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月生活法,对抗庸碌日常的自救之道
发布时间:2024-11-22 16:15
儒家的中庸之道,主张适度平衡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东方生活哲学#

最近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一种很特别的生活方式,叫“主题月生活法”。最初是一位叫@困困是头小脑斧的博主在小红书平台上分享的帖子“girls talk | 聊一聊让我改命的生活习惯”,她将这种习惯命名为“主题月生活法”,而后@yiruuuu发布了一条名为“替大家试过了,‘主题月生活法’真的有用的帖子”,再次引发了相关的讨论和实践的热潮。(小红书上带火“主题月生活法”的原帖)在b站和抖音等视频平台,也有人开始主动分享和记录实践这一生活的体验,并将自己的经历和坚持一条条记录下来,在互联网上分享。很多实践的年轻人都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摆脱了虚无主义,重新找回生活的主动权。学习的技能、娱乐的游戏、喜欢的电影、想尝试的运动、早睡早起的生活作息、摒弃消费主义崇尚节俭的态度、甚至摆烂休息的缓冲期······任何一种设定的目标,都可以成为本月的“月度任务”,一期一月,风雨无阻,每月准时与自己想要的主题相会。


01
从三分钟热度到主题月:
打破过程单调,享受生活乐趣
在网友给出的概念里,“主题月生活法”是每个月给自己设定一个主题的生活方式。这些主题可以是插花、阅读、跳舞等兴趣爱好,也可以是需要优先解决的事务,比如考试、工作,甚至是社交活动,比如与家人团圆、和朋友聚会。用简单来说的话就是,每个月让自己去接触一件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或者曾经想做但没坚持的事。这一个月内只要是有空闲,都要优先去做这件事,每月限定一个主题,全心投入。最开始这个概念来源于豆瓣#下班新生活计划小组#的“主题日生活法”,现在践行得比较多的是延长时间跨度的“主题月生活法”。通过不断地尝试新的主题,人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发现新的兴趣爱好,增加对生活的掌控感,从而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能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控制力,促进个人成长发展。




02
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
建立坚定内核,重拾生活意义
在往常的社会观念中,人们往往更加强调“时间”的管理观念。但在新异化的社会中,科技与社会变迁的加速几乎已经使我们的生活步调加速落入了一种极致的状态中,“996”“007”工作模式的出现,也显示着我们的时间资源被充分利用和压榨。在追求效率和理性至上的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不断加速的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一环,被量化的数字捆绑着,被推崇的效率裹挟着,以一种自己并未想过状态不断前进着,从而陷入一种无法掌握自己生活的疲惫之中,落入无秩序的庸常。当人异化为社会大机器身上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螺丝钉抑或是齿轮,人们也就无法真正获得自由了。



03
能否夺回生活的掌控权:
自我探索的开端,仍需望向远处的目光
尽管主题月生活法给年轻人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和体验,在当下被认为是一种解决生活单调、提升生活品质的方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些改变或许没有那么容易,以“月”为单位的时间终究还是太短,一直在尝试中的生活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始终无法给我们带来持久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的确,我们仍然需要思考和质疑它是否真的能够夺回生活的掌控权,并在思考的基础上更好地践行。自我探索是一场既漫长又富有挑战的旅程,它是我们逐步了解自己、认知内心需求的过程。我们不妨把“主题月生活法”视为自我探索的一个开端,这只是一个起点,一个为进一步成长和发展铺平道路的前提。(豆瓣上和网友一起规划新生活的小组)爱好当然不必成为职业规划,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生活目标和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单纯依靠以月为规划的生活法则可能无法满足我们更长远的目标和追求。从去年开始,一些名为“重启人生”“重新养自己一遍”“下班新生活”的呼唤也逐渐在互联网中出现,这也意味着年轻人在思考着更加深远的改变。我们仍需意识到的是,“主题月生活法”这种生活方式只是自我探索的一个阶段。如果一直停留在短视的思维中,只是不断地尝试追求眼前的利益和快乐,而不去深入思考自己的内心需求和长期目标,那么它可能只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生活也只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度过,而非真正意义上实现自我成长和改变。(网友分享的生活治愈细节小tips)除了短期的主题设定外,人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细微之处的生活意义。这需要人们深入思考自己的内心需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从而建立起更为稳定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或许人们从当前的“主题月生活”中获取启示和指导,可以更好地影响和改变当下的行为和决策,进而影响几十年后的自己。当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我,了解了自己的喜好和欲望,便可以进入一个更为深入的阶段——设计年度生活法、阶段性生活法甚至生命践行法,以实现自己更长远的目标和追求,构建一套自我成就的系统。
网址:主题月生活法,对抗庸碌日常的自救之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94030
下一篇:抬格子
相关内容
朱志荣: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问题“蔬菜疗法”—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之道
科学网—生活中庸之道
【东易分享】11种生活方式,造就了你的庸碌人生!
日常生活中的急救小常识你要知道
家庭必备日常生活实用急救小常识
生活中常见的急救小常识 了解更多的日常急救方法
日常生活急救知识大全
忙碌有序与闲暇有趣:生活张弛有度的幸福之道
日常生活的急救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