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献技”,老宅修缮获“新生”,高品质民生工程播撒满满“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4-11-15 18:09

一扇残破的窗户,对老宅居住体验有多大影响?

不美观,看着心里烦;

不好使,开关起来很费劲;

少了隔热保暖的功效,生活舒适度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还带来一种隐隐的心理投射:

残破凋敝,看不到希望。

是的,就算是一扇上了年纪的老窗户,也直接关联着整个老宅居住的获得感,这一点儿也不夸张。居民口中,还有更具象的表述:“连窗都是破旧的,里面也就不用再讲究了。”

这正是为什么,迈入“十四五”的上海,对于城市中那些上了年岁的老房及其内里生活推进、高质量修缮更新更为重视的原因。

旧区改造不断提挡加速,而多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年过八旬却依旧承载着居住功能的老宅子成片。它们多数具有独特建筑肌理和历史风貌,但有的够不上“历保”“文保”,也“挨”不上旧改征收,如何通过细枝末节的匠心修缮,保存保留建筑细部和城市记忆,提升老宅内居民的获得感,是一个现实而又充满想象的课题。

新年伊始,全市首家住宅修缮行业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揭牌,这里是历史建筑修缮工艺的人才培养基地,将编制历史建筑的修缮标准体系,活化一栋楼,焕新一个街区,造福一方百姓。

“拿出对待历保建筑的态度和用心,

来对待民生老宅”

前不久, 五原路65弄,一处年近八旬的三层老宅里的49户居民住宅统一更换上了仿古造型的双层断桥玻璃钢窗。

新窗户不仅防火性能、保温隔热性能、美观、耐久性等大大提升,外观也和老宅整体风貌十分匹配,“和原来的窗户一样好看”。这批门窗是修缮方根据老宅风貌而度身定制的修旧如故款,在工艺上也依据几十年前的初始工艺进行了改良创新,提升功能的同时保留了原汁原味。

新门窗甫一装上,就有了诸多意想不到——一些原本打算居室装修的居民,主动修改装修计划,不再自行更换门窗,并承诺保持外观统一;一些原本喜欢在窗外乱晾晒的居民,悄悄撤掉了晒衣架,在窗台上摆放了小绿植;紧挨着窗户的共用灶头,也被人每天擦拭得干干净净……一扇窗,就这样更迭了老宅生活的气息。

修缮方透露,去年夏天以来,在全市最大面积的历史风貌保护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囊括了厨卫综合改造、管线排布、非保护部位门窗更换的里弄住宅综合修缮工程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先后在五原路、余庆路、天平路等合计14个街坊修缮124幢房屋,涉及居民1037户,非保护部位门窗更换面积达5830平方米。

其间,修缮方对于每扇原始门窗进行测量,确定每扇窗的工艺,在此基础上定制加工,整体安装。由于部分老宅窗门框存在一定变形,施工方还要对门窗与外墙的接缝处修补粉刷,避免雨水渗漏,对安装过程中破坏的外立面工艺进行恢复。

“拿出对待历保建筑的态度和用心,来对待民生老宅。”项目负责人岳嘉勇说。

纳入全周期理念,

修缮物理空间维系心理空间

原先,老房子常常是出现了问题再修,后来渐渐变为每五至八年能排上一轮更新修缮。自去年起,老建筑修缮进入新阶段——开始以历史保护建筑的高标准进行外观和内部功能的修缮与更迭。

以徐汇区所辖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4.3平方公里范围为例,这里有950幢优秀历史建筑,1774幢保留历史建筑,2259幢一般历史建筑,有2万多户生活在风貌老宅中的居民。据悉,这样一种高标准修缮将覆盖辖区内所有老房,终极目标——让老宅生活能有与风貌区相匹配的质感、尊严感、获得感。

拥有丰富历史保护建筑修缮经验的徐房建筑,其总经理余晖这样回忆:早些年,修缮公司更像是设计方和工程队两者间的“快递员”——不懂技术,没啥流程,更没有标准,设计图纸长啥样,直接转给包工头。

而实践中,这样一种角色和理念也有了彻底的颠覆和重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修缮要求不断提升,项目公司开始嵌入“全周期理念”,主动介入从设计、选材、施工到评估的不同环节,不放过每一处细枝末节,将每幢老房子及内里生活都修缮出满满品质感。

未来,结合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这些老宅也经由修缮多了个性化的技术参数和标签,并被数字化保存。

老宅修缮每一个细部,

都将有标准系数可参考

拉毛、斩假石、清水砖墙、水磨石、生铸铁皮……这些,是修缮风貌老建筑行内人才懂的“话术”。看似干脆利落的一项项技艺名称背后,都在海派建筑博览群内派生出多个不同支系技法。

仅以墙面拉毛为例,就分为大拉毛、小拉毛、鱼鳞拉毛、压毛等多种不同呈现形式。这些当年建筑细部的“神采”,却是当下老宅修缮中的“各种难”,不仅用材材质很难匹配,技艺繁琐,更关键的是懂行的匠人日益老去,独特技艺后继乏人。

此次成立的实训基地,位于石龙路,这里几乎集纳展示了海派建筑绝大部分特色工艺和技法——石库门门头筑立、弹格路修筑、墙面粉刷等多种技艺,也设有具体细部操作工位。展示厅内,逐项展示修缮工艺流程、技术要点和验收标准,以此推动修缮技艺传承。以清水墙面为例,标准明确:当砖面风化超过8毫米时,应分层修粉。

当下,该基地率先提出编制历史建筑的修缮标准体系,将“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修缮工艺秘籍,以可视化、可量化的方式丰富传承,也推动老建筑修缮行业整体提升。

相关链接:留住人才、保住“绝活”,上海首个历史建筑修缮实训基地在徐汇揭牌

信息来源:文汇报顾一琼

编辑:MJH

责任编辑:

网址:以匠心“献技”,老宅修缮获“新生”,高品质民生工程播撒满满“幸福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4555

相关内容

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心得(通用15篇)
匠心·榜样 | 雨虹修缮沈龙盛:雨虹到家服务 美好生活守护者
浴室升级改造,让生活充满幸福感
烈日下的坚守丨房屋修缮惠民生,他们坚持精益求精
劳动教育匠心修复,让美好落地——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劳动教育之修缮篇
综合修缮一键“打包”解决老旧困扰!普陀这个老小区大变样
北京朝阳建外街道:民生实事夯实幸福生活之基
最新幸福的生活心得体会(模板20篇)
我为群众办实事|从“忧”到“优’,“修”出美好新生活!这里的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提升幸福感的10个家装小设计 满满的生活气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