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务的智慧
如何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做智慧家长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技能教学# #趣味生活知识#
说到做家务,我的一个同学,就很后悔地告诉我说,现在才明白做家务的重要性,当年孩子对家务很感兴趣的时候,却被自己阻止了,现在已经过了那个阶段,孩子觉得家务活儿不关自己的事,对家务毫无兴趣。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觉得做家务都是大人或者保姆做的事情,孩子应该做更多如玩益智玩具、玩亲子游戏、学东西、看书、旅行之类高大上的事情,给他一个好的起点嘛。让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做个家务有什么出息呢?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做家务却具有超越家务本身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先简单聊一下家务的范畴。做家务不只是扫地拖地板这些一般意义上的家务,我们可以包含的范围大一些,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生活自理,就是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能够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第二类是照顾他人,比如帮助爸爸拿来拖鞋,帮助小朋友系上鞋带;第三类是照顾家庭环境,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家务活儿,比如扫地,擦桌子等。
通常家长会担心孩子做不好,做得太慢,担心孩子弄坏东西,担心孩子参与家务后打乱家庭生活的秩序……其实,孩子最初的时候都喜欢做家务,喜欢像大人一样做大人可以做的事情,并且如果允许孩子去做,去重复,孩子就能够更快地做好。如果允许孩子参与家庭生活,逐步增加孩子可以自己做的家务事的范围,相信孩子可以逐渐做好,孩子就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就不会动不动发脾气,会变得平静和开心 。
孩子早期的发展有两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一个是语言,另一个就是动作。动作发展包括走跑跳这样的大动作,和手指的精细动作。通常我们都希望孩子智力发展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益智,其实,最好的益智方式是使用双手。做家务需要使用双手,手上有大量的神经束通向大脑,从而促进脑神经元的发育完善,促进智力发展。自古以来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大脑和双手二者相互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也就是从直立行走,从手的使用开始的,也正是手的使用,促进了人类大脑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甚至可以说,“手是人类智慧的方式”。而做家务,既能够发展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大人的负担,更能够通过使用双手,使动作更加精准,从而更加具有智慧。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专注性,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人生搭建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但是,孩子对于家务,好像只是开始的一段时间比较有兴趣,会愿意去做,但新鲜劲过了之后就不做了;父母也会比较担心孩子弄脏弄乱房间,担心弄伤孩子自己;还有有时候孩子特别“笨”,不知道如何教孩子做,弄到最后觉得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
如果掌握了合理引导的方式,就能够让这个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引导孩子做家务,需要先了解孩子,了解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观察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通过观察,确定孩子的兴趣,提供合适孩子水平的家务事给孩子做,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
首先大人要提供给孩子合适的材料:
如果看到孩子对倒水有兴趣,不断去重复这个动作。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小的小水壶(凉水杯),允许孩子自己倒牛奶或倒水喝。大人要做的是准备好水壶里的合适温度的奶或者水。这样孩子既能够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锻炼倒的动作发展,又可以照顾自己,不需要大人帮忙,获得自信。多准备一个小水壶,和为孩子倒好直接去喝的区别,不止是一个动作发展,还有独立性,请看孩子的心声:我可以不依赖大人自己取水喝,我想喝多少就倒多少,我也可以喝大人一样自己倒水喝,真的好开心啊!
如果担心一开始孩子做不好,水洒的到处都是,可以先准备一个小托盘,两个带壶嘴的小水壶,一个里边装豆子(逐渐再换成小的谷物,如小米,再换成水。),这样孩子可以重复地倒来倒去,而重复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等孩子熟料倒的动作之后,再提供给孩子水壶和水杯自己倒水喝。
提供给孩子合适的家务,同时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发展水平,如果过于简单,孩子很容易失去挑战,没有乐趣,过难,孩子容易受到挫折。家务活也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需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提供给孩子家务活动。可以通过观察孩子来判断,也可以通过仔细分解这项家务中包含有其他的家务活的动作,如果有,就需要先做更简单的。
家长通常都会担心:孩子把水壶弄破了怎么办?水或者豆子倒洒的满地都是怎么办?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孩子的动作不够精准,一方面需要给孩子更多重复练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家长需要给予恰当清晰地动作演示。
用动作而不是语言引导孩子做家务:
我们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模仿,而对于抽象语言的说教毫无兴趣。为什么会强调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没有痕迹的教,就是这个道理。在孩子做之前,我们先做一遍非常“标准”的动作,孩子会如同海绵一样全盘吸收,因为0-6岁的孩子具有强大的吸收能力,处于动作发展的敏感期。
