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个人防护指南④丨如果居家,请收好这份安全饮食建议

发布时间:2025-04-19 04:06

关注家具交易中的防骗指南,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家居省钱技巧# #二手家具交易指南#

疫情防控期间,除了做好有效的个人防护之外,良好的膳食营养,是人体免疫系统正常工作、抵御疾病风险的重要保障。那么,居家饮食该怎么吃?我们如何保障家庭饮食安全呢?

平衡膳食是基础

很多人平时忙于工作,总抱怨不能和家人好好做顿饭吃。居家期间也算是有机会实现“烹饪自由”了,却对一日三餐突然手足无措起来。特殊时期如何做到膳食平衡?怎样让自己和家人吃得健康?

1.食物多样,平衡膳食。每天的膳食应尽量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多种类食物,保证能量供应。

2.饮食清淡,色彩搭配。多摄入蔬菜水果、奶类和豆类,尽量多吃深色蔬菜,提高微量营养素和植物化合物的摄入。

3.增加营养,均衡摄入。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A、维生素C、铁、锌等食物摄入,不吃野味。

4.规律进餐,定时定量。保证一日三餐,按时吃饭,能量合理分配。

5.足量饮水,少量多次。每天保证饮水1500-2000毫升,首选温热白开水,也可选择淡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6.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在家里也要有至少半小时的活动。

7.少油、盐、糖,不吸烟喝酒,忌饮食辛辣刺激,减少炎症发生。

8.杜绝浪费,不暴饮暴食。

食品采买多注意

疫情期间,物资采购成为很多人的头等大事。食品采购需要注意些什么?网购取货如何才能更放心?

1.选择正规超市或市场采购食品,不要采购来源不明的食品。

2.关注食品标签,注意检查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储存条件、进口食品检疫等相关标签信息。

3.网购食品时需谨慎,要选择在有资质的平台购买。收到食品后,做好防护,仔细查验,若发现食品有腐败变质、有异味、表面发粘、颜色异常等情形时,切勿食用,防止食后引发中毒。

4.疫情期间,尽量自己在家里做饭,特殊时期避免点外卖或打包食物。如果通过外卖点餐,出门取外卖时应当佩戴口罩。倡导“无接触配送”,协商约定将餐食放在指定位置,避免面对面送取餐,尽可能确保安全。打开外卖包装后,应当先洗手再吃饭。

食物储存要科学

疫情期间,如果居家隔离,不能随时外出采购,因此适量科学储备食物很重要,生鲜食物和保质期较短的食材不易储存,尤其注意不要一次性采购过多。

1.合理规划食用顺序。对于熟食和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或冷冻,并尽快食用完。

2.储存食物温度要适宜。购买回家的预包装食品,要按照标签说明的贮存条件和温度进行存放,并在保质期内食用。食物原辅料要根据其不同特点和要求,选择在常温、通风、冷藏(0-5℃)或冷冻(-18℃)条件下储存。

3.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生食和熟食应避免接触,分别放入专用的密闭容器或包装袋中分开存放。

烹饪就餐好习惯

在家烹饪食物和就餐时都要养成良好卫生操作习惯,并做到按需备餐、不浪费食物。

1.保持清洁。洗手应经常进行。烹饪之前、期间、之后和饭前,都要用流动水、洗手液或肥皂洗净双手。厨房用具用后要及时清洗或消毒。

2.生熟分开。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用具如刀、砧板、使用器皿等也要分开。

3.安全煮熟。食物要完全煮透烧熟,特别是肉、禽、蛋和水产品类等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食物;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4.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使用安全的水处理食物以保安全;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5.少做冷食多蒸煮。为了尽可能避免细菌性食物中毒,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建议大家少制作冷食,购买的散装酱卤肉等即食食品尽量一顿吃完。

6.改善饮食行为习惯。家庭实行分餐制,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好习惯。

7.特殊人群多关注。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青少年、有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更需要注意食品安全和针对性膳食营养。

