的制作方法
腾冲北海:竹编艺术的智慧传承与生活美学
品砚——清高孤绝的古典中式书房装饰之宝
热烈祝贺青竹园·高端设计生活美学馆盛大开业
竹编,“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工匠艺术
“菜篮子”盛满美好生活
【美学生活】中国文人是怎么在书房中体现出他们的美学智慧的
“指尖技艺”绘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