这样一个简单的做给孩子模仿的动作,是引导孩子做家务的一个关键点,家长做的是否让孩子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孩子是否能模仿到一个最好的动作,关系到孩子发展的程度,做演示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动作放慢。我们大人虽然对于家务活非常熟练,也觉得非常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可能是一个很庞大的任务,是一个挑战。所以,做给孩子看的时候,需要适当放慢动作。但也不能太慢,太慢动作就不连贯了,孩子的注意力也可能会跑掉。
2.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动作。比如倒这个动作,我们已经很熟练,所以习惯于一下子就完成了。如果按照我们的方式做好了,孩子只看到你的双手一动,水已经倒入杯子里了。如果这样做给孩子看,孩子很容易倒洒,原因是孩子不知道我们做的时候是先将壶嘴对准了杯子口再倒的,而且是让水壶略高于杯子的时候才开始倒的。孩子之所以会弄洒,多数是这两个原因。因此,做倒的动作时,第一步先让孩子看到我们是用哪个手指伸入水壶的手柄里边,哪个手指压在手柄上边,哪个手扶着水壶的另一侧;第二步将水壶举起到略高于水杯口的地方稍作停顿;第三步才是不紧不慢的倾斜水壶开始倒,这个时候注意要匀速;第四步是倒好后先将水壶再回正后,再放下。
看,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如果来分解,可以分解出这么多动作。虽然是分解开来,但做的时候不需要太生硬,尽量让整个动作是连贯的。在需要强调的部分,可以稍作停顿,也可以看孩子一下再做,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这个地方比较重要。
其他的家务活,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进行分解。当倒的动作孩子已经很熟练之后,其他的家务如果用到倒水,就不需要再这样分解了。
3.做的时候不说,说的时候不做。不用语言来教孩子怎么做,并且在做给孩子看的时候不要一边做一边说,那样会让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在你的动作上。动作是直观的,如果孩子能够专心看你的整个完美的动作,这些就能够在孩子的大脑中留下一个感官印象,这个印象的停留时间非常长久,并且很容易提取。但语言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比如在开始做之前,可以先给孩子介绍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也可以介绍物品的每个部分的名称,聊一聊都可以扩展孩子的语言和知识。做之前或者做之后都可以使用语言简单解释或者介绍说明一下。但切忌边说边做。
4.材料齐全,过程连贯。在准备做给孩子看之前,先要准备好所有的材料,才不至于在做的过程中,不停起身去拿东西,那样孩子的兴趣也可能会跟着跑掉,孩子大脑中的感官印象也容易被破坏。
尽量多地准备孩子尺寸大小的工具,也可以在平时购物的时候淘一些又可爱又漂亮的物品给孩子使用。一定要充分注意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注意孩子周围的环境和所使用的物品,这些都蕴含着最可贵的教育。
不建议使用塑料的用品:
由于孩子控制动作的能力还不完善,开始的时候难免会把玻璃或陶瓷的杯子打破。但却不建议使用打不破的塑料用品。这是为什么呢?当我们将漂亮的闪着光泽的杯子交给孩子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任,孩子只有被信任,才能做得更好;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美。而当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的时候,他就有了一种真实的体会——这个东西容易破碎,以后碰到相同的东西,他会小心翼翼的对待。而且他喜欢的杯子碎掉了,就没有了,从而孩子在以后也会懂得珍惜,懂得有些东西不小心对待就会失去。生活中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孩子拿着塑料的摔不破的生活用品时,通常会很用力地放,豪不珍惜地使用,随意乱扔,这样孩子就很难去爱惜周围的一切,也不能小心对待这个世界,对待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午睡时,他不仅能够自己穿脱衣服,还能够帮助其他的小朋友扣上扣子,他不仅不用麻烦老师照顾自己大小便,还能帮助老师擦桌子、摆放椅子。这样的孩子,他会更快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能够更快的热爱新的环境,能够更快交到好朋友,能够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如何发展自己上。每天 来到幼儿园会思考,我今天是剪纸呢还是画画呢,而不是想,今天遇到困难时要找老师帮忙呢还是找生活老师帮忙呢,如果老师没有时间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这样孩子的大部分精力都无法用于自我发展上,虽然我们帮孩子做家务“节省”了一点时间,但节省的这点儿时间让孩子茫然、受挫,反而“浪费”了更多的成长的时间。我们家长可以在家中,甚至可以在将来很长的时间照顾他,但是我们无法去幼儿园、去学校陪伴他,为他“服务”,既然我们没办法时刻照顾他,他在离开大人的照顾时候会更“痛苦”,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家务,能让孩子更轻松、更开心,成长的更快。
从小能生活自理,参与家务的孩子,在群体中能获得更多的自信,觉得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可以帮助别人,能够在这个群体中获得自我的价值。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威特伦花费40年时间,追踪观察256名波士顿少年的表现。结论是:从小爱劳动,能干事的孩子成年后,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不爱劳动的孩子多2倍,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过得美满充实。
2014年11月世博展馆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阅读越精彩期待您的到来
网址:孩子做家务的智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0732
相关内容
【家庭教育】做智慧家长 成就孩子未来在家务劳动中汲取智慧
中国孩子智慧生存法——孩子成长必备的50种生存技能
智慧生活丨孩子成长路上,有华为智能设备相伴
让孩子学会好好生活:安心育儿的智慧锦囊
第一教育:李玫瑾走进“智慧父母成长课堂”,鼓励家长用心读懂孩子
财务智慧
教育孩子的7个智慧小故事
《初次生活的智慧:244个幸福做家务的方法》
处理家务事的人生智慧.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