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画重点·简牍|世界粮食日,看看汉代人的“米袋子”“菜篮子”
观看动画电影,带孩子们进入奇妙世界。 #生活乐趣# #电影观看#
民以食为天。我国地大物博,孕育了灿烂丰富的“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深受欢迎。世界粮食日,让我们看看那些汉代“档案”,一起了解汉代人的“米袋子”“菜篮子”。

汉简,是解密汉代生活万象的资料。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介绍,从汉简记载来看,汉代西北人的饮食结构和现代人相似,士卒及居民把面、米等主食做出“花样”,再配以菜蔬,间或食用肉类。主食种类丰富,有糜子、精米、粟米、大麦、青稞等。

该简记载了居延边塞城官辟有菜园,种植韭、葱、葵三种常见蔬菜。较之主食,这里的蔬菜种类相对没那么丰富。
从汉简记录来看,当时主要食用的肉类包括牛肉、鸡肉、猪肉、鱼肉、马肉等,烹调方式丰富,甚至已经具有肉脯、腊肉、肉酱的加工方法。

汉代不仅重视农业建设,而且其农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开渠引水是汉代农业活动中重要的一项劳作。为了使这一水利工程尽善尽美,汉代调集能工巧匠专门修建这些工程。该简牍中的“淮阳郡”正是当时农业技术发达的地区,民众具有丰富的通渠引水经验。

“代田法”是一种高度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与“便巧”农器如耦犁和耧车等相配合。通过汉简可以看出,当时的农具划分非常细致,如起土的臿和耒、锄草翻地的锄、犁,耙梳、聚拢农作物的齿等均有记载。

“代田法”对犁需求极大,为了保证农具的充足使用,汉代有一批专门从事铁犁制造和修缮的工匠,即“犁工”。官府还会对犁的完损情况进行登记。
古往今来,一把粟一碗米,在中国人心里有着特殊的重量。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愿我们能始终牢记一碗饭、一粒米中的辛劳。

策划:胡国香 宋常青
记者:姜伟超 何问
统筹:陈倩 赵露露
设计:王思凡(实习)
学术指导: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 肖从礼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馆员 李燕
文物图片来源:甘肃简牍博物馆
网址:国宝画重点·简牍|世界粮食日,看看汉代人的“米袋子”“菜篮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79421
相关内容
菜篮子、米袋子价稳量足 在沪过年“食”有保障“菜篮子”“米袋子”……确保百姓重要生活物资供应安全平稳
“菜篮子”“米袋子”,稳稳的!
深圳构建“菜篮子”“米袋子”全链条协作机制
守好百姓“菜篮子”“米袋子”——相关部门和地方推动生活必需品保供综述
【湖南日报】娄底“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量足价稳
市场迎来消费高峰 “米袋子”“菜篮子”满满当当
从“菜篮子”看中国经济的深远潜力与发展机遇
给家里多囤点货?“菜篮子”供应充足!
“米袋子”不愁 “菜篮子”管够 晋江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