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断舍离,看这篇文章就够了!(我的讲书稿)

发布时间:2025-04-15 23:15

如何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了解投稿流程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学术研究指南#

今天给大家解读的,是来自日本、风靡世界的畅销书籍——《断舍离》。

本书由山下英子所著,她用11多万字向我们阐述了,如何通过收拾整理日常家居环境,改变意识,从而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如果住在乱七八糟的房子里,却期待着“会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作者认为,这根本是天荒夜谈。那要怎么做,才能学会断舍离,过上不一样的人生呢?

通读全书梳理脉络,我们将从含义、原因以及方法三大项解读断舍离,吸取精华得到答案。

第一项,断舍离的含义,告诉我们断舍离到底是什么,以及最终需要保持在心的理念。

第二项,从根溯源,解析大多数现代人无法进行断舍离的原因。

第三项,详细阐述断舍离的具体操作方法。

首先文起,作者解释了“断舍离”的含义,揭示这种机制的内在奥妙。

山下英子认为,断舍离并不同于收纳术,拆开这三个字来看:断,指断绝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只添置必需品,物品要用到才有价值,是为断;舍,舍弃、卖掉、赠送出多余的东西,物品只出现在当下此时,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将它处于恰当的位置,展现美感,愉悦身心,是为离。

断舍离的基础是人与物品的相处方式。我们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并通过物品来完成自我发现、自我肯定。因此,断舍离的过程应该是舒适愉快的。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个女孩子,为了期待已久的约会,买了一条心仪的丝绸连衣裙,昂贵但非常漂亮,穿上以后男朋友赞叹不已。频繁的约会,赏心悦目的裙子,那它就跟当下自己,产生了关系。

人跟物品,相当于你跟连衣裙。谈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断舍离的两个重要维度。

第一个是我们与物品的关系。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在舍弃的时候要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它。有些人带着“扔了很可惜,还是留下来吧”这种想法,就是拿物品当主角,让自己成为物品的奴隶。其实,我们要把自己变成物品的主人。物品要真的在我们手中发挥作用,才是有价值的。

第二个是认清“当下”这条时间轴。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须,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好留在我们自己的空间里。

别人送的东西,用不着但是留有回忆,那是将物品停在过去;而有些东西,看着总觉得迟早有一天能派上用场,那一天却至今未到,那是将物品放在将来。作者认为,这两种情况都是把时间轴线错位了。错在以物品为中心,错在把它交给不确定的未来,错在把它放给已经成为过去的过去!这大大违背了断舍离的本意。我们不能为了未来某一天“可能会用到”,而将物品无限期地保管起来,而是要把它们送到此时此刻、最为需要的地方去。让物品循环起来,这是断舍离的重要技巧。

刚才的例子,如果有一天,女孩你跟男朋友分手了。怕睹物思情,于是将连衣裙套上防尘衣罩,挂在衣橱里面保存起来,任春夏秋冬流转,也极少穿出去了。这样的话,算不算符合断舍离的理念呢?作者认为,物品要是到了遗忘的地步,不管把它扔在一边还是精心保管,不管以何种形式被收留着,都没有什么区别。从实质上讲,它们已经是垃圾了。

哎,那这条漂亮的连衣裙,是不是就只能闭上眼睛狠心扔掉呢?当然不是。后面的方法论,我们还会细细道来。

再继续谈断舍离的含义,讲完物品,来看看环境而言。家是我们居住最亲的环境,需要确保健康与安全。试想如果家里乱七八糟,东西满是灰尘,还滋生出霉菌和螨虫,这样的环境难度不会影响呼吸与身体健康?当然会影响。书中提到,居住地是凭借一己之力就能改变的环境,我们可以用断舍离,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

更深一层,只要能除掉那些破烂、垃圾、灰尘,就能消除停滞运和腐朽运。我们自己的运气也会好起来。断舍离的更高级目标,和身边环境里的物品交朋友。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将它们物尽其用,并且确保它的功效能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这,就是断舍离的最终阶段。

讲完含义,接着来聊聊大多数人无法进行断舍离的内在原因。

物质过度泛滥的消费社会,捡便宜心理和折扣的陷阱让人防不胜防,因此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会囤积各种各样的物品。而扔不掉背后所隐藏的真相,是自己把感情转移到了物品上面。不知不觉触发了自己“扔不掉=不想扔”的机制,其实,这根本就是自身导致的问题。

作者把扔不掉东西的人分为三类,一类人是逃避现实型。他们不想待在家里,没眼看被自己搞乱的房子;觉得东西太重、太麻烦,所以就懒得去扔。

一类人是执着过去型,睹物思情,总想在东西里回忆那些回不去的幸福时光。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把能量留给未来,让未来去处理了。比起凌乱,堆积了聚焦于过去和未来的物品才是问题。

