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业内有“一头猪的利润=两瓶茅台”的说法!
这不,他们用实际行动验证了。1月4日,元旦后的首个交易日,港A两市猪肉概念股迎来“开门红”。
不负众望,号称“猪中茅台”的牧原股份涨停。截至收盘,总市值突破3000亿元至3178.54亿元。
另有新希望、金新农、天康生物、天邦股份等多股涨停,唐人神、新五丰等股票涨幅逾9%。
有业内人士分析,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量将同比增加三成左右。这看着真是叫人心动,想一头扎进这块“肥肉”中,捞一捞油水!
展开剩余 86 %
但新的2021,“二师兄”的钱还有那么好赚吗?
相较于其他行业,生猪养殖行业似乎进入了“最强猪周期”阶段。
从2018年下半年起,国内生猪出栏数锐减,叠加非洲猪瘟影响,导致我国猪肉市场供不应求,猪价连续飙升,大部分养猪企业年平均毛利率都维持在较高水平。
而猪肉股的涨跌与猪肉价格呈正相关,所以本次猪肉概念股开年走强,也就代表着猪肉价格在持续上涨。
涨价的原因有很多,不过这回可不完全是“猪瘟”的锅。
据农业农村部方表示,2020年12月末猪肉价格环比微涨是因为,随月末临近,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生猪存栏量减少,支撑生猪价格上涨。
同时,降温刺激终端消费增长,生猪销售速度加快,供需利好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
另外,近期疫情防控加强,冻肉进口持续受限,带动了鲜猪肉价格的上涨。
不过,猪肉概念股开年走强,还有一大原因是因为,现在的猪肉生产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了,如今猪肉生产的能力几乎全部集中在了养殖巨头手里。
对于这些人而言,特别是上市巨头,比起公司的利润,股价的上涨似乎更为诱人。
而猪肉股的涨跌明显和猪肉价格正相关,而不是和养猪巨头的利润正相关,这让他们有很大的动去维持猪肉价格的上涨。
于是,在市场大环境和资本炒作的加持下,港A两市猪肉股齐涨!
如此看来,2021年养猪肯定是要发啊!
有此想法也正常。
但很多人都对“猪肉股”的理解有误区,用价值投资、蓝筹股或者成长股的逻辑来对待它。其实,猪肉是典型的周期股。
也就是猪肉价格会出现季节性上涨或周期性下降。
自2020年9月开始,猪肉价格已经连续3个月下降。直到2020年11月底至12月初,受旺季消费拉动才有所反弹。
截至目前,市场上的生猪价格已突破18元大关,养殖利润也处在高位状态,不过就大范围内来看,猪肉价格“报复性”反弹不会持续太久,后续的上涨空间不大。
按照6个月育肥周期来讲,在2021年6月份前,生猪产能就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
因养殖的人较多,补栏量大,生猪产量或将会继续上涨,到时候生猪宰杀量增加,未来生猪养殖出现阶段性过剩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全行业扩容最后的格局就是价格低过成本线,继而进入下一轮“猪周期”。因此,本月猪肉价格可以说是生猪最后的疯狂,接下来将不会再有这么猛的涨幅。
所以在“猪周期”的影响下,“价高进入,价贱退出”使得市场常常会出现大幅的价格和供给波动。
这也就是为什么本次出现猪肉概念股齐飞的现象,这也是猪肉产业链中养殖环节毛利率波动较大的原因。
而我国养殖行业格局十分分散,主要受散户主导。对于他们来说,养猪虽是较为稳定的赚钱渠道,但由于环保禁养限养的实行,叠加农村劳动力开始减少,散户在2014年后开始选择陆续退出。
这一现象在2018年非洲猪瘟的爆发下更为明显,毕竟养猪的生活实在太过起伏了。
不少农户的经历是:含辛茹苦养猪数年,夏季为其降温,冬季为其取暖,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不敌一场来势汹汹的非洲猪瘟,病来如山倒,到头来双手空空。
即便是规模化的头部企业,遇到天灾人祸也难以幸免于难,例如,牧原股份在2018年销售毛利率跌至个位数,净利暴跌。
好在对于大型养殖企业而言,他们产业链齐全,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哪怕是养猪不赚钱,还能通过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来进行生产或销售,从而获取利润。
而中小养殖户则不同于此,资金本身就不充足的情况下,只能降低养殖成本。
要知道,养猪不是靠着一腔热情就能办好的,更要讲究方法和技术。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养殖技术、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够在市场价格下行周期存活下来。
所以说只要养猪就可以暴利的,多少还是有些夸张的水分。毕竟无论是农户,还是规模化的头部企业,都赚得不稳,更别说是想新进入的门外汉了。
没有实打实的资本投入和无限耐心,他们只会在这门生意里颗粒无收。
曾几何时,人人都怀揣着养猪致富的发财梦。
殊不知,一入行业深似海。想下定决心养猪,必须做好“猪周期”影响下,短期内不赚钱的心理准备。
还得看清,未来养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集中在生猪养殖效率、屠宰深加工和食品品牌建设等方面。
养猪业或许欢迎任何人,但并不适合任何人。是准备长期投入还是追赶热风,一目了然。
如果只是试图“尝尝鲜”的人,纸上谈“猪”就想暴富怕是天方夜谭!