食物储存小贴士

1.分类储存

主食类:米、面用洁净干燥容器储存,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高温光照。馒头、烧饼、面包等熟制主食可放冰箱冷藏保存,但若超过2天,则应分装密封后放冰箱冷冻保存。糕点一般可以在冰箱冷藏保存,但最好2天内吃完。

蛋奶类:鸡蛋保质期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15℃,保质期为30天左右,冰箱冷藏保存时可长达40~60天。牛奶分为常温奶和低温奶,常温奶可室温(按保质期)存放,低温奶应该于冰箱冷藏储存(0~4周)。

果蔬类:新鲜蔬菜不要直接装在塑料袋里。绿叶蔬菜可冷藏,最好在3天内吃完。豆角、茄子、青椒、萝卜等可在室内冷凉处存放。柑橘类和香蕉不宜冰箱冷藏,在室内冷凉处存放即可;苹果和梨既可放冰箱冷藏,也可放在室内冷凉、通风处,并注意检查,及时挑出发霉腐烂的,避免污染扩大。

鱼虾和肉类:鱼虾和生肉当天吃,可放冰箱冷藏保存,如吃不完,可以分割后放入保鲜袋(容器)用冰箱冷冻保存,一定要避免反复融化和冷冻。

豆制品类:豆制品很容易滋生细菌,储藏不当容易变质,豆腐、豆浆、纳豆等生鲜豆制品,应放冰箱冷藏室保存(2~3天),如果发现豆制品发酸、豆腐、豆腐干等表面滑溜或者没有弹性表明已变质不能再食用。

速冻食品类:速冻食品应存放在冰箱冷冻室,食品包装破损或已拆封的,需放入食品袋,并扎紧袋口再放入冰箱冷冻室,以免食品干燥或脂肪氧化。

2.生熟食品要分置

生食和熟食应该分别放入专用的密闭容器或包装袋中,在冰箱存放时应该避免生熟食品互相接触。

冷冻储藏的食物应尽量使用独立小包装,避免反复融化和冷冻导致变质。

家庭用冰箱应该遵循上熟下生的存放原则。

3.剩菜剩饭要加热

按用餐人数,制备当餐能吃完的食物,尽量少剩或不剩饭菜。

如有剩菜剩饭(包括一次性吃不完的散装即食食品),要放入密闭容器或者包装袋冷藏储存,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任何食品都不宜长时间在冰箱储存,尽量随买随吃,若储存太久,会影响食品品质或可能产生异味。

饮食推荐:初冬已至,滋阴润燥

  进入立冬节气后,草木凋零、动物蛰伏,万物都趋于休止,开始养精蓄锐。这时要重视养生保健,接下来就一起了解冬季应该如何吃,怎么养生。

  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羊肉、牛肉、鸡肉、虾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但羊肉等温燥的食物也不宜过多,以平补滋阴潜阳为主。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应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在保暖御寒的同时需要注意养阴,防止外冷内燥。平时注意小口喝水,让水分慢慢滋润身体。适当吃些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莲藕、梨、雪菜等。

(文章素材来源:国家卫健委网站、甘肃省卫健委网站、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中医药报、cctv生活圈等综合整理)

来源:新甘肃

网址:疫情个人防护指南④丨如果居家,请收好这份安全饮食建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75036

相关内容

疫情个人防护指南丨如果居家,怎样做到安全防疫?
疫情居家办公期间如何做好个人防护?这份居家防疫指南请收下→
疫情防控||这份“居家隔离心理调适指南”请收好
新闻多一度丨流感来袭,这有一份居家防护指南请收好
疫情当下,请家长们收下这份居家指南
【防疫小贴士】个人疫情防护指南,请查收!
疫情期间,居家做什么?这份指南请收好→
【疫情防控】《这份“居家隔离心理调适指南”请收好 》
安全“童”在 守护一“夏”丨实用!饮食安全指南来了请收藏
这份老年人健康饮食指南请收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