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生活:地震灾害的防范与自救
救灾现场急救常识口诀
发现生命先送水,未能饮水先补液;
清理口鼻头偏侧,呼吸通畅是原则;
臀部肩膀往外拖,不可硬拽伤关节;
伤口出血靠压迫,夹板木棍定骨折;
颈腰损伤勿扭曲,硬板移送多人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教授 凌锋)
地震自救“十大”误区
人们通常采用的一些急救自救方法存在着认识及操作误区,在地震灾害自救时应严格避免。
一、颅脑损伤忌堵塞
震中由于震动、挤压、碰跌等方式很容易引起颅脑损伤,颅骨骨折后经耳朵和鼻子流出脑脊液,此时不少人习惯性的做法是仰起头或堵住。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导致颅内压升高, 加重颅内损伤,并且回流液体也容易导致严重的颅内感染。
二、胸部有锐物刺入忌拔
建筑物坍塌很容易导致锐利的器物刺入人体胸部,此时,很多伤者习惯性地顺手将锐器拔出。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应先用手稳固住插入物,也可简单用布条轻轻束缚住锐器刺入部位,避免剧烈活动,等待或寻求救援。
三、肠子外露不能往回塞
遇到肚皮被刺破使肠子脱出的情况,大家的下意识动作是用手托住脱出的肠子往肚腔里塞,这是十分错误的做法,在没有医疗条件的情况下,自己往回塞很容易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
四、近肢端动脉出血绑扎点忌就近
震中如果造成手臂部或小腿部近肢端(也就是靠近手、脚的踝部)动脉出血,在绑扎时,要注意不能在出血点就近部位缚扎,应选择过膝、过肘的绑扎点。
五、皮肤出血忌用泥土糊
拿泥土糊以消炎止血其实是一个误区。泥土中含有一种厌氧菌——破伤风杆菌,用此法不仅起不到消毒止血的功效,还很容易导致破伤风,重者致命。
六、骨折后忌“轻举妄动”
自救时避免活动被砸部位,防止骨折断端受到二次伤害,加重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可因地制宜,找两个小木棍之类的东西越过关节夹住骨折部位,再用绳缠绕,以远端指趾不麻木为宜,可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
七、有害气体泄漏忌顺风躲
很多灾民遇到有害气体泄漏时都十分慌乱,只顾逃跑躲避忽略风向。要注意,此时逆风而上是最正确的躲避方法,可有效避免有害气体顺风而下,导致人体受到的伤害。
八、呼救忌盲目大喊大叫
盲目地持续大喊大叫会过多地消耗体力,容易引起昏厥或休克。此时应抓住时机有效呼叫,可利用手边金属物进行敲击,或采用发光的亮片通过反射光引起救援人员注意。
九、颈椎损伤忌抬颌后仰
这样容易导致颈髓横断,造成脊髓休克,危及生命。正确的做法是用双手扶住颈部,两侧相对制动,最大限度避免颈髓横断带来致命性二次损伤。
十、被困时呼吸忌快而浅
快而浅的呼吸容易致机体缺氧更进一步恶化;由此导致昏迷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故自救时应控制情绪、保持镇静,宜采用慢而缓的呼吸方式,避免上述情况。(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 王立祥)
地震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 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科辑)
震后受外伤怎样急救包扎
了解有无内在损伤
在外伤急救现场,不能只顾包扎表面看得到的伤口而忽略其他内在的损伤。
同样是肢体上的伤口,有没有合并骨折,其包扎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有骨折时,包扎应考虑到骨折部位的正确固定。同样是躯体上的伤口,如果合并内部脏器的损伤,则应优先考虑内脏损 伤的救治,不能在表面伤口的包扎上耽误时间。同样是头部的伤口,如合并了颅脑损伤,还需要加强监护。对于头部受撞击的患者,即使自觉良好,也需观察24小时。如出现头胀、头痛加重甚至恶心、呕吐,则表明存在颅内损伤,需要紧急救治。
包扎与体腔相通的伤口
对于与体腔相通的开放性伤口,现场一般只需对伤口进行简单的覆盖,然后尽快送医院或紧急联系医务人员前来救治。
例如,与腹腔相通的腹部伤口,可用干净的纱布、毛巾、被单等覆盖。如有肠管或网膜从创口处膨出,切勿试图将其回纳腹腔内,以免加重腹腔污染。对膨出的肠管或网膜,应用干净的碗将其完全盖住,或用干净纱布圈套于周围再进行包扎,以防挤压膨出的肠管或网膜。
对出血伤口进行包扎
在有出血的情况下,外伤包扎的实施必须以止血为前提。
组织损伤造成的毛细血管出血,只需要在伤口贴上止血贴,或在伤口上覆盖消毒纱布,然后稍微加压包扎。
动脉和静脉出血时,可通过“指压”和“止血带”等应急措施临时止血,再送医院或请救护人员前来救治。
指压止血是在伤口上方即近心端处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此法仅用于短时间控制血流,应随即采用“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是具弹性的橡胶带,亦可用宽度大于3厘米的布带、毛巾、领带等代替,绑扎上臂或大腿上、中1/3交界处,绑扎的松紧程度以伤口没有鲜血外流为度。此外,一定要在显著的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一小时松开止血带几分钟再绑扎。(雪瑞)
<!--webbot bot="AdvContent" comstring="<Article><Title>TitlePh</Title></Article>" TAG="BODY" PREVIEW="标题..." startspan --><!--webbot bot="AdvContent" endspan i-checksum="0" -->【纠错】
网址:科学生活:地震灾害的防范与自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2007
相关内容
防范灾害逃生自救的手抄报 手抄报图片大全集防灾减灾日,逃生自救知识学起来
防范自然灾害和逃生的方法技能,防范自然灾害和逃生的方法技能知识
地震避险自救互救常识
灾害逃生自救技巧.docx
防灾减灾宣传周|应对自然灾害,这90秒自救知识请牢记!
遇到突发灾害如何自救?看看这些知识点
我校成功举行防空防灾知识专题讲座====攸县震林中学
【应急科普】这些防灾减灾自救知识要掌握!
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能力建设 今年四川应急管理这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