最后一类人是担忧未来型。觉得没有了这件那件东西,心里就会很不安。人之所以会产生“说不定以后能用得上呢”、“必须得扔掉了,可行动起来好麻烦啊”这样的想法,多半是源于对自己的不信任。

我们难道真的有必要为了完全未知的未来,而做太多无端的准备吗?所谓“将来的某一天”,等到那天真的到来的时候再来应对,再来购买所需物品就好了。要是能这么想,“替将来留好”这种观念也就跟着不存在了。

在断舍离里,要把时间轴放在当下,而良心不安与担忧,其实是把时间轴错位到了过去与未来。我们可以对照看,自己到底是哪类人,找出根源症结才好对症下药。

说明含义列出原因,最后,山下英子给我们提供了断舍离的方法。

要是下定决心实施断舍离,就必须得把家里翻个天翻地覆,就是得把放在衣柜里、抽屉里的东西全部都拽出来,这显然会是个大工程。

女孩你藏在衣柜里面那条漂亮的连衣裙,不能束之高阁了,是否只能一扔了之?作者又在书中写到,断舍离并不是要大家不分青红皂白把东西乱扔一气,而是要有效地利用资源回收。要知道,断舍离的最终目标是“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点、必要的限度”。所以,我们不穿了,可以将裙子转送她人,也可以将裙子捐赠出去,甚至可以挂在二手平台卖出,总有比你更需要的人,期待这条裙子的到来。

不管怎么样做,就一定要开始行动。所谓行动,就是将家里“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最初的阶段是“舍”,要彻底地筛选物品,将物品数量保持在适量的程度。怎么算适量?就是让你有“自己能够掌控”这种感觉的量。

当你决心开始断舍离时,最开始想的应该是:我到底选择哪个场所来清理,这次清理时间有多少,本次清理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场所的选择,作者也给出了建议。重视健康及安全的人,可以从生存的基本场所做起。就是吃饭、睡觉、排泄的场所,比如厨房、卧室、厕所、浴室、洗脸台等等。

对内在追求高,希望能作用于心理深层的人,可以着手于看不见的、或者不想让别人看见的场所。即便打扫干净也不会有任何人发现,但是自己知道,并且总是在意的地方,比如仓库、不怎么打开的收纳箱等。

更注重运气的人,在场所的选择上,要想让家庭整体运气上升的话,就选玄关,要是希望能先提升自己的运气,就选卧室。

选择好场所后,一切从扔东西开始。一开始要扔掉的是,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先大量扔自己最不在意的东西,然后再逐渐过渡到自己喜欢并大量囤积的东西,这样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加快断舍离的速度。

最后取舍剩下的物品,要回收、移动到别的地方,即要进行整理和收纳。这之前,让我们对曾经给我们服务,或者被遗忘的物品说一声:“对不起了,没有很好地用上你。”谢谢它们曾经来过自己的世界,现在,是时候让它们去更好的更适合的地方。

而其他决定留下来的物品,书中提供了实用的三分法。比如家中的厨房,作者分为餐具、烹饪器具和食材三大类,餐具又分为盘子、容器和杯子三类,而盘子又可以分为大盘子、小盘子、其他三类,以此类推,不断地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所造成的混乱。

利用三分法分类后,要规划好容纳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采取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具体来说,那些看不见的空间,比如衣柜、抽屉等,只能放满七成物品;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比如书柜等,放东西限量在五成上;而给别人看的装饰性空间,比如展柜等,只能放一成物品,也就是说要最低限度地放东西。

剩余空出来的那些空间,能够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有空白,才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如果已经将空间完全都塞得满满的,会造成我们眼不见为净的感觉,怕变成破罐子破摔,从而更降低整理欲望而加大整理难度。

以上,就是从书中整理出的断舍离含义、原因以及方法三大项。作者在最后提到,如果我们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一旦开始实施断舍离,不断提升自我肯定感,自己和自己内在的关系也慢慢融洽起来。希望我们都能通过断舍离,彻底脱离“没法收拾的自己”,最终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的人!

如今,“断舍离”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它是我们与物品交朋友、为自己打造出友好空间、为自己奉上整洁环境的工作;是穿插在生活与职场里的自我探索过程;更是人们对大自然的一种珍惜之情。

送出一条充满回忆、但不再穿着的连衣裙,我们能迎来更多新生的机会。通过整理肉眼看得见的环境,同时也是整理自己,这才是人生该有的状态。

网址:了解断舍离,看这篇文章就够了!(我的讲书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68791

相关内容

摆脱压力,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如何培养好习惯?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谈寝室文明演讲稿7篇
简单断舍离生活的书评 (12)
简单断舍离生活
我个人成长的讲话稿5篇
断舍离生活的整理归纳小技巧演讲稿
自我管理演讲稿精选【11篇】
功能齐全的儿童房设计,看这一篇就够了
断舍离:看了这份长长的清单,我扔掉了50%的家中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