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七年级下册 (常锐伦、欧京海)(2024)2 和谐的环境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5-04-15 08:13

美学与实用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和谐统一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美学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这是一份美术七年级下册 (常锐伦、欧京海)(2024)2 和谐的环境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精准阐述和谐环境的构成要素,涵盖自然景观、人工建筑、公共设施以及人文氛围等方面,明晰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
熟练运用美术语言,从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质运用等角度,对不同类型的和谐环境案例,如优美的城市公园、宁静的乡村聚落等进行深入赏析,撰写逻辑清晰、内容详实的赏析报告,显著提升环境审美与鉴赏能力。
扎实掌握简单的环境设计方法,如绘制社区花园布局草图、设计校园公共空间标识,能够运用绘图工具创作一幅以和谐环境为主题的设计作品,切实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多元环境情境,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分析不同环境的特点与和谐之处,培养学生从艺术与生活结合的视角解读环境的能力,提升环境感知与审美素养。
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深度挖掘和谐环境背后的设计理念、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分享独特见解,有效提升团队协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在实地调研、创意实践中,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锻炼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积极探索营造和谐环境的可行策略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激发学生对和谐环境的关注与热爱,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的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与社会担当。
引导学生在欣赏与设计和谐环境的过程中,感受环境之美对生活品质的提升,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和谐环境的构成要素与关系:借助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详细介绍和谐环境的构成。自然景观方面,展示森林、河流、湖泊等,讲解其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人工建筑展示不同风格建筑,如中式古典建筑与现代简约建筑,分析其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公共设施介绍路灯、长椅、垃圾桶等,讲解其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统一;人文氛围通过展示社区活动、街头艺术等场景,说明其对环境活力的提升。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清晰掌握各要素及相互关系。
和谐环境案例的赏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赏析环境案例。空间布局上,分析公园中景观区域、道路、休闲区的规划是否合理,如是否方便行人通行、景观是否错落有致;色彩搭配方面,讲解城市街道建筑色彩与自然环境色彩的融合,如海边城市多采用蓝白色调,与海洋天空呼应;材质运用上,分析建筑、设施选用的材料是否与环境氛围相符,如古街用石板路、木质门窗营造古朴氛围。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这些角度入手,撰写赏析报告,提升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理解和谐环境设计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帮助学生理解环境设计不仅是美学问题,更承载文化与社会意义。如北京四合院,其布局体现长幼有序的儒家文化,邻里间的交流空间促进社区和谐;现代生态城市设计,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体现社会对未来的责任。组织学生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环境设计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提升对环境设计的理解深度。
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设计和谐环境:引导学生在设计时综合考虑各要素,实现功能与美观、文化与环境的统一。在设计校园公共空间时,思考如何满足学生学习、休闲需求,同时融入校园文化特色,选择合适色彩、材质营造舒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通过设计表达对和谐环境的独特理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设计作品切实可行且富有创意,提升环境品质。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在教室布置不同环境场景,用图片、模型展示美丽的海滨小镇、繁华的都市街区、宁静的乡村田园。播放对应环境音效,如海浪声、车水马龙声、鸟鸣声。上课伊始,教师身着与自然主题相符的服装,带领学生 “游历” 各场景,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穿梭在多样环境中,探寻和谐环境的奥秘。” 让学生沉浸在环境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环境案例赏析、设计讨论以及实地调研。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收集资料、分析环境特点、提出设计思路,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调研校园环境时,有的学生负责记录空间布局问题,有的分析设施便利性,通过交流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示范教学法:在环境设计教学环节,教师现场示范设计方法。以绘制社区花园布局草图为例,展示如何确定出入口位置、规划植物种植区域、布置休闲设施,讲解比例、尺度把握及色彩搭配原则。通过直观示范,让学生清晰掌握设计技巧。
