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共35张PPT有视频1个)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发布时间:2024-11-24 09:19

团队建设视频教程1: '如何有效沟通' #生活技巧# #团队建设技巧# #团队建设视频教程#

(共35张PPT)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
1
说明内环境的构成及理化性质(重、难点)
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重、难点)
【情境—】2022年8月21日,重庆北碚区缙云山发生山火。在灭火行动中,冲在最前面的是消防员。40多度的高温下,消防员们穿着厚厚的消防服,忍受着山火的炙烤,但他们仍能通过调节使体内的细胞拥有稳定而适宜的生活条件。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CONTENTS
: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等
脑脊液和房水
1
体液的概念
血 浆 血液中除了液体的部分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称组织间隙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液 淋巴管内的液体部分,其内悬浮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可以
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2
体液的组成
人体环境的“内”与“外”:
人体角度看:
人体的外环境—人体所生活的外部环境;
人体的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细胞外液;
细胞
内环境
细胞外液
外界环境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细胞外液(外:指细胞外。内:指机体内)
任务一:说明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请写出人体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完善表格。
体内细胞 液体环境
血细胞 _____
毛细血管壁细胞 _____________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_______________
淋巴细胞 _____________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_______
血浆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液和组织液
淋巴液和血浆
组织液
2.消防员在工作时挥汗如雨,汗液属于细胞外液吗?尿液、消化液、泪液、唾液呢?
答案:汗液不属于细胞外液。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故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唾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3.根据教材“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及以下资料,构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双向渗透
淋巴循环
细胞外液=内环境
单向渗透
细胞内液
4.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组织液和血浆,最终被排出体外;人体吸入的O2由血液到组织细胞先后经过血浆和组织液,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就此判定CO2和O2在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浓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怎样的?
答案 O2浓度: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O2浓度: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1.(2023·陕西榆林高二期末)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大部分组织液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
C.小肠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肠液
D.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主要场所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错误;
大部分组织液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B正确;
肠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2.(2023·江苏盐城高二期末)如图表示人体内的液体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乙和丙
B.丙经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到乙
C.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直接经甲到达靶细胞
D.甲、乙、丙共同组成内环境,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由图中箭头方向判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液,丁是细胞内液。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经乙(血浆)、甲(组织液)到达靶细胞,C 错误。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CONTENTS
【情境二】在这种炎热环境下,消防员大汗淋漓,人体为了散热会大量流汗,但会带走很多水和无机盐,如果不及时补充并脱离高温环境,可能造成严重中暑。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本质: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
1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任务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判断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
①氧气 ②氨基酸 ③呼吸酶 ④血红蛋白 ⑤Ca2+载体 ⑥激素 
⑦CO2 ⑧尿液 ⑨尿素 ⑩纤维素  麦芽糖  维生素
①②⑥⑦⑨
③④⑤⑧⑩
内环境成分的判定
项目 成分 举例
内环境可以存在的物质 营养成分
其他物质
代谢废物
O2、无机盐、氨基酸、水、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激素、维生素、抗体、组胺等
CO2、尿素等
内环境不应存在的物质 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
与外界相通孔道中的物质(包括不能被吸收的物质)
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物质
内环境成分的判定
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等有关的酶等
消化酶、纤维素、麦芽糖等
载体蛋白等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渗透压(770KPa)
酸碱度(7.35-7.45)
温度(37℃左右)
等渗溶液
肌肉注射(组织液)
(0.9%Nacl、5%葡萄糖)
静脉注射(血浆)
2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2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溶质
微粒越多
溶液
浓度高
对水的
吸引力大
渗透压
越高
(1)渗透压的概念:
(2)渗透压的大小:
(3)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2.讨论分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答案: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虽然蛋白质含量最多,但蛋白质的分子质量较Na+和Cl-大得多,数目远小于Na+和Cl-。
任务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肝是合成血清白蛋白的主要场所,请结合渗透压的概念及图示模型,解释当肝功能异常时,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
答案:肝功能异常时合成的血清白蛋白减少,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对水的吸引力减小,水分过多地流向组织液,从而造成组织水肿。
2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概述:正常人的血浆近 ,pH为 ,
中性
7.35-7.45
(2)血浆中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碱度
HCO3-、 H2CO3等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
(动态平衡)
37
2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温度
相对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有所变动
3.(2023·广东揭阳高二期末)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Na+、 、葡萄糖、氨基酸
C.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D.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不符合题意;
过氧化氢酶是细胞内液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不符合题意;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不符合题意。
4.(2023·江苏盐城高二期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组成成分都相似
B.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 、H2CO3等物质有关
C.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三个主要方面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虽然相似,但是组成成分差别较大,A 错误。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CONTENTS
【情境三】为避免消防员中暑以及保证消防员的能量需求,当地志愿者为消防员提供了充足的淡盐水、电解质饮料、运动饮料以及食物等。食物、饮料中的营养物质是怎样到达组织细胞的?
任务三:构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1.请完善组织细胞需要的葡萄糖、氨基酸和O2从外界环境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图解。
(1)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等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转变为葡萄糖、氨基酸
血浆 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_______ 细胞内。
小肠绒毛壁
(2)O2 肺泡 血浆 组织处的毛
细血管 ______ 细胞内。
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组织液
组织液
2.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排出体外的?
答案:组织细胞经代谢产生的CO2和尿素首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CO2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尿素经泌尿系统和皮肤等排出体外。
体外
体外
细胞
体外
体外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皮 肤
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O2
CO2
尿素、无机盐
吸气
呼气
重吸收、 滤过
循环系统
血浆
淋巴液
组织液
3.通过以上讨论,完成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图。
尿素、无机盐
出汗
吸收
5.(2023·山东威海文登第一中学高二期末)人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
B.Ⅰ表示循环系统,Ⅲ可表示呼吸系统
C.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
致乙的渗透压下降
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
要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

6.(2023·黑龙江绥化高二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
B.尿素在泌尿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C.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D.消化道中的营养物质经内环境进入细胞

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A错误;
尿素在泌尿系统中不能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B错误;
肝细胞存在于组织液中,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
消化道中的营养物质先进入血浆,再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内,D正确。
内环境
O2、营养物质
包括
也就是
理化特性
化学成分
CO2等代谢废物
O2、营养物质
CO2等代谢废物
外界环境
细胞
组织液
淋巴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成成分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展开更多......

网址:1.1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共35张PPT有视频1个)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31524

相关内容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0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1《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课件(共26张PPT3个视频)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含答案)
(新川教版)五上1.1《多彩的数字生活》课件+教案(共20张PPT)
川教版五上 第1节 多彩的数字生活 教案+课件(19张PPT)
【新课标】2.2合理利用网络 课件(35张PPT)+教学设计+练习+视频素材
第1课 生活处处有设计课件(共21张PPT内嵌视频)+教学设计湘美版2024
第1章 生活中的安全知识 课件 (共56张PPT)《 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第三版)》(高教版)
1.2规划初中生活 课件(共14张PPT)+教案+2视频
1 班级花艺手工坊 课件(共12张PPT+教案 )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