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吃得更健康? 指南帮您搞明白
健康餐饮指南:如何在快节奏中吃得健康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城市生活观察# #健康饮食推荐#
4月26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2022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时隔6年,相较2016版,这部被誉为中国人膳食宝典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下称《指南》)的多条核心信息有重要修改。昨天,记者对此采访了相关营养专家。
1
改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2016版第一条平衡膳食准则“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在2022版改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对此,苏北医院北区医院(市二院)营养师凌红表示,新《指南》中,谷类摄入量明显降低了,原“250-400g”减至“200-300g”,在膳食结构上,确立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多样食物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素合理平衡的膳食营养模式。
扬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高级公共营养师陈杰也表示,“谷类为主”改为“合理搭配”,并不是说“不再坚持谷类了”,而是更加强调膳食模式的整体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如每天摄入的200-300g谷类食物中,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2
新增“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位16岁到46岁的市民,做到一日三餐按时按点进食,并且常喝白开水、矿泉水或纯净水的,只有两位40多岁的女性。
“进餐不规律可能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发生的风险。”陈杰表示,另外,居民在外就餐比例明显增加,经常在外就餐易导致能量、油、盐等摄入超标,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水也是膳食重要组成部分,但容易被忽略。我国饮水量不足的现象较普遍,我国2/3居民饮水不足。饮水过少会降低认知能力和体能、增加泌尿系统疾病患病风险。但含糖饮料消费量呈上升趋势,过多摄入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新《指南》中增加‘规律进餐,足量饮水’很有必要。”
3
新增“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作为一位“二胎妈妈”兼营养师,陈杰去超市购买食品,一直都有仔细查看标签的习惯。“对于营养成分表,我尤为关注。”陈杰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民在选购食物时,会将关注点放在品牌、生产日期、保质期上。“能到超市里出售的食品应该都没什么问题吧!”42岁家庭主妇徐女士表示。至于营养成分表,她觉得看了也没有多少实际的价值,“大人孩子想吃,还得吃。”
陈杰表示,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是消费者最方便、最直接获取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途径,是合理膳食的重要参考,也是“三减”(减盐、减油、减糖)的重要举措。
“会烹会选”这是《指南》给出的建议。凌红认为,市民在学会通过比较食品营养标签,选购较健康的包装食品,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挑选新鲜的、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后,也要学习学习烹饪、传承传统饮食。“少吃外卖,食物内不要过度添加各种调料,既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也吃得健康营养。”
4
强调“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新《指南》平衡膳食准则第八条中第一次出现了“公筷分餐,杜绝浪费”。陈杰表示,“公筷分餐”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多年前,国家卫生部门就向全国老百姓提倡“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真正做到确实有点难。”朱先生是市区一家中等餐饮企业的经理,他表示,市民亲友聚会,很少看到有从头至尾用公筷公勺的。“特别是到一些婚宴、生日宴上,更不可能完全做到这点。”
“这次新《指南》将‘公筷分餐,杜绝浪费’放在第八条准则的小标题中,是一种强调和重视。”陈杰认为,提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公筷公勺、分餐或份餐等卫生措施,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对保障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 董娟 冯璠 周楚茵
记者 张庆萍
责任编辑:煜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
网址:如何才能吃得更健康? 指南帮您搞明白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4497
相关内容
中国人“吃饭指南”更新!如何才能越吃越健康?健身后的饮食搭配指南:如何吃得更健康,更有效
如何吃得更健康?
如何吃得更健康?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来了
如何吃得更健康?
如何吃得更健康?看看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你如何吃得更健康
轻食搭配有了指南,营养师教您如何吃出健康
老年人如何吃得健康?看看这份营养膳食指南!
如何吃得更健康?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