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修缮蜀山老街 传承紫砂文化:为当地留住紫砂情,给游客提供慢生活
中国日报网宜兴4月23日电(记者 曹静) 4月22日,“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江苏宜兴丁蜀镇的明清老街蜀山古南街,体验老街修缮和宜兴紫砂文化的传承。
古南街位于蜀山脚下,一边是蠡河,一边是窑场。蜀山缓缓上升的坡道适合建窑场,通向太湖的蠡河让紫砂扬名。因此,自明清以来,古南街聚集了大量紫砂艺人,走出多位紫砂大师,当地至今保留着众多紫砂名人故居、作坊和老字号店铺。

古南街上的名人故居
自2015年以来,以修缮陶艺家顾景舟故居为起点,将古南街打造成了当地热门旅游景点。据宜兴市文化出口基地主理人储诚亮介绍,古南街以紫砂为特色,同时引进咖啡、特色饮食、艺术空间等新业态,吸引了游客前来。
据介绍,古南街上以前只生活着少数当地的老人,除几户人家制作粗陶外,多数房子基本被闲置。经过修缮后,古南街重新焕发活力,以自身的紫砂为特色,迎来八方游客,旅游业发展了,产品卖出去了,而且旅游业又进一步推动了制陶业的发展。
“改造后,很多外出学习的年轻人选择回来,或继承家业,或在当地创业,给老街注入了新活力。”储诚亮表示。
年轻人回归,游客到来,古南街不仅焕然一新,更留住了原本的生活。为保障古街道特点,连巷子里的石板都留下了当地特色。据介绍,路边铺地的碎石块是窑炉内的旧窑砖,由于长期烧造瓷器而发生化学反应,在表面留下一层黑亮物质,被制瓷业的人士称为“窑汗”。
“这是我们具有当地特色的马赛克。” 储诚亮说。

古南街石板路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沈旸曾参与古南街改造。他表示,改造后,老街下方铺设了自来水、污水管道,既方便了居民生活,也让蠡河的水质得到改善。此外,老屋改造采用了生态新材料,解决了保温、隔热、防水问题。
从青石板路,到白墙老屋, 古南街保留了江南传统水乡街巷的样貌,也为当地留住了产业,为慢生活提供了可能。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网址:【文化中国行】修缮蜀山老街 传承紫砂文化:为当地留住紫砂情,给游客提供慢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723
相关内容
将地域文化融入旅游,江苏宜兴凝练“陶式生活”美学可赏古银杏、菊花 紫竹院公园行宫修缮后重新开放
紫竹院行宫 修缮后重新开放
成都柏合街道:传承“五绝”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
民俗节庆,如何在融合中传承文化根脉
成都悠闲自驾行:品味慢生活的巴蜀风情
这份紫砂攻略请收好,看完不再走弯路!
浦口火车站“穿越”时空,紫金山脚下品味金陵。我市紧盯年轻客群——以特色街区多元体验激活消费引擎
让文物活起来 厦门积极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
传承历史文化,释放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