案例分析法:选取大量成功的和谐环境设计案例,如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其将自然景观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成都太古里,传统川西建筑与现代商业氛围相得益彰。组织学生分析案例中设计理念、要素协调方式,讨论其对本地环境设计的启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创设:上课铃响,教室仿佛变成一个环境博览馆,四周张贴着各地优美环境的大幅海报,桌上摆放着精致的建筑模型,不同环境音效交织。教师身着休闲户外装,手持一个小型地球仪走进教室,说道:“同学们,欢迎踏上和谐环境的探索之旅,今天我们去发现环境之美。”
提问互动:展示一张美丽的乡村环境图片,提问学生:“看到这个画面,你们觉得是什么让它看起来如此和谐美好?”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引出课题《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
和谐环境概念阐述:通过 PPT 展示从乡村到城市,不同类型和谐环境的图片,讲解和谐环境是自然、人工、人文等要素相互协调,能满足人们生活、审美、社交等多种需求,让人感到舒适愉悦的空间环境。
构成要素介绍:按要素分类,介绍自然景观,展示不同气候带自然景观图片,讲解其生态与美学价值;人工建筑部分,展示不同风格建筑,分析其与环境融合要点;公共设施则展示各类设施图片,讲解其功能与设计原则;人文氛围通过展示社区活动照片,说明其对环境活力的影响。通过直观展示和简洁讲解,让学生对和谐环境构成有初步认识。
(三)作品赏析
赏析方法引导:以一个知名城市公园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从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质运用等方面赏析。空间布局上,分析公园道路、广场、景点的分布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色彩搭配方面,讲解公园植物色彩与建筑、设施色彩的协调,如春天花卉色彩与绿色植被搭配;材质运用上,分析公园地面、座椅、栏杆选用材料的质感与耐久性,是否与整体环境风格一致。通过详细分析,让学生掌握赏析的方法和角度。
小组赏析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和谐环境案例图片,如历史文化街区、现代生态小区等。提出要求:运用所学赏析方法,从各要素协调、文化内涵等方面,分析案例特点,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分析,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赏析成果,其他小组提问补充,教师总结点评,深化学生对和谐环境的理解。
(四)实践创作
技法示范:选择一种环境设计任务进行技法示范,如设计校园公共空间标识。教师展示绘图工具,讲解标识设计原则,如简洁易识别、与校园文化相符。示范标识草图绘制,从形状构思、文字排版到色彩选择,边示范边强调设计要点,如色彩对比度要适中。
学生创作实践: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环境设计任务进行创作。可设计校园一角的景观改造方案、社区公共空间的装饰方案等。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如设计不合理、绘图不规范等。创作完成后,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过程,互相欣赏、评价。
(五)拓展延伸
未来环境设计趋势分析:展示一系列未来环境设计理念与案例,如智慧城市设计、垂直森林建筑。组织学生分析案例中创新点,如智能化设施应用、生态可持续设计,讨论未来环境设计方向对生活的影响。
本地环境改善方案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定主题,如 “改善家乡某条街道的环境设计方案”。小组成员围绕主题,讨论如何结合本地文化、居民需求,提出创新方案。各小组绘制设计草图,撰写方案说明,推选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评价建议,教师总结点评,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环境,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课堂总结
知识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和谐环境的构成要素、赏析方法以及设计实践要点。通过 PPT 再次展示重点内容和案例图片,强化学生记忆。
情感升华:总结和谐环境对生活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环境,为营造美好环境贡献力量。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更多和谐环境资料,制作一份电子报告,下节课展示交流,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数学生对和谐环境构成和赏析有较好掌握,设计实践中也展现出一定热情与能力。但部分学生在理解环境设计文化内涵时深度不足,在设计方案可行性和创新性上有待提高。后续教学可增加文化背景深度剖析,组织实地考察或邀请设计师讲解,为学生提供更多灵感和思路,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和营造和谐环境。

网址:美术七年级下册 (常锐伦、欧京海)(2024)2 和谐的环境教学设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67617

相关内容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北京)《9.收集与创造——废旧物改造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精选7篇)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7. 布艺温馨》教学设计2.doc
第7课 色彩与生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装点居室》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1
【核心素养】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