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养生理念

发布时间:2024-11-18 09:10

生活理念:节俭持家,体现儒家的‘克己复礼’思想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传统文化生活认知#

与尔同行,是我们一生的荣光

  儒家学派创始于春秋末期,后世把孔子、孟子作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被后世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封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生活影响很大,自然也影响到养生学。儒家养生理念包涵四个方面:修身养性、中庸平和、饮食养生、兴趣广泛。(一)修身养性

1.倡仁德——施“仁”于人

  儒家宣扬“仁‘的学说,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讲孝道——敬老爱幼

《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者寿”)

3.“仁”者寿

  孔子提出“仁者寿”,“智者寿”。“仁”是修养品德,勤奋学习的结果。仁德之人乐观大度,没有忧愁。孔子明确告诉后人说:“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勤奋好学品德是孔子所提倡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治学精神。“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又说明仁德之君子,心胸开朗,积极向上,精神乐观豁达,使自己处于平衡状态。社会调查也证明,与人为善有利于健康。美国耶鲁大学病理学家曾对70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凡与人为善的人其死亡率明显降低。
(二)中庸平和

1.“和为贵”的人生理念

  孔子在《论语》中曰:“礼之用,和为贵”。  《中庸》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和”就是强调“天人调谐”,其包括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共生共荣、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和”的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生健身之道,也是经商致富和社会发展之道。

2.“欲而不贪”,知足常乐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勤俭节用,克己复礼。  孔子曰:“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常以“修己”、“克己”约束自己,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知足常乐的作用。《孟子尽天下》也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论语》中指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赞扬其弟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艰苦作风,抨击统治阶级的贪得无厌的丑恶行为。

3.因人而宜,养生“三戒”

  孔子根据人的年龄不同,总结出著名的养生“三戒”:“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确为经验之谈。

4.顺应天道,养气中和

  西汉前期儒家大师董仲舒将中庸思想和养生相结合,强调养气中和。他说:“循天之道,以养其身;中者,天地之所始终;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这种以“天人感应”为中心,以中和之道养身健体的思想是颇有道理的。(三)饮食养生  孔子是美食家,他很提倡饮食卫生,并提出饮食原则和宜忌,这是我国养生文献中有关饮食卫生的最早记载。

1.饮食精美

  《论语乡党》中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礼记内则》中言:“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甘滑”。这种顺应四时的饮食烹调,可使饮食精美,烹调味美,可增加食欲,促进吸收,有利健康。

2.饮食卫生

  孔子在饮食卫生方面提出“八不食”的膳食禁忌:“食殪而霭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酱不食”。对进食卫生提出:“食不言,寝不语”。这些饮食卫生要求对健康是有益的。(四)兴趣广泛
  孔子一生颠沛流离,能享73岁的高寿,在当时的确是一个奇迹。除了他科学地遵循上面所谈的一些养生原则和方法外,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也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孔子自言他的一生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的确是对他一生的概括总结。孔子知识渊博,爱好广泛,不仅精通诗、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对“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等各种活动都非常有兴趣。他十分欣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乐曲。正是这种广泛的性趣爱好,陶冶了性情,促进了健康长寿。

网址:儒家养生理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7412

相关内容

明代名士陈继儒养生之道
儒家、墨家、道家的饮食观
实际生活经验与思想的路标——评张祥龙的儒学研究
儒商大会|潘鲁生谈乡村文化产业
杨海文:儒家生活中的小事大孝——以《孟子·尽心下·曾皙嗜羊枣章》为中心
练形练气练意念 运动养生动起来
如何正确理解养生之道
金秀贤代言韩国品牌 传递慢生活理念
健康生活理念:什么样的理念是健康理念?
荀子的养生之道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